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调查与建议
作者:于海波 李祖华
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难以引起教师的“共鸣”。
(5)缺少民主、融洽、合作的校园文化的支持
不管是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国家、地方课程的校本化,还是教师的个性化课程设计,都需要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的支持。
(6)现实的评价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程开发活动,阻碍了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成长
从评价的形式来看,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文件提倡对教师进行全面评价、过程评价、发展评价。但是从教学评价的实际来看,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领导对教师的评价往往集中在学生的成绩、升学率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能力的全面发展。
3 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归因
调查表明,农村中学教师对课程开发已经有了粗略的认识,并具备了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很多教师也对校本课程开发表现出了浓厚兴趣,但还存在对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认识不够、内涵认识不清,缺少基本的课程开发理论知识等问题。这说明,农村中学理科教师的开发现状与教师课程开发能力还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地域因素的制约
目前,农村理科教师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影响了理科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中学教学条件较差。在教学硬件方面,农村中小学校与城市中小学校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边远农村学校差距更大。二是从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角度来看,农村教师的待遇较差,一些教师不得不为生计忙碌,感觉身心疲惫,工作积极性受挫,思考课程开发的兴趣不高。
(2)自身因素的影响
优秀师源不足、教师职前起点不高、教师职后培训不足是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难如人意的重要原因。其表现是:首先,学历偏低。在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欠发达的偏远农村,教师几乎不具有本科学历,甚至专科学历的也很少。其次,农村教师优秀师源不足,这导致农村教师缺少合理的补充。农村中学的改造、提高从根本来说就是农村中学教师素质的提高,只有教师素质提高了,农村中学的教育现代化才有可能。
(3)教育因素的限制
现在课程改革培训方式单一,脱离教师的实际需求。目前,职后培训主要由教育学院或进修学校统一组织,主要问题是:培训时间集中,不能经常化;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常处于被动状态;培训人员结构单一,培训专家多是不了解一线教学实践尤其是农村教学实践的理论研究者;培训内容理论性太强,脱离教师认知水平和工作实际。农村中学教师职前教育的“先天不足”加之职后培训的“营养不良”,是造成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不能满足课程开发需要的重要原因。
二、促进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解决校本课程开发问题的核心在于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提高和开发环境的改善。据此,我们将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改进策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应做的,即“政府—社会”层面,包括制度建设;二是“学校—集体”层面,包括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三是个人层面即教师个人层面,包括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促进自觉反思与合作等。
1 提供政策制度支持
农村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提高和课程开发环境的优化,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教育,5-~t部门及时出台相应政策和制度,是教师的课程能力发展和课程开发环境建设的基本保障。课程三级管理体制具有一定的全局性、抽象性和理想性,要使这一课程政策和理念得到具体、深入、有效的贯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因地制宜地出台相应政策,比如,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评价指南、农村中学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要求等。
2 建构良好校园文化
要激发教师的问题意识,调动其提升自身课程能力的主动性,就必须创造出一个宽松有序: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包括和谐的校园关系、互助的协作精神、积极的进取态度等。一旦创建了自主发展的良好学校文化氛围,就会比任何教师培训更能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的课程能力,从而激励其主动学习和自我提高。在培养发展教师课程能力的过程中,学校领导还应积极协调各方面关系,为实现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发展提供“文化”保障。
3 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校本研修与教师的工作紧密相联,它来源于教师实践中的困惑,是通过教师自主选择,并在专家指导或课题组的帮助下自主开展的探索活动,使参与式培训成为现实。这样,教师能够参与到培训、教学和研讨中,与其他教师和培训者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因条件所限,这种教师发展模式在农村中学开展不多,但我们可以对其进行适当“变形”,转化为校本参与式培训,即主要以校内有专长、“见过世面”的“专家”为培训主体引领整个教师群体发展。培训内容可以是课程开发技巧的指导、成功开发案例的交流,也可以是新理念的学习、新方案的开发等。
4 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理论作为教育实践的研究成果,可以丰富教师的教育文化底蕴,提升教育理论修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让教师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课程开发对于很多一线教师来讲还比较陌生,适当的理论学习能够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消除陌生感。教育理论的学习有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革新、教学思维的转换,“有效地避免理论上的停滞和行动上的固步自封”。我们认为教育理论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教师能够成为教育家而不是教育学家。因此,农村中学教师在课程开发理论学习中应该注意到:在学习目标上,能理解会应用;在学习内容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在学习方式上,要加强实践与理论的互动,在实践中学习。
5 鼓励反思与合作
反思是教师能力提升的必要条件,教师只有在反思中才能真正成长。教师在自我反思中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在自我反思中寻找自我提高的方法和策略,在自我反思中达成自我实现与超越。当然,自我反思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常言道:“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避免这一现象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在合作中教师之间可以互通有无,有的教师总体谋划能力强,有的心理学知识丰富,有的教师学科知识渊博,有的教师课程理论功底深厚等。教师之间的合作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互相支持与促进,这不仅提高了教师个人的课程开发能力,而且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责任编辑 关燕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