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惩罚不当的危害及防治

作者:王芬莲 孙德玉




  当前中小学教育实践中还存在着大量的惩罚不当现象,并造成了严重危害。那么,其根源何在?我们应该怎样防治各种惩罚不当现象?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惩罚不当的危害
  
  1 对学生造成的危害
  首先,惩罚不当可能会造成对学生身体的伤害。如有教师恶意惩罚学生吃苍蝇、啃树木、喝白酒、嚼烟头,还有教师把学生打伤打残,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其次,惩罚不当会造成对学生心理的危害。惩罚不当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使他们形成盲从保守、缺乏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不良人格特征,成为压制个性、扼杀人才的罪魁祸首。再次,惩罚不当会造成对学生行为的危害,可能造成学生说谎、攻击报复、逃学及自杀等不良行为。
  2 对师生关系和教育教学活动造成的危害
  首先,惩罚不当会损害教师形象,降低教师的人格品行和教育威信,影响师生关系。笔者曾在几年前对安庆、上海等地的五所中学600名中学生作过问卷调查发现,44.3%的学生反映教师经常当众点名批评、训斥或粗暴地体罚学生,或公开学生的个人隐私。这样的教师也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惩罚不当还可能引发学生的对抗行为和师生关系冲突,甚至使师生关系陷入惩罚—对抗—惩罚的恶性循环。据丁静对中学教师撰写的案例分析发现,在39个案例中共有31个案例涉及师生冲突和学生对抗行为。笔者分析发现这些师生冲突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与教师惩罚不当有直接关系;其次,惩罚不当会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惩罚不当直接降低了教师的教育管理艺术水平,妨碍了教师在业务上的自我提高和学生的自我教育,同时也消耗了教师和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直接或间接地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因而最终会影响教育教学效果。一些不合理的惩罚还可能引发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纠纷,又将会对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
  
  二、惩罚不当产生的原因分析
  
  1 不良的环境因素——惩罚不当的社会根源
  社会思想观念陈旧。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尊卑思想、权威意识和严教传统以及重伦理轻个性的价值观念仍然在一些教师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因此,一旦班集体中有人行为“越轨”,他们必然会党同伐异,严惩不贷。我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关于教师惩戒权和学生权益保护的规定笼统模糊、缺乏可操作性,学校也未出台规范化的惩罚制度,从而导致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无所适从,或各行其是,难免有人走极端;同时,由于缺乏法定的监督机制,一些教师的惩罚不当行为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制裁,这也是导致惩罚不当现象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由于教育投资得不到有效保障,导致一些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师工作量大而待遇偏低,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导致一些教师心理失衡,客观上助长了惩罚不当行为的发生。
  2 制度化教育的某些弊端——惩罚不当的催化剂
  由于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和教学效率,近年来,我国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种种弊端:第一,价值取向的功利性。学校评价标准以分数至上,教师的物质待遇、职称晋升等统统与班级学生分数挂钩。一些教师为了个人名利常对那些“不争气”的学生滥用惩罚;第二,教学模式的标准化。由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要求,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已形成了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权威和对学生统一要求的标准化教学模式,极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逆反心理,而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往往借助于高压手段;第三,管理模式的官僚化和强制性。学校对教职员工实行金字塔式的科层制管理模式,处于科层制底端的部分教师往往会找比自己更弱的学生发泄不满、转移压力;同时,学校对学生实行封闭的班级制、机械的年级制和严格统一的课堂纪律,极易导致学生的逆反对抗心理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3 部分教师素质的欠缺—惩罚不当的主观原因
  首先,部分教师法律意识淡薄,或者职业道德水平低下,缺乏人道主义精神,惟我独尊,恃强凌弱,对不符合自己要求的学生不择手段地无情打击;其次,部分教师心理健康有问题。如上海市3000多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检出率竟高达48%。有些教师本身就具有固执偏见、情绪不稳、自控力差等不良人格特征,加上工作压力大很容易采用极端方式对待学生;还有些教师从教多年后出现职业心理枯竭,在工作中出现厌倦、急躁等不良心理。这也是部分教师滥用惩罚的心理基础;最后,部分教师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欠缺,往往把惩罚当作“法宝”以求得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
  4 学生不符合教育期望的行为表现——惩罚不当的直接诱因
  除了上述社会环境、学校制度及教师素质的因素外,一些学生自身的不符合教育期望的行为表现也是导致教师惩罚不当的直接诱因。如有些学生注意的稳定性和行为自控力较差,或者表现欲望较强,课堂上常有违规行为;有些学生逆反心理较强,不服管教;还有一些学生存在逃学旷课、吸烟赌博等不良行为……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教师采用不当惩罚以求得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
  此外,中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差,运用法律维权的意识淡漠,在教育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对教师施加的不当惩罚常常无能为力,不敢抗议、举报和投诉。这也是少数教师滥用惩罚的原因之一。
  
  三、惩罚不当的防治
  
  1 推动社会改革,优化社会育人环境
  首先,要在全社会转变那些陈旧的思想观念,创造一个科学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这是预防惩罚不当的根本。其次,要完善法律法规。我们要借鉴国外教育法制化的先进经验,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惩戒权和各种惩罚措施,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有法可依;与此同时,要在全社会普及法律知识教育,使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并加大执法力度,对滥用惩罚的教师依法约束。再次,要健全制度措施。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相关法律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及学生的特点建立切实可行的学校惩罚制度;加强学校民主监督机制。最后,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以提高他们的职业幸福感和工作积极性。
  2 推进学校教育制度改革,改善学校育人环境
  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引导全体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并改变以考分为唯一标准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其次,教育行政部门要促进教学改革,促使教学组织形式、课程模式及教学模式多样化,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最后,要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增强其灵活性、民主性和开放性。如提高教师地位,实现教师在学校事务中的参与权和决策权;引导学生自治,成立学生自治机构,以减少他们的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如实行学生评教,让学生每学期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和最不受欢迎的教师,对因滥用惩罚而不受欢迎的教师要进行规劝和约束。
  3 提高教师素质,讲求教育艺术
  只有尽快提高我国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教育艺术水平,才能避免相当一部分人为造成的惩罚不当现象。为此,首先就要改革我国教师培养体制。如提高师范生的招生条件,发现有严重心理和品行问题的生源不予录取,并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优秀生源。同时对师范生加强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加深教育类课程的学习,以提升其职业素养;在职教师要定期进修,并定期接受心理健康测试、职业道德评定及业务能力考核,不合格者要暂离教师岗位。其次,对于每位教师来说,要热爱学生和教育事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以正面教育和预防性教育为主,减少惩罚手段的使用;在必须实施惩罚时既要做到合法、合理、合情,又要符合教育艺术要求。再次,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育研究活动,对学生经常出现的各种违规行为要集思广益,共商对策。最后,学校要关注广大教师的身心健康,如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其情绪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4 加强家校合作与沟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只有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戒除种种不符合教育要求的行为表现,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校教育中惩罚不当的直接诱因。这就不仅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努力,也需要家长的努力。因此,家长要在各方面以身作则,积极引导,采取适当的家庭教育方法,自觉抵制惩罚不当行为。同时,学校和教师要设法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如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开展家庭教育经验交流和问题咨询等活动为家长教育提供帮助;加强家校合作与沟通,双方要及时互通信息,并积极支持配合对方的合理惩罚行为。比外,学校要针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及时疏导学生因受罚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