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英语教学中借助课外任务导入文化因素的探索

作者:王 嵘




  文化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在习得该民族的文化。“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由于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外语教学的“四会”只是元语言技能(metaskills),并非真正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是使用在交际活动中的语言技能,李筱菊称之为能力(abilities)。
  
  一、文化不同层面的内涵
  
  文化,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富有弹性。CollinsCobuild Essential english Dietionary界定为“A cultureis a particular society or civfllztion especially eomideredin relation to its ideas。arts or ways of life”,其中ideas包括哲学的、宗教的、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思想与观念;arts包括文学、音乐、美术、雕塑以及各种形式的艺术;ways of life指的是习俗、礼仪、风土人情以及各种各样的衣、食、住、行和人际关系等生活方式,它包括语言的及非语言的Cnonverball行为。ideas和arts属于高级文化也叫正式文化或狭义文化;waysof life则属于大众文化,也叫普通文化或广义文化。
  区分文化的不同层次,对外语教学中的文化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因为从人类交际的角度看,普通文化即对目的语民族的礼仪习俗、风土人情的了解比之对哲学、历史、文学、政治等高级文化的熟悉要重要得多,后一种知识懂得再多而不懂目的语民族的日常生活方式,照样会造成交际失误。所以了解英语普通文化知识,有助于交际的畅通和有效。反之,必然导致交际障碍、冲突和误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
  
  二、语言教学中任务型教学的可行性
  
  课堂上教师力求在讲每一个语言项目时都把与之相关的语用功能介绍全、练习够,这是不现实的,也违反认知规律。在介绍一个新语言项目时,以点带面,全面开花,学生则忙于记笔记,语言学习策略单一而且被动,效率始终不高。因为强调语言形式和内部结构的教学割裂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及功能的联系,学生可能很会做专测语法知识、结构的试题,但缺乏语言交际能力(包括读、写能力),会出现交际失误,最终达不到学习外语的真正目的。
  
  任务型教学是语言交际法教学理念的进一步更新。它注重语言功能训练,以设计、执行和完成“任务”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和目的,把学习者个人的经历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整个过程以学生完成任务为主线,强调学生为语言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学习和掌握语言。它侧重于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策略的培养。
  
  三、课外任务的优点
  
  语言意义和形式达到平衡,使语言的流利度、准确度和复杂度平衡发展。
  1 形式——功能性: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兼顾。
  2 阶梯型任务:任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并由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
  3 在做中学:通过完成特定的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4 学生角色:学生不是试题作业的被动练习者,而是语言的学习者和使用者。
  
  四、借助课外任务导入文化因素
  
  借助课外任务将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同时并举、紧密结合,后者为前者服务,而不是取而代之。因此,在进行文化背景知识教学时必须优先考虑外语教学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原则,做到形象生动。
  1 课前三分钟的Presentation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并导入目标语文化因素。例如在讲《Cuhuralsymbols》一课之前要求学生回顾并归纳各自的文化经历和感受。
  (1)任务驱动:
  ①识别具有文化特征的形象和标志。查找最能反映目标语文化的形象和标志,如建筑特色、风景名胜、形象人物、习俗、风味小吃等并结合背景图片描述孔子、长城、京剧、丝绸等中国典型性文化代表。
   ②查找伦敦和纽约的典型文化事物:Big Ben、the Statue of Liberty等并描述。
  (2)成果与评价:
  ①通过识别地理特征来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在课堂上,各小组演示精心准备的对话内容或者汇报、展示许多能代表某一城市或地方的标志性图片及幻灯片,如英国伦敦的塔桥、中国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法国的凯旋门等,再进行文化配对活动(culturematch)。
  ②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外国历史、文化成分和文化的人类共性成分。 ③在传授外语知识的同时,把优秀文化内涵纳入学 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深层领会和应用,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
  2 文化碰撞
  课文《Shaking Hands》讲的是英美人的握手习惯,所以很自然地就可以把课后任务的主题确定在跨文化交际上,从四个方面对东西方的文化和习惯进行比较。学生常用本国人的思维方式错误理解西方人的感受,以此为契机做一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和探讨,希望增强学生对英语中词及词组在文化内涵上的了解,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求知欲并鼓励他们与该文化的人们有所共鸣。
  (1)任务驱动
  ①了解东西方人不同的日常生活模式,如见面时问候方式、餐桌礼仪文化等,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尴尬场面,如不同送礼习俗、送礼禁忌、社交礼仪等。
  ②深入探讨价值观及对事物的看法,如不同思维方式、谚语中体现价值观。
  ③组建小组,制定小组的研究方案
  (2)成果与评价
  第一组同学通过小品表演的形式,比较了传统食品、传统的礼物、传统的活动和仪式等等,达到双重目的:一熟悉了最能代表某一文化的形象和标志;二是把英美文化中的形象与标志与自身文化中的相应内容进行对比。
  第二组介绍东西方不同的送礼习俗。通过英语小品的形式,表演了因不同文化引起的误解场面。最后,总结了东西方人在不同场合送礼的一些习俗和禁忌。经过讨论学会了怎样应付因文化差异引起的尴尬场面,增加了对异文化的理解和宽容。
  第三组关于问候方式。他们通过英语小品形式,表现了在迎接远方来客、上学、聚会、做客等场面。从不同的问候方式、日常言行相互比较,来更有效地与英语民族进行交际。
  第四组介绍东西方不同餐桌礼仪文化。①餐具②食物的分配方式③上菜顺序④吃饭时言行。用表格方式对比能显而易见。西方的餐桌文化是一种宣扬独立的文化,而东方的餐桌文化是一种热情好客和尽享口福的文化。学生们在这个课题中用了一种逆向思维,从东西方不同的餐桌礼仪文化中总结出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习惯。
  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立文化角、办手抄报、志愿者行动等手段来让学生收集、查找信息,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语言使用能力。
  总之,借助课外任务导人文化因素,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学生之间相互协作促进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学会分享,培养协作精神,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增强了学习者的语言应用意识和对自己学习策略的运用意识。
  
  (责任编辑 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