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比较视野下的中美社区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张宏伟 陈然然
一、专业化、规范化的美国社区发展
从表面上看,美国并没有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他们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注重运用各种载体进行渗透性教育。社区就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非常重要的载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美国的社区发展中,一贯重视发挥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美国把建设更稳固的社区,看作是创造更加美好的美国的关键。美国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族的移民国家,在美国最大的县生活的人就可以分成150多个不同的民族集团。要把所有这些多样性都包容下来,同时又保持强有力的国家公民意识,不是通过种族、宗教或其他显著特征抓起,关键是通过社区。社区是连接美国各种族、各民族人民的纽带和桥梁,用主流价值观来沟通多样性的人和多元的文化。要推广一系列已被证明行之有效的美国传统价值观念,比如家庭凝集力、家长责任心、邻里互助以及社区教会,公民组织等,也必须发挥社区的力量,社区是办好教育的关键力量。
社区在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是与美国社区工作密不可分的。美国社区工作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其规范化、制度化。在美国,社区工作和社会工作是一项职业,有专门的研究和训练机构,只有接受过专门的正规教育和训练的人才能胜任这一职业。二是社区工作有一个明确的理念,即每个人都有“自助”的潜能,发挥每个公民、每个社区成员的自主性,是彻底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才能达到扎实的教育效果。
在美国的社区工作中,更为重要的是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社区的具体工作当中。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就是指,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与各项具体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融合各种教育因素及中介,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循序进行。美国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各种社区工作中进行的。比如,以社区学院为载体对学员进行基本素质的培养教育;利用文化资源来沟通不同种族和人群;利用各种服务机构来加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等等。
二、形式多样的中国社区活动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后,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的深刻变化,促使我国社区工作的重点从发展经济向提供服务转变,从单纯的社区服务向整合的社区建设转变。1991年5月,国家民政部从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社区发展的经验,明确提出了社区建设的要求。我国“社区制”的现有基础是“街区体系”,即由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构成的行政建制。我国城乡中的居民小区、某些行业成员的宿舍区、乡(村)民聚居区(点)等,以及与他们相配套的居(乡)民委员会、治安组织、粮油副食店、文化娱乐场所等,还有各居民区制定的公约、乡规、守则等,是社区概念在中国城乡的具体实现内容。我国的社区教育,充分体现“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精神,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一体化,发挥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作用,实现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
从整体上看,我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有如下特点:一是社区活动生动、形式多样。我国社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的形成、发展,主要是结合社区的文化传统、社区习气、道德规范而展开的,具有交往自由、形式多样的特点。二是地域性特色明显。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地区差异较大,因此各地区社区教育的重点不同。上海强调发挥社区教育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作用;天津的社区教育是以实现教育社会一体化为发展战略;南京的社区教育以青少年德育社会化为重点。三是社区工作侧重于提供社区服务”。我国的社区工作起初强调的是提供服务,居民不是社区的主人,而是被动的接受者。后来提出了社区建设,但在实际操作中“社区力量”和“社区资源”还是指街道居委行政体系。
目前,我国社区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缺少社区居民的参与。社会各界对社区的认识不清楚,对社区的思想政治功能的认识普遍不高。二是社区教育发展不平衡。从总体上来看,城区与郊区、各区县之间社区教育发展不平衡,而且缺少社区教育统筹领导机构。三是经费问题亟待解决。社区教育和社区建设经费投入不足,未形成稳定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四是缺乏一支专业化的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社区工作的非职业化,抑制了居民社区意识和归属感,成为制约社区建设的瓶颈。
三、美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
我国与美国的国情有着很大的不同,照搬美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做法与经验是不恰当的。但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以及研究发展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却不乏有益的借鉴。
1.加强对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重大意义的认识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深刻影响着社区的建设。政府职能的转变,促使社区日益成为政府工作和社会事务的重心;从“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也使广大居民对社区的依赖性日益增强,社区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做好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维护社区稳定,保证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党、全社会对社区工作高度重视的舆论环境。
2.加强队伍建设,推进社区工作专业化、职业化
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和职业化、专业化的队伍是今后我国社区组织发展的方向。可以通过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方式,建立一支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的社区队伍。在下岗人员中选聘年富力强,文化水平较高,有一定管理经验,热爱社区工作的人员充实到居委会干部队伍中来;选派街道、单位干部到社区挂职;对社区工作者任职年龄学历作出必要限制;开展社区工作者培训工程,社区干部应持证上岗;尤其是招聘应届大学生充实社区干部队伍。大学生年纪轻,文化程度高,接受新生事物快,开拓创新意识强,将会成为社区建设的中坚力量,加快社区干部队伍职业化进程。只做好社区工作职业化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这支队伍的专业化,专业化是职业化的基础。要积极开展社区发展的研究工作,指导社区工作实际。
3.建设社区文化,丰富社区成员精神生活
建设社区文化,就是从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出发,通过开展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主文化相一致并为社区成员所认同的、具有社区特色的价值观念及其制约下的社区意识、社区情感、文化氛围以及社区的制度和管理机制等。社区文化建设有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扩大覆盖面,消除传统单位制思想政治教育的盲区;有助于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环境氛围,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展开创造条件。
4.完善社区服务,调动社区成员积极性
社区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如果没有全体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也就失去了存在、发展的基础。在目前我国居民的社区意识还不够强的情况下,一方面要完善社区服务,拓展社区服务项目,提升社区服务发展水平,建立社区服务的多元投资体系,提高社区自我发展能力,满足社区成员的需求;另一方面要采取适当形式使社区成员参与到社区工作中来,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居民通过选举居委会成员,参加居民会议等各项活动,直接表达意愿,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监督政府和社区工作;通过志愿服务参加社区的各项公益活动,也可以通过各种志愿服务机构,以组织的形式参与社区服务。
5.依托社区管理,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
人改造环境,环境影响人。依托社区管理,不断改造社区环境,用文明的社区环境影响居民,并注意把教育的要求与管理相结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大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用设施的建设力度,做到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管理有序,生活方便,从而起到塑造人、引导人、规范人的作用,使人的精神面貌发生改变。在社区建设管理资金方面应采取多渠道筹集的方式,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各方筹集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对资金使用进行严格的审批和监督,保证社区教育和建设资金专款专用。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认识到借鉴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我国与美国国情的巨大差异,在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主题,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区。
参考文献
[1] 赵惜群.论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互动.社会主义研究,2004(4).
[2] 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组.构建多元化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理论建设,2004(2).
[3]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所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司.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责任编辑 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