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留守初中生品德行为发展的调查研究

作者:朱卫红




  一、前言
  
  品德是个人按一定社会或阶层的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品德发展是指个体人随着生活年龄(时间)的推移,其品德教育循着一定规律而发生和发展的运动变化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由旧质到新质的过程,是人对客观现实的社会关系、思想意识关系及其处理准则的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和提高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及其重要的任务。
  留守学生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经商、学习而将孩子寄留家乡,暂由亲戚、朋友或教师监护、代养的孩子。留守儿童的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学习状况、行为习惯、心理发展、安全隐患等宏观方面,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人们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关注远远不够,为了全面、深入地探讨留守儿童的品德发展状况,2008年4~5月,笔者开展了对留守儿童品德发展问题的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1 被试
  本研究的被试抽取云南省宣威市龙潭镇两所初级中学和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两所乡镇中学初一至初三的留守学生515人(有效人数),其中初一165人(占32%),初二172人(占33,4%),初三178人(占34.6%);男生311人(占60.4%),女生204人(占39.6%);汉族465人(占90.3%),少数民族50人(占9.7%)。
  2 研究过程
  (1)测量工具
  本研究使用易高峰编制的农村初中生品德发展现状调查问卷。该问卷共54个项目,用以评定初中生品德发展上的自主性、公德性、法纪性、集体性、孝敬性、进取性等六个方面。该问卷进行过实地预测,一线教师、班主任、学生和相关专家对问卷进行过评审,该问卷重测信度为0.76,Cronbaeh's阿尔法系数为0.90,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每题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赋分值分别为1,2,3,4,5。
  (1)测试过程
  调查时采用团体测试,测试时间为20分钟。测试由主试组织进行,主试在研究者的精心讲解下,严格按照测试的要求和步骤进行操作。
  (2)数据处理
  首先整理问卷的原始数据,然后运用SPSS13.0for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 留守初中生品德发展的分布情况
  留守初中生品德发展方面表现最好的是公德性(3.89),其次是孝敬性(3.88)、法纪性(3.75),再次是进取性(3.70)、集体性(3.64),最后是自主性,(3.42)。
  2 不同年纪、性别、民族的留守初中生品德发展状况的比较
  (1)留守初中生品德发展在年级上的比较
  初二的留守学生在法纪性(3.81)上得分高于初一留守学生(3.78);初三留守学生在自主性(3.56)、进取性(3.85)上得分高于初一留守学生(分别为3.42、3.75),但在集体性上得分(3.59)低于初一留守学生(3.66);初三留守学生在进取性上(3.85)得分高于初二留守学生(3.71)。
  (2)留守初中生品德发展在性别上的比较,
  留守的初中女生在品德发展的公德性(3.97)、法纪性(3.90)上得分及其显著地高于留守的初中男生(分别为3.83、3.65),孝敬性(3.97)上得分也高于男生(3.82)。
  (3)留守初中生品德发展在民族上的比较
  留守的少数民族初中生在品德发展的公德性(403)、集体性(3.70)上得分显著地高于留守的汉族初中生(分别为3.87、3.62)。
   3 留守状况对留守初中生品德发展的影响
  父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初中生比父母都外出打工的留守初中生在品德发展的公德性(分别为3.88、3.63)、集体性(3.64、3.43)、孝敬性(3.84、3.69)、进取性(3.71、3.52)上得分有明显的差异。
  4 留守时间对初中生品德发展的影响
  留守时间对初中生品德发展的六个方面无显著影响,但从表面数据来看,除了孝敬性、法纪性外,留守初中生在品德发展的其他四个方面随留守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
  
  四、讨论
  
  个体的品德行为发展是一个从他律向自律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的引导和管束。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的有效监护,其品德行为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问题。初一留守学生在法纪性上得分低于初二留守学生,在集体性上得分高于初三留守学生,而在自主性、进取性上得分低于初三留守学生;初三留守学生在进取性上高于初二留守学生。这主要是由于初一留守学生刚从小学进人中学,学习任务相对来说较轻,学习目的不很明确,没有形成强烈的学习进取意识;而初三留守学生面临升学的压力,家长的高期望、教师的要求、学校对学生德育工作的放松使初三留守学生产生强烈自我进取心态而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集体的存在。另外,初三留守学生随生理、心理年龄的增加,受社会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影响更深,其中受负面价值的影响也多些,以至于部分学生在某些项目上得分反而低于初二甚至初一留守学生。学校应该注意德育的一致性、连续性原则,不要前紧后松或者前松后紧,加强小学与初中德育的衔接,对住校的留守学生指派一名责任教师,除了负责学生的学习外,还要从生活上、心理上尤其是品德上关注孩子的成长,关心孩子的发展。学校也可以尝试建立“代管家长制”,建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重视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自我教育,开展法制、孝敬心等专题教育活动。
  留守初中女生在公德性、法纪性上得分极其显著地高于留守初中男生,在孝敬性上得分高于留守初中男生,这与女生生理发育比男生早成熟两年,再加上女生性格较男生温柔、顺从、懂事有关。这提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和学校应特别重视留守男生的教育问题,父母尽可能把男孩带在身边求学,监护人应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留守男孩充满责任心,从生活细节人手,指导留守学生品德行为健康发展。
  留守少数民族初中生在公德性、集体性上得分超过留守汉族学生,这可能是由于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中积淀起的集体意识和为他人、为社会的价值观所致。 父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初中生在品德行为发展的公德性、集体性、孝敬性、进取性上得分显著高于父母同时外出打工的留守初中生。这是因为父母亲不同的性别角色决定了他们和孩子之间亲子关系各有千秋。母亲照顾抚养儿童,由于他们陪伴儿童的时间和所付出的精力要比父亲多,与儿童的情感联系更为密切,关系更为融洽,品德上良好的道德说教、榜样示范、熏陶感染更易于为留守初中生所接受,因此父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初中生品德发展比母亲外出打工的更理想。
  留守初中生在品德发展的六个因素上无留守时间的差异,这可能与留守时间取值太近有关。但从直观数据来看,除了法纪性、孝敬性外,留守初中生在品德发展的其他四个方面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揭示了与父母分离时间越长,留守学生品德行为发展越差。有条件的父母尽可能把未成年的孩子带在身边,承担教养子女的职责,无法将孩子带在身边的父母,应为孩子选择合适的代养人,并经常通过电话、通信、网络等手段与孩子保持密切联系,关心孩子的品德发展,指导孩子的道德实践,与孩子交流这方面的心得。社会可以提供条件,利用社区机构组织成立“留守学生之家”,实行有偿代养。所谓“留守学生之家”是指由几个留守学生代养人组成的家庭。在这个家庭中,留守学生以兄弟姐妹相称,在平时道德行为中树立榜样,学习榜样,用榜样指导大家的行动,对好的品德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强化,对错误的品德行为及时批评指正。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