首页 -> 2006年第8期

考量现代课程理念中“学生经验”的价值

作者:王达庆




  
  五、吸纳学生经验,能优化课程资源
  
  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强调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在各类待开发的资源中,我们都不敢忽略的是“人力资源”。但是,在深挖“内部潜力”时,不少学校又经验性地忽略了学生经验,即“当成人考虑到学生时,他们把学生当作变革的潜在受益者,而很少将学生视为变革过程与学校组织的参与者”。那么,学生经验能否构成课程资源昵?回答是肯定的。
  其一,学生经验能直接补充课程资源。在呼吁教育“回归生活”时,学生经验中的生活阅历、体验都极具资源特征,如差异性,“差异就是一种课程资源”,如果忽略了这一差异,无异于忽略了课程本身“持续不断的进步、活生生的联系和生活的本质”,特别是在时下的校本课程开发中,没有学生经验的参与,那不过仍是“教本”、“师本”的自体繁殖。而现实上,却太多由于“学生经验在教育活动中的匮乏”而严重制约了课程开发者观察力、思维力乃至创新力、行动力并导致课程畸形的例子。
  其二,学生经验能促进教师经验的优化,从而间接丰富课程资源。“教学相长”是老话题,大家也都知道“在只有教科书和教师才有发言权时,那发展智慧和性格的学习便不会发生”这句话;作为课程资源的教师经验这一“人力资源”,其效用既源于也归于具体的日常工作,归根到底要经得起学生经验的“验收”,因为按杜威的话说,“如果世界上有任何工作要求不断地保持经验中良好的东西以便成为构成进一步经验整体的一个有机部分,那便是教学工作”。正因为如此,古话说“师不必贤于弟子”,现代学生的许多创造性思维及见解不正优化着教师经验吗?不正促进着教学方式的改良吗?
  其三,学生经验是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要参数。开发课程资源,就是为了革除现行教学活动中许多不合理的因素并推进整体的教学质量,为此,新课程改革专门指出要“集中探讨学生的课堂学习经验,以及这些经验与课堂情境或教学的关系”。探讨学习经验,当然离不开学生的整体的个体经验这个背景,因为学习经验是建立在独特的个体经验基础上的,例如“合作学习”不过是“资源互补”的一种形式,也就是知识或技能上,甚至性情上的学生经验的互补。所以,无论开发哪样的课程资源,也无论哪样地开发课程资源,都必须以能否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否有效地增加学生经验、提升学生经验为根本的判断标准。
  总之,要诠释现代教育的“人本”特性,就必须让学生经验充分介入日常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这也正如杜威所言:“不管学生的经验背景在某一时期是如何的贫乏和微薄,只有当他有机会从其经验中作出一点贡献的时候,他才真正受到了教育。”诚如斯言!
  
  参教文献
  [1] 阎光亮等.课程改革简明读本.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4).
  [3] 王淑珍.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 福禄培尔.人的教育.孙祖复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5] 约翰·杜威傅.人的问题.统先、邱椿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
  [6] 施良方.学习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7] 彭寿清.多元化课程设计的理念与问题.课程·教材·教法,2005(1).
  [8] 尹弘飚,李子建.论学生参与课程实施及其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05(1).
  [9] 唐汉卫.回归生活与师生对话关系的建立.课程·教材·教法,2005(5).
  [10] 夏正江.论课程观的转型及其对新课改的影响.课程·教材·教法,2005(3).
  (责任编辑 关燕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