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从主导者到引导者

作者:金 晶




  一、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角色现状
  
  目前,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中往往并未将自主学习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多以主导者的身份,安排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者对学习的自我调控空间不大。主要表现在:
  1.缺乏对自主学习理论知识的了解。许多教师非常注重自身的专业深造,但对自主学习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自主学习的心理机制、学习策略,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模式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策略缺乏深入了解,从而导致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难以作出有效指导。加之,适合自主学习的教材比较匮乏,也给教师进行自主学习课程设计、学习指导造成一定的困难。
  2.受制于学习评估方式。学习目标在教学大纲中的表述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具备××知识,拥有××能力,能够解决××问题”,但在考试大纲中既定的学习目标被细化为诸多知识点时,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评估往往被一场考试、一份试卷所替代。为了考查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试题被要求尽量广泛地涵盖需要考核的内容,于是学习者也需要更为广泛地识记学科知识。为了让学习者能考出好成绩,教师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呈现材料使学习者在教学周期内获得最大量的知识点。
  3.趋于避繁就简的心态。在灌输式教学中教师是权威,掌控着教学过程,学习者被认为具有相同的能力和基础,被视为同样的人。教师习惯于按照学习者的标准态进行教学设计,对于跟不上学习同伴的人往往忽视,他们的“命运”被认为是优胜劣汰的正常现象。而自主学习则需要教师分析学习者作为个体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态的差异,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指导。这样,教师的工作难度就会增大,工作量也会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加。另外,由于教师本身长期受到灌输式教育的影响,在心理上对这种教学形式并不排斥,并且模仿这种教学方法,付诸于教学过程。
  
  二、自主学习中教师角色转变的基本因素
  
  教学观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或对教学的主张。教学观的转变有赖于对教育、学习、教学、师生关系几方面的重新认识。
  1.重新认识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教育对人的培养,不仅是单纯地改造个体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升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所以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使学习者获得知识,而且要使他们获得学习能力,并有意识地、自觉地、熟练地运用这种能力。只有获得这样的能力,个体在知识频繁裂变和聚变的时代中,才能够从容地进行一次又一次的知识更新,成为学习化人才;才能够从容地应对不断涌现的难题和困难,成为有效率的社会人。自主学习被认为是个体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的重要目标。
  2.重新认识学习的本质。学习的本质就是对知识的重新构建,也就是知识的内化过程。知识不是简单的、独立的、固定的,可以被复制的,它们具有复杂和相互联系的特性。正因为知识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靠对概念的机械记忆是绝对无法完成的。知识由知识源传递到知识受众的过程中要经过解码和重释两个步骤,这两个步骤由知识源和知识受众共同完成,其中知识受众将承担主要责任,这是因为知识的存在是客观的、外在的,知识受众必须经过分析——理解——应用,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才能使其成为自己主观的、内在的拥有,这就是知识的内化过程,自主学习能够有效地实现这一过程,从本质上实现有效学习。
  3.重新认识教学的功能。教师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也就是说教学不是以教会学习者识别各种各样的知识为主旨,而是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将公共命题知识变为个人命题知识,学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苏格拉底说过,教师的任务并不是创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做一名“知识的助产婆”,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之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把存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引导出来。
  
  三、自主学习中教师角色转变的目标和策略
  
  将以教为重心的教学观,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观,被杜威比喻成“哥白尼式的革命”。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者对知识的内化是开展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手段,教师需要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提供活动空间、资源保障、策略支持、心理帮助。具备终身教育教学观的教师是学习者自主学习环境的营造者、自主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自主学习行为的促进者。
  1.教师是自主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突出学习者的自我调控,为学习者自主学习留出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参与学习计划和管理,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为学习者营造一个民主的学习环境。教师还需要为学习者建立一个主动探究知识的氛围,鼓励学习者寻求方法找出答案;教师需要做的是在与学习者进行面对面的、网络的、电话的交流中,帮助学习者解决其力所不能及的问题。
  为了使学习者高效率地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还需要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需要最大限度地方便学习者自主学习,在体系安排方面要简单、明了、紧凑;在内容编排方面要符合学习者的心理逻辑和认知水平;在格式和内容结构方面既要促进学习者认知策略的使用,也要促进其元认知策略的使用。资源可以有很多种载体,教师要熟悉各种载体的特性,合理地配置资源,利用不同特性有效地展示学习资源,使学习资源可以快捷地被学习者获取,方便地被学习者使用,满足他们在独立环境中学习的要求,帮助他们达成学习目标。
  2.教师是自主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王夫之主张对教学内容“当告则告,不可告则不告,中道而立,使自得之”。教师作为学习者学习的高级合作伙伴,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选择适当的内容讲授。这样,学生既可以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兴趣,又可以积极自觉地学习,体会到自学自得的愉快。在对学习者进行评价时,教师要选择恰当的评估方式,辨别学习者是真正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还是机械模仿例题,是真正完成了学习目标,还是一种表面假象。
  自主学习不是单独、孤立的学习。教师要把团队学习设计为教学方案的一个部分,观察和了解学习者的特点,把学习经历、文化背景相近的学习者组织在一起,帮助学习者建立学习团队,引导学习者集体分析任务要求,鼓励学习者共同完成任务,使他们通过彼此智慧的碰撞和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
  3.教师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要善于帮助学习者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消除他们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自我怀疑和消极的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习者设置合适的学习任务目标,把长期的、困难的任务目标,分解为适合学习者个体特点的具体的、近期的、简单的目标,使学习者通过学习目标的逐步达成,体验学习的进步,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其自我效能感,激发其学习信心和学习动机。
  对于自主学习的学习者,加强其认知策略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对于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学习者,应加强其元认知策略的训练。为了促进学习者认知策略的改进,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各种任务情景的设置,帮助学习者掌握大量的认知策略知识,帮助学习者掌握关于何时、何地以及为什么使用认知策略的条件性知识,激发学习者运用策略的动机,训练他们对认知策略的实际运用。
  4.教师是自主学习行为的促进者。取得学习者的信任对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心理指标。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与学习者的交流和沟通,取得学习者的信任,包括学术信任和情感信任,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只有当学习者对教师的信任指数增加时,他们才能更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改善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率。
  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习者的进步表现,增强其信心,帮助其正确有效地进行归因,端正其学习动机;监控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分析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帮助其调整学习目标、策略,引导学习者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顺利地完成知识的内化;引导学习者完成由非反思学习到反思学习的过程,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教会学生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引导学生高效地完成学习。
  自主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学习能力。作为一种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不仅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现有学习活动的效果,还对其完成学习化个人的转变和在学习型社会中的发展产生影响,而且是其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教师作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要放弃主导者、专权者、说教者的地位,通过对学习环境的营造、学习活动的组织、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行为的促进,引导学习者提高自主学习的动机,改善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他们真正成为一个自主学习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 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 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