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现代体育教学的多元化价值内容初探
作者:王 怡
体育是基础教育的构成部分之一,其实施主要通过教学来完成,那么如今的体育教学教给了学生什么,体育教学的初衷和价值是什么?现今的体育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都显示出对这一问题的相对忽视和模糊认识。据此,本文运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体育教学价值及相关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系统研究。
价值多元性的思想,在古希腊时代就有了。现代西方哲学中不少学者非常强调价值多元化。B·威廉姆斯说:“价值,至少基本的价值是多元的,而且在一种真正的意义上是不可通约的。”在他看来,价值是多元的、相对的。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多元性、多元化、多元主义。A·博泰兹说:“视角的多元化是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它强调个人与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认为只能通过解释的多元性来认识现实。”由于体育学科的特点,它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相当特殊,对学生具有特殊意义。体育教学中有多个主体,如教师、家长、学生、社会等,但就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活动来说,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是积极思维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应是教学研究中重点讨论的主体。
一、体育教学的哲学基础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体育,本体论关心的是身心关系。研究者对于身心关系的看法,有身心统一论和身心二元论两种观点。二元论的身心观要么鄙视身体和一切身体活动,要么极端强调身体活动和机械训练。理性主义二元论把人的理性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心灵可以统摄身体、支配身体、塑造身体。心灵居住在身体之中,指挥身体的活动。柏拉图认为理性可以随意塑造身体和身体的活动,人的灵魂统摄身体,身体从属于心灵。笛卡尔认为心灵与身体是分离的,是彼此相互排斥的不同实体,身体属于物质实体,心灵属于精神实体。人只要深思、内省就可以产生一切精巧的动作,而身体的锻炼实质上只是为了保持基本的健康状况,为人的心灵活动提供一个前提和场所而己,除此之外没有什么重要价值。
人的理性是身体的主宰,但身体的活动只与人的低级欲望相关,与人的理性无关,对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不产生任何影响。理性二元论重视心灵,忽视身体,把身体锻炼限制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不能过度,否则会干扰精神生活。经验主义的二元论者重视身体实践活动的价值,只提倡机械地训练身体。洛克从经验主义认识论出发,强调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身体是联系世界的桥梁,具有重要价值。他认为身体与心灵之间不是等级从属关系,而是依赖关系,身体健康的主要价值在于更好地服务于心灵。洛克认为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健康的身体,但他认为心灵和身体之间是分离的。最早的身心统一论者是亚里士多德,他反对柏拉图的灵魂独立于身体的观点,认为人的灵魂就是人的身体本身的生命形式,它作为人的身体的形式,是不可能离开身体而独立存在的。
人的灵魂和身体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灵魂并不是存在于身体之外或之中的一种异于身体的东西,它就是“身体的某种东西”,是身体的本性和能力。实用主义者提出身体自身有其存在价值,具有主体性,而不是服从于心灵,心灵与身体是一体的。存在主义者认为,身体不再是心灵的附庸,而是完整个人的有机组成部分,身体是受人尊重的,是理解知识的源泉。
美国著名体育理论家耶西·F·威廉姆斯在谈到前欧博林学院院长亨利·邱吉尔金对他的影响时,“金是第一个使我认识到身——心并不分离,而是同一有机整体的两个方面。如果你在进行活动,它并不仅仅是身体的,而是整个有机体都在参与。这一认识是我哲学的主要基础。”
二、体育教学的终极价值
由于对身心关系理解的差异,体育教育中出现过两种不同的思想,即通过身体的教育和针对身体的教育。通过身体的教育认为人是一个身心统一的整体,人在身体运动的过程中,也承受心理的负荷;在肌肉运动的同时,他的情绪、意志和智力等心理因素对整个人都有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具有主体性,身体锻炼可使智力发展,同时使道德、精神发展等都是可能的,也是体育必须承担的任务。“身体锻炼不仅只是要求肌肉运动,而且同人的身心都有关系,要求智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相应的反映,在考虑对道德乃至精神陶冶方面的培育作用。”针对身体的教育的观点,体育对教育的独特贡献是纯粹身体方面的,主要强调肌体发展、技能获得。此观点认为身心之间的相互影响不是体育应该关注的重点,体育的唯一的、最重要的目的是完善身体,提高技能水平,其他方面的发展则是附加功能。针对身体的教育把身体放在—个至高的位置,与心理等其池方面脱离。通过身体的教育的观点与身心一元论的观点一致,即强调人是—个身心统—体。
