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历史教学中电影资料应用探讨

作者:许化宁




  历史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遵循人类认识发展的普遍规律。“历史学习中的认知过程一般是由具体事实的感知,形成历史表象,通过对丰富的历史表象进行思维加工,再形成历史概念等理性知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感知历史事实材料并形成历史表象,除了应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还必须借助形象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教师应用的诸多形象材料中,历史电影资料可将某段动态的历史过程栩栩如生地重现出来,形成生动的历史表象,因而被广泛地应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
  
  一、区别历史电影的类型及特征是教学应用的前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影内容可以通过信息压缩复制技术,以一定的文件格式拷贝到激光视盘上,用电脑CD—ROM,VCD,DVD和电视机就可以实现灵活播放,并便于保存,便于教学课件的剪辑,突破了传统电影放映对课堂教学的诸多局限性。所以,激光视盘电影为广大历史教师所青睐,已成为历史课堂教学中重要且常见的教学资源。
  历史电影按其内容形式可以分为科教片、实录片(纪录片)、资料片、故事片、非历史电影片等几种形式。历史科教片主要突出历史教育作用,有明确的教育主题,史论结合,选择翔实的历史形象材料,并结合具体的说明,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历史实录片(纪录片)有反映某一历史事件的完整过程为主要内容,是对过去真实历史情景的纪录,是形象的原始史料,可使学生感知历史的原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内涵丰富的历史形象知识结构。所以,这类电影资料真实可信,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它是随现代声像录制技术成熟以后而形成的,这类史料多为近现代史内容。历史资料片以保存历史形象材料为宗旨,汇集与某一历史主题相关的大量原始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每则材料都有比较详尽的说明,其综合性强,材料丰富多样,是历史教师难得的教学形象材料。历史故事片是以某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而创造出的电影艺术作品。其情节与历史真实过程不一定很相符,也不具备史料价值,但是在教学中对再现历史情景,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具有很大作用。所以,历史故事片可以作为引导学生历史认识发展的手段选择使用,但须经过教师的慎重处理。非历史电影片是无真实确凿的历史背景,以满足大众化的娱乐需求为目的,虚构人物和情节,无严格历史概念的电影片,可以说不是历史电影片,是不可以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的。由于它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构成一定的影响,为了加以区别,我们称其为非历史电影片。
  可见,历史电影资料从储存介质到内容性质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正因为如此,在历史教学中的使用就具有了不同的适应性,教师在应用时应具体分析各种教学要素,并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历史电影资料,实现教与学的最佳适应。
  
