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教师道德自律与教学创新

作者:刘东菊




  
  三、提升教师道德自律品质的途径
  
  1.强化教师的道德意识与自我修养
  教师的道德意识是教师的道德自我觉醒,是对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社会道德规范认同的认识、体验等的综合反映。教师的道德意识影响教师的自我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到教师良好行为示范的建立。教师职业的示范性很强,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敬业精神等,都对学生产生着直接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视教师的形象为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之楷模、父母的替身。所以,教师的道德品格,关系着学生灵魂的塑造、世界观的生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创新意识的形成等等。正如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年轻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处罚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自我道德修养。
  教师的自我道德修养一方面表现为学识方面的才能,另一方面表现为行为方面的垂范,此外还表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感。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较高的文化素养,才能教好学生。教师博学多才,对学生的心理活动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会使学生产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受,从而诱导启发学生向知识海洋奋进的动力。”率先垂范是为人师表的重要体现。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道德情感,才能真正体会到“教书是一种很愉快的事业,你越教越爱自己的事业。”(教育家徐特立语)否则,没有这种情感,也不会热爱自己的工作,工作马马乎乎,永远作不出成绩来,也体验不到教书育人的乐趣。因此,强化教师的道德意识与道德修养,有助于提升教师道德自律品质。
  2.提高教师的道德认知水平
  道德认知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主体精神活动,道德行为主体在认知过程中,必须对道德规范是否符合伦理行为事实、对社会创造道德的目的进行判断,即必须具备反思意识、推理智慧及批判能力。“道德认知是道德内化和道德行为的先导,起着理性指导作用,它是促使道德信念形成的认识基础,是自律的导向性机制。一个道德认知水平低下的人不可能自发地产生自律行为。”为此,教师要善于将理论和规范内化为自律行为,树立道德义务感和责任感,提升自我控制和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不仅从约束自身的行为作起,还要在教学和对学生的培养上,研究和采用学生接受的方式方法,来对学生实施教育,在学生知识和能力获得的同时,也以教师自身的行为示范来培养并使学生形成道德自律品质。
  3.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强化岗位责任心
  教书育人是教师安身立业之本,是永无止境的职业上的追求。一个真正的人民教师,总是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终生要成就的事业,当作终生追求的职业理想。
  教师要完成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就必须做到尽职尽责,在教育岗位上全心全意,精益求精,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
  4.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
  工作热情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就会热爱学生,而要做到无私的热爱每一个学生,就需要教师具备善的品质,并做到尊重学生。教师要培养自己尊重学生的意识和形成尊重学生的理念、态度,教师是否有这种意识和态度,既影响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也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如某中学教师在全班同学面前,多次说出他对“两个实际有明显体貌特征差异的学生”分辨不出来时,引起了同学们的一次次哄堂大笑,其中一个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响。学生的强烈反应中与教师之间发生了言语冲突,教师停课并强烈要求学生赔礼道歉,以挽回在学生中产生的不良影响,教师一直坚持自己没有过错,而且深感委屈。从表面看起来,教师没什么可指责的地方,但仔细分析,的确问题出在教师身上。在这位教师的观念里,没有区分学生个体情况,对尊重学生的意识不强,教师对学生随意发表言论,而没考虑到学生个体心理,学生是需要受尊重的个体。尤其教师的言论在学生集体中的影响,会使学生个体感到人格的贬损,从而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的反应是对教师行为的最好监督,也是教师加强自律行为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也是教师良好道德素养的体现。我们的教育体制就是在学生的监督和反馈中不断的完善和提高的。此外,教师的工作热情还受教师专业能力、人际关系和学生学习成绩的反馈等方面的影响。而教师能做到有效排除干扰,始终保持工作热情,需要教师提高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从而逐步形成道德自律品质。
  5.教师要树立岗位责任心,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
  岗位责任心需要教师做到: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按教师的职责要求作好工作。不仅要教好书,更要教育好学生。教师不仅以自己的学识教育和影响学生,更要自觉地把思想品德教育融于教学和与教学相关的活动中。教师职业是无私奉献的职业,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爱心和所有的学识,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但如今,受市场经济影响,一些教师功利观念极强,教学工作不是踏踏实实,不是把全部精力放在教学上,而在为自己进行家教留有余地。这不仅不利于教师提高业务水平,而且责任心的缺失会影响教师的敬业意识,甚至会泯灭教师的良知,也很难形成自律行为。爱岗敬业应是教师自律品质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苏令银.道德自律:转型期社会秩序的最高实现形式.社会科学,2001(8).
  [2] 郑廷坤.论道德自律及其培养途径.河南师大学报(哲社科学版),2002(3).
  [3] 韩瑞功等.新时期教师道德意识修养的自我养成.班主任,2004(5).
  [4] 路霞等.师德的文化传统与创新.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3).(责任编辑刘永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