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教师介入英语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和方式
作者:马志燕 黄 平
一、教师介入的依据
1.教师介入的理论依据
从社会建构主义视角看,课堂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互动式教学环境中积极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作为主要互动对象对学生个体的知识构建过程起着不可或缺的中介者(mediator)作用。教师应该帮助学习者习得为获得进步和进一步学习、解决问题、应付新的需求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策略,还应帮助学习者变成主动的、能自我控制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人。Williams & Burden(2000)在充分考虑中介对象(学生)能动作用基础上,进一步诠释了教师作为中介者的职责:在于赋予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empowering);在于协助学生获取并有效处理语言材料;在于师生互动;在于学生对教师中介意图的理解与反馈(reciprocating)。可见,教师作为学习中介者则是多方面的,是一个多元整合的角色。有效的外语课堂自主学习是学生、教师、任务与环境等多因素的协调过程,是师生互动中产生的语言知识构建和自主性发展过程。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教师合理有效的介入,是保障自主学习并提高自主能力的重要前提。
2.学生对教师介入的需求
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语言知识、语用能力和认知能力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当前的英语自主学习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是指主动识别老师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老师参加各种活动,取得最大程度的输入和内化,同时能自觉调控自己的学习活动,正确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在自主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对英语教师的需求并没有减弱,教师是集多种角色于一身,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的和直接的交往者。其不可忽视的作用主要有:规划学生的学习目标,增强自主学习的目的性;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指导学生掌握语言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胜任感”;引导、组织和管理任务实施,使学习过程科学有效;检测、评估学习效果,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环节,改进学习计划,持续提高自主管理能力。
二、教师介入的方式
Feuerstein归纳了12项教师中介特征(Williams & Burden,2000),主要包括:帮助学生认识学习任务的意义与超越当前目的、帮助学生产生胜任感、确立目的、控制自身学习行为、寻求挑战、认识变化、使学生懂得共享合作,并积极培养个性与团体归属感等。笔者认为,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以学生为核心,从以下方面介入学生的自主学习。
1.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习意识
笔者通过连续多年的学生学习需求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明确自己的学习需求,没有明确的学习意识和学习目标,有不少同学认为英语学习是限定于某本教材,通过某些考试。另有学生将学习者的自主性误解为随心所欲,并将教师的指导视为不必要的约束。很少一部分人是真正因为内在需要,建立在内在学习动机上的“想学”(江庆心,2005)。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最终源于他们的自觉意识,有意识地控制学习行为,是继续导致学习效果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Stern,1999)。但是激发和加强自主意识,则离不开外在要求的刺激。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引导并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
2.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由于学生的语言知识、语用能力、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学生在判断和选择学习内容、材料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实际困难。从对笔者所在学校新生的学习困难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存在的主要困难是不知道学什么,不知道怎样学,不知道怎样提高学习效率。没有教师的合理介入,要达到“建立在自我意识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上的‘会学’”要求恐怕无法实现。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现有的语言知识和能力,结合学生的特点,对不同学习个体学习的内容和材料的深度、广度、实用性和学习策略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积极引导学生充分使用教学素材
学生对教材似乎具有天生的抵触情绪,在不少学生眼里教材是枯燥无味的,要不形式内容单一老套,要不觉得跟所学专业相去甚远,他们认为从教材获取的知识仅限于孤立的词汇、结构等“语言点”。相反,学生往往对老师搜索、准备的课外内容更感兴趣。笔者曾尝试将未学过的课文做成课堂阅读辅助练习的课件,之后直接附上课文后的练习题,结果发现,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的兴趣明显要浓厚得多,完成文后练习也更为主动、认真。而事实上,教材是预设的学习资料,对学习内容和步骤计划都有一定的控制。外语学习不仅是语言技能的训练,更是“某种教学内容的教学”(肖礼全,2004)。不同体系英语教材几乎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每个单元设一主题,学生通过初步建立与主题相关的文化认知结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扩展。利用网络、图书、报刊、影视作品等多媒体资源查询更多相关素材,以之为开放性材料,学生在教师设问、作业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丰富主题内容。
4.设置有效学习任务,并指导任务实施和评估
在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中,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应该是课堂的组织者、管理者、鼓励者、参与者和解难者(JoAnn Crandall,2000)。应尽可能多考虑学生的兴趣,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多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学设计要为学生创造参与活动的条件,而且要使全体学生参与。在设置任务时还要注意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不能让基础差的学生感到任务太难而产生挫折感,又不能让基础好的同学因任务简单而失去兴趣。同时还应尽量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英语学习气氛,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评价纳入学习过程,可以成为优化学习过程的促进剂(刘道义,2005)。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的自主检测与评估,是学习者适时调整其自主学习各环节的必要前提,是提高自主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学习者的自我评价与外在评价是相辅相成的。学习者对教师指导的持续要求,一方面反映出自主能力是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得到提高的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提高自主计划和管理学习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提供适时的反馈,为学习者的自主评价提供指导,使学习者感到不但学有所用而且学有所成,更有助于提高师生间良性互动的整体效果。
5.创建合作学习平台
在合作学习中,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的时候,当学生的思路不开阔需要互相启发的时候,当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的时候,当学习任务较大需要分工合作的时候,当需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选择适当时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任务,为学生搭建合作学习平台。
(1)口语练习。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丰富的话题来设计角色扮演、小组辩论或讨论、句型操练或情境交际等活动。小组活动可以创设对话情境和氛围,使口语练习达到很好的效果。(2)阅读技能训练。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布置一些小组讨论的任务,让学生在讨论和对比中加深自身对材料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和鉴赏能力。(3)短文写作训练。教师可以给学生小组协作的机会,通过对命题的讨论,学生可以加深对命题的理解,拓展写作的思路。组员也可进行分工合作,分别查阅和准备相关资料,完成后组员可以互相评改,相互做出必要的补充、删减,然后定稿。(4)课外活动。在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中,更能体现出合作学习的优势和效果。教师应适当指导课外自主学习,合理设置一些课外合作学习任务,比如课外调研、课外实践等,也可组织一些小比赛。如笔者所在学校就举行过多次英语口语大赛、话剧节等活动,特别是话剧节,以班级为单位排演节目,充分调动了全班同学参与的积极性。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寻找或编写剧本,挑选演员、配音、配乐、服装、道具等,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