  二、认识并解决历史电影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1.类型不分
  在课堂教学中,历史电影资料可以说是教材知识的具体化,一旦应用就成为教师所传授历史知识的一部分,应严格遵循传授历史知识真实、科学的原则。历史电影资料类型不同,其内容也具有不同的性质,教师应区别对待,特别是对历史故事片的应用须特别慎重。如某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观看了故事片《开国大典》片段,后来学生在电视上看了历史纪实片《开国大典》毛泽东的真实形象时,反而认为这个毛泽东不像“真实的毛泽东”。这种历史形象认识与历史真实形象的错位,对学生历史形象知识结构的建立是不利的。“文艺典型反映的真实,重在塑造;历史典型反映历史的真实,重在实录。”所以,故事片的塑造与真实的历史事实是有距离的,但历史实录片的内容在客观上就是学生建构形象知识体系的基石。
  2.操作不当
  教师在现有的课堂教学形式下,如何科学地应用历史电影资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采用专门放映的方式,即讲到相关内容时不用电影做形象材料,而是在讲完某一阶段性内容后,利用专门时间集中放映,这是不符合形象教学及时性原则的。形象教学的目的是在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时,首先形成真实的形象认识,构成其形象思维的内容,进而达到对历史事物的全面理解。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讲完教学内容之后,或在讲述教学内容之前,进行形象材料的展示,其形象教学的效果及兴趣教学的程度会大打折扣。因为历史电影重在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纪录,不可能像故事片那样刻画得很细致,描绘得很丰满,富有极强的观赏性。教学中如果不和所讲述的内容紧密结合,对中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很强的吸引力,也就不可能将学生对生动直观的历史事物的感知、思维引向深入,历史电影应用的良好效果就不可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3.选材不精
  在历史教材中有诸多典型的事件和人物,但是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时间所限,不可能将所有相关内容都以形象手段展示出来,只能选取典型中的典型,重点中的重点。“收集历史材料要竭泽而渔,尽其所有;再建历史形象则要选择典型,突出特征。”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认为提供的形象材料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从而对所收集的历史电影资料不经过精选就对学生大量“电灌”。这其实是形象教学的一个认识误区,“历史形象性需要教师慎重考虑,要将思考性放在第一位,形象性为思考性服务,学生在学习中才能真正体会成就感”。
  4.缺乏说明
  有些教师在播放相关的历史电影片段后,缺乏必要的说明性或过渡性语言表述,使教材内容与所用历史电影资料不能紧密地衔接,缺少使学生对知识认知、内化的引导。电影资料本质上是历史教科书内容的形象化,由于历史知识的间接性特征,学生理解文字表述的教材知识须充分地利用其抽象思维能力,而历史电影资料则以形声兼备的形式来展示历史过程,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教学中要使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内容很好地衔接,就必须由教师对二者内容进行总结性的说明,使电影资料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达到对历史事实的全面理解。即使在现代化教学技术相当发达的美国,历史教师也认为最好的电影和录像带,只有在同教师的讲解、讨论及阅读第一手材料结合起来时,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教学手段。
  
  三、遵循历史电影资料的应用原则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保障
  
  1.真实性原则
  学生历史概念的形成源于对历史事实的感性认识,其途径之一就是源于教学中对形象知识材料的接受。那么,教学中所呈现的历史电影资料应真实、准确,因为历史电影资料具有特别显著的形象性。也正是由于这种突出的形象性,学生在接受后往往成为进行历史思维发展的基础,甚至成为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如果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历史材料缺乏真实性,历史教学也就丧失了科学性和严肃性。所以,历史电影资料的真实性是其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基本要求。
  2.区别性原则
  认真把握各类历史电影资料的特征,了解中学生对各类电影资料认知的心理规律,备课时结合教学内容认真分析其史料价值,区别对待各类电影资料,预测使用效果。尤其是对电影故事片的应用须进行明确提示,避免学生与实录片相混淆,教师更不能将非历史电影片运用于课堂教学。
  3.精选性原则
  由于教学时间和内容所限,教学中应用历史电影资料须依据所传授历史知识特点,特别是应针对教学的重难点、典型的人物事件进行选材,选取最能突出所传授内容实质的历史电影资料,以强化教学效果。有关专家曾对高二年级五个班的教学实践进行调查发现:教学中过多地展示形象性材料,学生兴趣很浓,两个月后,发言的越来越少,思维活动似乎被冻结,有近83%的学生上课瞪大眼睛,等待有趣内容的出现,教师的讲解已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整体学习成绩下降了。所以,坚持质与量的结合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4.澄清性原则
  在多种类型的历史电影资料中,历史故事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否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是一个探讨中的问题。我认为历史故事片对历史过程的尊重,是现代技术、艺术水平与历史事实结合的产物,虽然它在人物、情节的艺术刻画方面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但它在再现历史发展过程的原貌,丰富学生的想像力方面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必须附加一定的澄清性说明。若在课件中应用,须附加说明,避免学生形成这就是历史事实的错觉。
  历史课堂教学中正确应用具有独特形象性的电影资料,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符合中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心理规律,并为学生进一步探索性学习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历史地理教学心理学.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2] 赵恒烈.历史思维能力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 [台湾]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指导委员会主编.历史教学研究.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93.
  (责任编辑 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