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刍议

作者:曾 华 张 浩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专业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潮流,而教师专业化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师素质的专业化。现代教育技术既是教师应该掌握的教育学科知识,也是教师技能与方法的重要方面,同时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也是教师能力的重要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空前地提高了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主动性,已经成为开发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同时,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在教育领域引起了教育思想与观念的变化、教材的概念与形式的变化、教学与学习环境的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化、教学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
  
  一、教师信息素养和教育信息化的含义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指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并能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设备、手段去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创造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信息获取包括信息的发现、采集与优选;信息分析包括信息的分类、综合、查错与评价;信息加工包括信息的排序与检索、组织与表达、存储与变换、控制与传输;信息利用包括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来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讯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实质是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是以信息的观点对教育系统进行重新认识、重新分析、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离不开多媒体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支持,但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而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系统进行全方位的改造,从而大大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从技术层面来看,教育信息化具有以下特点:数字化:使得教学设备简单、性能可靠、标准统一;多媒化:使得教学设备一体化、信息表征多元化、复杂现象虚拟化;网络化: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信息交流容易,人际合作易实现;智能化:使得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信自然化、繁杂任务代理化。
  从教育层面看,教育信息化具有教材多媒体化,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使得教材内容以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资源全球化;利用因特网,使得全球资源能连成一体;教学个性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学习自主化。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开展个别化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活动合作化。利用网络环境,为协作学习提供了条件;管理自动化。利用计算机可以实现教学管理的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网络环境为构建虚拟学习环境提供了条件。
  
  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对教育改革的促进作用
  
  1.文化思维层次。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基础的影响,首先是通过文化这个重要中介来完成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引起了教育的文化基础的深刻变革,对人们传统教育的三大基石阅读、写作和计算发生了裂变:阅读方式从传统的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的文字阅读发展到多媒体电子阅读。当文化教育的基石发生了裂变后,传统的教育体制必然要发生深刻的变化。
  2.思想观念与体制模式的理论层次。信息技术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传统教育要适应这一变化,就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确立新的教育体制,探究新的教学结构。在人才培养观念上,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发展;在教育体制上,要从学校教育体制向终身教育体制改革发展;在教育结构上,要从“教”为主的教学结构向以“学”为主的教学结构改革发展。要实现以上教育改革的三大转变,现代教育技术在理论和技术上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促进作用。
  
  三、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的现状
  
  在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教师的信息素养培训也已经成了一个瓶颈性问题,日益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已经发展成为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从培训内容来看,国际范围内的教师培训经历了一个模式演进过程。最初的教师培训更多采用了“分离模式”(或称“技术中心模式”),这种培训往往着眼于计算机技术本身,以为教师们一旦掌握了技术就自然而然地具有了将计算机应用于教学的能力。但实际上这种隐含的假设是不成立的。这种培训模式在效果上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当前,研究者更多地强调“整合模式”,强调培训的重点是技术的教育应用,是技术在课程和教学中的整合,而不是技术本身。
  教师培训一般是开设专门的教育技术培训课程,传授有关的知识技能。除此之外,还需要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培训活动之中,使教师在培训中亲身经历和体验计算机化的学习环境,在此过程中,使他们了解信息技术,熟悉这种环境中的学习和教学。从整合培训模式的角度来看,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将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应用到教学中,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培训过程本身之中是教师培训的更重要的方面和途径。
  在我国,教师在职前和在职的培训中不同程度地接触了一定的教育技术培训,但是从培训内容来看,长期以来的教师培训更多是关注技术本身的培训。当前,我国政府已经将教师培训列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全体教师普遍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大多数教师具备运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能开展不同程度的计算机辅助教学。面对大规模开展的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我们必须尽快对教师培训的内容框架和绩效标准加强指导和监控。国内学者对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教师培训做了一定研究。网络环境下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应该突出强调:(1)教学设计知识和技能;(2)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3)多媒体CAI应用及软件制作技能;(4)网络化远程教学的知识和技能。教育技术培训内容包括五大模块:(1)现代教育基本理论模块;(2)常规教学媒体的使用与开发模块;(3)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模块;(4)多媒体计算机使用及课件编制模块;(5)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模块。
  
  四、我国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的不足及改进
  
  1.培训时间短。参加培训的学员大多数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在学校的工作任务繁重。培训中大量新知识的学习以及学习任务的完成要求更多的教学时间,这跟学员没有更多的时间来从事学习这两者的矛盾是十分突出的。因此可以采取网上课程的办法,把培训内容放在网上,让教师一有时间就去学习,使学习时间更加灵活。但这也有可能导致教师的培训时间无限度延长,所以对某一课程的学习要有规定的时间完成。
  2.学员素质良莠不齐。接受培训的教师水平不均,甚至层次相差太大。针对接受培训的教师水平不均这种情况,可以在组织工作上做一些调整来加以配合,对学员进行调查,加以分流,把水平相当的受训者安排在同一个班进行培训。
  3.专题讲座式的大规模培训。这样可以使受训者在短期内接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有利于高效、大面积地提高教师知识水平,并有利于统一管理。但这样,由于受到物质条件的限制,无法满足所有学员的需要,影响传递效果,也不利于按需施教,也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考虑小班教育。
  4.以教室为中心。教室培训主要是以教室为中心进行,大部分的课程是在教室里完成的。这是由于教师培训的受训者数量较大,为了确保知识的有效传递,采用教室为中心的专题讲座式进行培训。但课堂教学更多提供的是理性的知识,无法给学员感性的认识,学员很难将所学与实践联系起来,造成知识与实践的脱节。应多安排观摩、参观等活动,为学员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
  5.理论课程多,技术课程少。由于要在较短的培训时间内,完成较大的培训任务;技术的应用也要以理论的支持为基础,造成在课程的理论性方面讲得太多,而技术层面上的讲授与实践就比较少了,特别是培训中的上机培训机会也比较少。这也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包括教员(进行实践指导)和设备的缺乏。面对学员对技术的强烈需求和上机实践机会的强烈要求,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增加教员(特别是进行实践指导的教员)和设备,或者尽量将上课地点安排在机房,也可分批安排学员进行上机实践。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培训成为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培训的目标是能够使教师们能够在课堂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探究性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训的目的不只是让受训的学科教师学会适用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会设计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过程,让他们的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学习活动。总体而言,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还不太深入,而且在思路和方法上与国际上的相关实践和研究有较大差异,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 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