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以原始物理问题为主题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

作者:陈 磊




  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认为:“21世纪的学校是‘学习共同体的学校’。”在这个意义上,教学过程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建设相互影响的社会关系的过程”。因此,课堂作为一个担负着特殊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使命的组织,是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由于重集体轻个体、重竞争轻合作,实际上它已成为一种凌驾于个体之上、忽视学生主体尊严和独立品格、与个体对立的实体化的“虚假的集体”。课堂只有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下面,本人就来谈一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以原始物理问题为主题的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一、课堂学习共同体
  
  所谓“课堂学习共同体”,简单地说,能够引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经由协商互动而建构知识的课堂就是一个课堂学习共同体。
  课堂学习共同体的主要特征:
  课堂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生态学习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通过“情境”与系统外部进行对话与协商。
  学习主体具有共同目标,学习共同体只有在其成员拥有共同的兴趣、共同努力实现其共同目标时,才能得以形成。学习共同体的目标激发成员去参与、去贡献,引导着他们去学习,并赋予其行动以意义。
  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共享着认识的方法,实践的惯例以及由这些惯例、程序等所生成的共同的知识价值。他们围绕共同的主题,使用相互都认可的规则和工具,根据各自的具体分工,在“做”中学。
  每个成员都应对发现和解决学习实践中的问题负有责任,每个人都应当培养自己的能力以构建共同的学习环境,促进自身及整个共同体的发展。
  学习主体既竞争又合作,各自的价值观念和人格得到尊重,具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在民主的氛围中各司其职,形成和谐协调的人际关系。
  
  二、原始物理问题
  
  原始物理问题是由北大赵凯华教授在1983年提出的。他指出:“在我的教学中,同一问题,既可以把原始的物理问题提交给学生,也可以由教师把物理问题分解或抽象成一定的数学模型后再提交给学生。习惯于解后一个问题的学生,在遇到前一个问题时,往往会不知所措。”
  以原始物理问题为主题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原因:只有学生对学习主题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拥有共同的学习目标时,课堂学习共同体才能形成。并且,课堂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生态学习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通过“情境”与系统外部进行对话与协商。而原始物理问题本身来源于生产与生活实践,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问题情景,具有趣味性和生命活力,对学生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它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是不明确的,需要学生根据情境自己去抽象,给学生留下悬念,激发其学习动机。
  
  三、例说构建以原始物理问题为主题的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策略
  
  教师在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时,可以按如下的策略来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
  1 选择下面的原始物理问题为主题
  某城市规定,卡车在市区行驶的速度不得超过40km/h,一卡车在危急情况下紧急刹车,在水泥地面上留下一道笔直的黑色痕迹,此过程正好被道路上方的电子眼录下,假如你是交警,请判断此卡车刹车前是否超速违章?(此问题只有一个数字信息,已知量和未知量不确定)
  这个原始物理问题中即隐含了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物理知识,又是学生曾亲眼目睹的身边事,今天让他们扮演心仪已久的角色-—交警,他们那根兴奋的神经一触而发,对本节课充满了急切的期待,从而保证了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紧紧围绕着这个主题。
  2 赋权于学生
  学生要想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首先要拥有主体的权利:发现问题的权利、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的权利、提出猜想的权利、质疑的权利、自由交流对话的权利、探索问题的权利、选择解决问题方案的权利、验证猜想的权利等等。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真正拥有这些权利。在本节课中,教师是这样把权力赋给学生的:“这件交通事故就交给你们这些“新交警”来处理,你们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一节课时间内,公平合理地来解决它。你们拥有调查、收集资料、质疑、探索、交流讨论、提出猜想、解决问题等权利。”
  教师应该强调主体意味着不仅要享受权利,还要承担责任,即每一个成员都对自己的学习、其他成员的学习和整个共同体的学习承担责任,都应为此问题的解决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3 确定共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本节课的共同学习目标和任务是根据题目提供的情景判断此卡车刹车前是否超速违章。课堂上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顺利地完成此共同目标。
  4 交流与合作
  将学生分成一个个的学习合作小组,并进行适当的角色分配,如小组的发言代表、信息管理员、代理小组长等。学习小组其实是一个更小的学习共同体,每个成员把自己个人化的学习经验和独特体验自由地表达出来,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面对一个真实或虚拟真实、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有机会获得来自教师、同伴的帮助和支持,有机会通过适应性的学习方式达成重要的学习目标,也有机会通过支持他人的学习而逐步形成自己的主体身份,从而促进个人智慧与自我健康的成长。
  简述一下本节课的交流与合作情况:学生之间交流与主题有关的信息,如汽车刹车后的现象、电子眼的功能、汽车上装的ABS、汽车的制动装置、超速违章等。然后各小组根据其成员共同的目标和任务,又经过一番的讨论与交流,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有效信息,如电子眼的录像可提供时间信息,黑色痕迹可提供位移信息等。
  处理完信息后,留出足够长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讨论方案的可行性。设计方案时小组间有一个较大的分歧:
  小组甲: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小组乙:不一定,如果司机踩一下,松一下呢?
  小组甲:不可能。危急情况下,肯定是一直踩着!
  教师适时引导:我们解决问题时,一般会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
  经讨论协商后,师生一致认为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这时,课堂学习共同体已基本构建成形。在小组成员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提出疑问、自由地对其他发言者进行评价、互相分享着各自的专长时,小组建构着新的理解,形成了共同的智慧和声音,以应对单凭个人力量所无法解决的学习任务。
  5 反思与评价
  问题解决后,学生共同反思问题解决过程中思维的转折点在哪里,攻克障碍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整个思维过程,然后针对自己的思维过程作自我评价。
  
  四、教师在课堂学习共同体中的作用
  
  教师作为共同体的一员,其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倡导个体主动参与课堂的集体生活,建立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休戚与共的密切关系,使共同体成员之间形成民主平等的关系、亲密的情感和共同的价值信念,从而使课堂成为一个既有集体生活又有个人自由,既有相互合作又有个人自主探索的场所。
  综上所述,“课堂学习共同体”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相互合作进行学习,教学主体之间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在个性上是充分自由的,其核心目标是倡导学生在自主活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交往和对话来促进自己的发展,它为学生的社会特性和独特的个性品质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氛围,“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教学才不只是与科学,而且是与哲学、艺术相关,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