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开展途径
作者:孟引变
良好的礼仪能体现个人修养,国家魅力,民族气质。学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加强学生礼仪修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国是著名的文明古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历代的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礼仪教育。荀子就曾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孔子也强调“不学礼,无以立”。由此可见,礼仪教育对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对个人而言,它也是立足于社会、成就事业的重要保证。
作为礼仪之邦的子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同样,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
1 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
礼仪在我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我国古代把礼仪作为安邦治国之本。《左传》中说:“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一年》)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礼论》)礼仪是个人修养的至高境界。《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遗死?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礼仪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礼仪促进人际和谐,。《礼记·曲礼》上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可见,礼仪是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人安身立命、经世治民、礼尚往来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世界美誉,是我国礼仪文明不断传承的结果。因此,加强学生礼仪修养,就是继承我国优秀的礼仪文明,是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社交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因为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要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让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培养学生应对酬答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引导学生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社交礼仪形式,提高学生的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努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礼仪修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最基本的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党中央提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九大目标和任务之一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学生是将来社会的中流砥柱,加强学生礼仪修养和礼仪教育,对于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完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帮助心理调适,促进身心健康
礼仪教育于细微处指导学生如何塑造自己良好的社交形象,讲究仪表美将不再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更多的是使人不断地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振奋,这样久而久之,自卑心和羞怯心会逐渐消失,自信心会相应增强。
礼仪教育有利于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友谊,是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也是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的需要。事实上,在学校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于学生个体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3 加速学生社会化进程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社交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学生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礼仪本身就是千种特殊的语言,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二、学生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
党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一件大事。《纲要》中明确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有关此方面的教育,恰恰是我国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为此,我们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修养。
1 学校要充分利用显性课程,积极推行礼仪教育
学校应开设学生礼仪修养课程。首先应把礼仪教育的内容纳入《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或正在试点的《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课,或开设专门的《礼仪修养》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的教育。课堂教学是系统学习训练的良好途径,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有机结合,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道德内涵,又能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事实上受过良好礼仪教育或礼仪行为训练的人,无论是内在素质还是外在行为方式,都与缺少训练的人截然不同。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的礼仪教育仍是一片空白,礼仪教育处于德育的边缘地带,礼仪教育普遍空缺,部分学生甚至认为,上学与礼仪问题不沾边,学好专业知识就行。所以加强礼仪教育首先必须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2 通过潜课程,将礼仪文化融入学生生活之中
学生很容易受到校园文化等潜课程的影响,所以加强礼仪教育必须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优势。礼仪教育可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组织开展礼仪知识竞赛和礼仪实践活动,在校园中营造文明氛围。加强学生礼仪修养,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文化活动,如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弘扬文明礼貌之风,利用小品等讽刺不文明行为;学生会可利用校园广播站、校报等展示名人礼仪修养轶事,树立礼仪榜样;聘请礼仪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举办礼仪讲座;发挥网络优势,鼓励德育教师设立个人网页。采取网上聊天、论坛、咨询等形式,进行网上礼仪修养教育。
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通过礼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交际中亲自体验到拥有礼仪知识、技能的成功感受,提高自身礼仪修养,不断积累礼仪实践经验,展示礼仪魅力和学生风范。
当然,学生礼仪素养的提高,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才好。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学生的礼仪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 学生要积极提升自身礼仪修养
众所周知,礼仪修养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要的外部条件的影响是不可少的。但是,最终要取决于有没有高度的自觉性。如果没有强烈的求知欲,在外力的推动下,也许你会“强记”一点礼仪知识,但根本不可能提高礼仪修养,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也就是空谈了。
学生自身也要真正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努力学习礼仪知识,了解和掌握社会对人们在礼仪方面的基本要求,以礼仪的理论武装头脑。搞清楚按礼仪办事_的必要性及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真正认识到个人在参加社会生活时在言行上所应当遵循的“规矩”,以免在工作、学习等日常事务中增添不必要的麻烦和障碍。
学生自身应该身体力行地使用礼仪,礼仪培育自己美好的心灵,同时还要用自己的礼仪行为去影响他人,用礼仪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学生在实践中,要真正培养起相应的礼仪情感、礼仪意志和礼仪信念,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