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高考化学试题新视角

作者:王 昆




  有的试题则在题干上做文章,使之具有开放性。如2005年的江苏化学卷第24题的药物合成,给出了“如有需要,可以利用试卷中出现过的信息”的条件,使得整张试卷都变成题干,灵活考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无疑是开放性命题的一种新尝试。
  此外,高考化学在注重实验能力考查的氛围中,还加强了对学生实验设计和评价能力的考查,如2004年江苏卷第20题,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对Na2O2和SO2反应产物中是否含有Na2SO3进行检验,并对检验Na2SO4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在高考命题自主权逐步下放到地方后,带有地方色彩的高考试题也崭露头角,如2005年广东化学卷第18题、2004年江苏化学卷第26题,都是以地方经济或生活事件为背景的,而上海市理科综合卷,则每年都大量采用本地题材进行命题。
  总的看来,高考体现出了“稳中求进、稳中求新”的特点,改革中融合了一些先进的理念,也呈现出不少新的命题视野。高考和课程改革存在着内在联系,对学校教学中目标的达成是关注的。高考依然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但不是简单的再现,而是赋予它们以更新的载体,体现更多的理念,注重双基在新情境中的灵活运用,更强调双基所承载的能力。这无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更注重联系现实、体验过程、总结方法、学会创新而不是只记住结果。
  同时,新视角也对教师在化学教学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研究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其精神,注入新理念。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理论联系实际,多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发学生主动的探索,予以学生足够的合作、交流的时空。在让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中,经常锻炼学生自主设计和评价方案的能力,赞赏创造性思维。命题自主权的逐步下放,使得联系当地实际,让一些乡土化学知识走进课堂显得更有必要。例如:温州苍南的明矾储量占世界的60%,全国的70%,被称为“世界矾都”,这一素材完全可与明矾的相关教学有机结合,素材所具有的真实性,会使学生更乐于钻研、喜于探究。同时,要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让学生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选题应联系生产、生活、社会并结合区域特色。习题要注意精选、多联系实际,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突出科学素养的考查。但不能一味求新、贪多,搞新的题海战术则只能停留在与新课标“形似”的阶段,而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扎实打好双基的同时更注重能力和方法,着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把“形似”上升为“形似神也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 王后雄,试论高考化学试题的取材.化学教学,2004(1-2).
  
  (责任编辑 付一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