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例谈语文教学中情感的激发
作者:王志民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教学中如果离开了情感,认知活动就无法进行。在情感渗透、融合、内化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包忠文先生说:“语文教师应当成为培养学生具有健康审美感情和高尚情感的教育工作者。”要感动学生,首先要感动自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情感意识,善于发现和挖掘作品中的情感因素,找到能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触发点和实施情感的契机,把自己的情绪感受适时地传递给学生,以实现情感教学的目标。
1.教师要转变观念
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情感教学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情感既是语文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实现其他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情绪观和评价观,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和要求,确定情感教学的目标和实施的途径及方法。备课不仅要备认知活动的内容,还要备情感活动的内容。课堂上要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和理解学生,做到和学生平等相处,真诚对话。实践证明,只有当教师对学生充满情感,与学生心灵相通时,才能实现教学双方知识信息的最大传递与反馈,最终达到教学的最佳状态。
2.教师要进入角色
“进入角色”就是指获得深切的情感体验。“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凡是感人的作品都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师进入角色就是要把自己完全置身于作品当中,深刻体验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只有“入乎其内”,作品的底蕴才能“出乎其外”,教师也才能把文章最有价值的一面揭示出来,从而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情感教学逐渐进入佳境。
3.教学语言要感人
情感交流的主要手段是语言,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尤其要感人。一个善于进行情感教学的教师,他的教学语言应该准确生动、活泼流畅、完整简洁,讲究抑扬顿挫、幽默诙谐、激情洋溢,具有清晰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叩开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也才能加快学生的认知活动过程。
4.课堂结构要精巧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文质兼美,形神俱备,蕴含着大量的情感因素:爱情、亲情、友情、师生情、同志情、爱国情、憎恶情……这些情感时而让人泪下,时而博人欢笑,时而引人发怒,时而催人奋进。为了便于传递感情,教师要设计出精巧的课堂结构,通过运用巧妙迂回的提问,富有启发性的点拨,形式多样的练习,优美自然的体态语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做到课前有悬念,课中有波澜,课后有余音,使学生的灵魂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
二、情感教学中几种激情的方法
在情感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厚的情感体验,良好的口才和设计精巧的课堂结构,更要有激发学生情感的方法。下面是教学中几种常见的激情方法:
1.创设情境激起共鸣
真实的情境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语文教学中许多内容都带有一定的情境性,或清新优美、或崇高壮美、或深沉悲愤,或风趣幽默……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深刻地了解学生,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他们进入课文描绘的美好意境中,与作者在情感上达到共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就很善于创设情境,在教传统名篇《春》时,她从唤起学生生活的阅历入手,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对春的追慕和向往之中:“春,列为四时之首,它是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季节,我们很容易想起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古今中外的文人骚客,写下过多少春天的颂歌!现在,我们正生活在阳春三月里,也正好在此时学习《春》,这就更能勾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在这篇散文中,朱先生写了春天的草、花、风、雨、山、水、树木、蜜蜂、蝴蝶等,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阅读……”,就这样,随着琅琅的读书声,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在迷人的融融春光中达到了共鸣。
创设情境,要因人因文而异,切忌千篇一律,也不能脱离学生的具体情况,同时尽可能和当前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否则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2.巧妙朗读激发情感
一切优秀的语文教师无一例外地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将朗读置于教学的第一位,它不仅对于学生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语言文字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准确到位的朗读更能渲染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学性很强的作品,与其把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割裂开来支离破碎地讲析,还不如以读代讲,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把作品的意境和神韵渲染出来,以此打动和感染学生。笔者曾有幸听过一位特级教师讲《周总理,您在哪里》,该老师主要以读代讲,他用沉凝悲壮的语调,富有表情地朗读着课文,而学生们在他那感染力极强的朗读声里,想象着全国人民寻找周总理的急切心情,体会着全国各地痛彻肺腑的哀悼氛围。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课堂上隐约出现了学生哭泣的声音,教学此时达到了高潮,师生一同沉浸在缅怀周总理情感的海洋中……,这节课教师并没有过多地讲解,但教学效果却出奇的好!
当然,朗读不限于范读一种,有时可几种读法并施,如领读、齐读、对读、默读、分角色读、小组读、个别读等交替使用,课堂气氛会更好些。这样通过反复朗读,作品的思想感情就会自然而然地渗入到学生的心灵。
3.合理想象遵路入境
想象是思维的重要形式,没有想象就不可能把握作品中的形象,进入到作者所创造的情境中,当然也就不可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根据作品的内容展开积极的思维,让学生对作品里的人物、景物进行联想和补充。学生的想象一旦同作品的意境相交融,他们便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就会受到作品形象的感染。想象的类型和方法多种多样,作为语文教学,我们强调的是遵路入境,即从文本入手,反复品味文本中的重点字词,在品味的过程中进行想象。我在教元代作家马致远的《秋思》时,引导学生对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进行想象,特别对首句中“枯”“老”“昏”等带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字反复品味,学生的脑海里自然就浮现出深秋晦暗的暮色里,那枯藤老树上,晚归的暮鸦在巢前枝头上盘旋着,小桥流水旁边,一户人家透出温暖的光亮,乌鸦归巢,家人团聚,而苍茫的暮色里,瑟瑟的西风中,奔波在荒凉古道口的游子尚不知投宿何方?想象中的事物构成一幅深沉悲凉的立体画面,寄托了天涯游子孤寂无依的情怀与心境。通过想象,学生们不由自主地进入了诗的意境,对作者揭示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凄苦生活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4.借助传媒形象感染
抓住课文重点字词的描写诱导想象,感受环境,具有感染的作用,而借助幻灯、电影、电脑、唱片、录像、录音等现代多媒体手段同样有着强烈的感染作用。现代传媒是一种视听相结合的语言,融形、声、光、色为一体,能逼真形象地把教学内容和教师思想体现出来,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见人见物,一目了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得知识,受到感染。如在教学《威尼斯》时,可配上水中之城、艺术之城——威尼斯的电视画面和音乐,不仅使学生领略了异国风情,而且以情境强化感染,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如学习《安塞腰鼓》时,可播放有关录像,感受那强健、豪放、火烈的气势,学生肯定会心潮澎湃、情趣盎然的。再如教学诗歌《秋天》时,为了使学生快速进入作品的意境,领略秋天的美丽,可借助多媒体课件依次映出下面的画面:“火红的枫叶”、“累累的硕果”、“奔泻的瀑布”、“灿烂彩霞映渔舟”、“沉甸甸的谷穗”……生动的画面,绚丽的色彩,极美的视觉享受,让人真想去画中畅游,怎能不让学生爱上这篇诗画兼美的《秋天》。
以上是情感教学中常用的激情方法,除此之外,还有语言点化,推波助澜;抓住文眼,体悟感情等方法,但每一种方法的运用都不是孤立的,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驾驭得当,情感教学一定会进入柳暗花明的境界。
(责任编辑 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