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对山西省忻州市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作者:尚维正
5.基地建设发展不平衡。这点在下面还要谈到。
四、几点思考
我们认为,以上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努力解决之,应当从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规范管理、注重效益等方面支持、鼓励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
1.提高认识,深入宣传。山西省教育厅、农业厅和国土资源厅在晋教基[2003]3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是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增强农村学校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农村教育发展,实施‘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提高为‘三农’服务的有效载体。”我们应当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提高国民素质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的重要性,努力巩固现有的基地,不断开辟新的基地和项目,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为此,要加强舆论宣传,要向社会广泛宣传劳动基地建设工作在促进农村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宣传此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形成支持、鼓励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的正确舆论导向和良好社会氛围。只要把着眼点放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服务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上,造福亿万学生,造福千家万户,就能得到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和学生的普遍欢迎。这是农村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的生命力之所在。
2.加强领导,落实“三证”。各级政府要把农村学校劳动基地建设纳入地方经济建设统筹规划,切实加强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要积极主动地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方面对此项工作的支持,在土地划拨、资金投入、技术引进、减免税费等方面争取优惠政策,为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当务之急是,县级有关管理部门要发给学校土地证、林权证和产权证,保证学生进行劳动锻炼和职业技能学习。没有土地和厂房,一切将无从谈起,又将重现“黑板上种田、黑板上开机器”的情景,这不是我们所深恶痛绝的吗?各中小学校也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用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增加的收益扩大再生产,使基地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起来,一则培养学生劳动技能,二来改善学生生活,又何乐而不为呢?
3.严格要求,规范管理。上述38号文件指出,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的目标:2007年前,全省119个县(市、区)全部建成供城镇初、高中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地,保证城镇中学生每年有一周时间在基地进行实践活动和职业技能学习。农村中小学校要落实晋政发(1988)34号文件规定,落实“校林、校田,小学一般每校至少二亩,中学每校至少五亩,农村职业中学每校至少十亩”的规定。从调查来看,除几所先进典型外,很多学校都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应当花大气力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尤其是城镇初、高中很少有机械加工、机械原理、电子、电工、电焊、机电一体化等方面的劳动实践基地,这是我省和外省市先进学校的主要差距,必须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对已有的劳动实践基地要规范管理,要选派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懂技术的教师到劳动基地从事管理和教学工作;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根据课程改革需要,由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指导教师;要按照新的课程标准,确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劳动实践基地参加活动;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劳动实践基地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解决人才技术不到位、经营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4.因地制宜,注重效益。农村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必须坚持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因小而不为,不贪大以求全。要结合地域农业化特色,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进行农业科技试验、优良品种繁殖、先进科技示范、实用技术人才培养等活动,实行“三教统筹”,为“三农”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还应注重经济效益。如前所述,农村中小学校劳动实践基地所增加的收益主要用于培养学生劳动技能,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改善学生生活。只有同时注重经济效益,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定襄县的同志把他们的做法概括成做到三个坚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处理好项目与地域经济、自然资源的关系,不搞一刀切;二是坚持劳动教育,处理好育人与创收的关系;三是坚持稳步发展,处理好着眼当前与规划长远的关系。这对我们是有启迪意义的。
我们相信,只要大家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一定能够开创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付一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