吴蕴瑞和袁教礼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的专著《体育原理》中就提出“身心一统”的体育教育思想。吴先生认为,人的身心是统一的,强调要全面地理解人体和人体的运动。之所以将身心二分,是因为“吾人因心身分界之墙垣所遮蔽而未能窥见吾人园地之全部”。在吴先生看来,“身心一统”的体育也有多重功用,“体育上之活动无处不为个性之表现及情感之发抒,且无处不与社会价值、道德标准、人与人相互关系等相联系。”他批评了“身心二元”为基础的“体育即身体教育”思想,认为体育之真谛在“运用身体之活动,以教育我人”,“体育教师之责任,在于发达儿童之身体,重于培养儿童之品格”。他坚持增强体质和促进健康融于教育之中,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使之身心并完。他主张采取符合学生特点的游戏、舞蹈、球类、田径和攀爬、举重、搬运等运动,认为体育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达到精神与身体健康的高度统一和谐。我们以身心一元论为基础,认为体育教学对学生的终极价值是身心发展。任何教育都是针对一个完整人的影响,其结果都是综合性的。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在身体,它同时也作用于心理等其他方面,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是一个对学生身心发展完善的过程。这与身心二元论的主张“身体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干扰,它与精神活动毫无关系,使人心分离”的观点完全不同。身和心的发展是密不可分,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体育活动与“身心”紧密相关,是由“身”至“心”的过程,人体的智能层次同人体的生长发育控制核心两者重合在以大脑为中心的神经系统中。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已表明,感觉和运动是认识发展的重要基础,体育活动具体地表征着身心关系的内在统一性。
三、当今体育教学价值关注学生如何具体体现
现阶段体育教学价值主体应关注学生,这一点已不容质疑。那么体育教学对学生主体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它可具体表现在哪些领域和哪些方面?
如果不明白这个问题,将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因为教师不明白,教学过程的实施及教学效果的达成就不会理想。学生不明白,他们将很难配合教师教学,也难以形成正确的体育教学价值观。学校领导不明白,体育教学将不会受到重视,教学的保障条件也很难到位。
从我国数千年的教育发展来看,体育教育不重视发展学生身体,或者说对身体持否定度,这与由我们的文化传统、教育理念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蔑视身体和体力劳动的人生观密切相关。孔子倡导学而优则仕和读书做官论;孟子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在整个封建社会,特别是儒家文化主要倡扬的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生最高目的就是求功名利禄,以光宗耀祖。代价就是头悬梁,锥刺骨,十年寒窗苦,一朝人上人;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直至死而后己。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知识分子普遍地蔑视身体,无视体育,及至形成“君子之学,死而后已”的人生观。
总之,体育教学对学生而言具有诸多价值,本文从多角度论述了健身、社会化、运动技能等方面。上述这些价值并不是孤立的关系,而是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甚至有时是矛盾的,因而有价值的选择问题。就价值的关联性而言,我们可举例来说,健身与健心关系密切,通过身体练习能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但此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作用,两者很难分开。运动技能与健身、健心和社会化也很相关,运动技能可看作是载体,为后三者的实现提供可能,为学生身心发展服务则是其最终目的。运动技能与娱乐也有关系,运动技能的选择能为娱乐价值的实现提供前提。我国体育教学历史上的某段时期,曾一度强调运动技能、运动技能至上而忽视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教学后果,这些经验为我们合理认识体育教学价值提供反思。
(责任编辑 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