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催动心理认知感悟实现高考有效性教学

作者:刘应芬




  (2)营造氛围,训练心理承受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建立的“情商”说认为: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情商,而非智商,现代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二十依赖于智力因素。所以,促使每一位学生面对高考有沉着、冷静、自信的健康“情商”是关键。
  在语文课堂审美鉴赏教学中,通过营造氛围锤炼学生冷静沉着的健康心态,这是取得高考好成绩的最重要途径,也为学生在未来的人生路上遇事机智沉稳埋下深厚的伏笔。其方法多样:如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有计划阅读比赛等;每次单元检测,知识模块终结性测试成绩等都可以张榜公布名次。这种做法的表面是让学生个体少数人名列前茅得奖,或少数小组学生集体得奖,多数学生会在这些比赛中失败,让他们深感失意挫折。但实际上,只要教师善于开导,正确引导,会促发每一个遭遇挫折的学生奋发图强,以更积极的热情投入下次竟争,而且他们会深悟个体探究显示出的智慧成就感,懂得集体探究。课外延伸到组织朗诵、辩论、作文等竞赛活动,更有利于形成学生思想的挫折美,有利于磨砺学生的心志,形成坚强不屈的性格,形成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良好心态,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
  其实,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宽广的知识,能懂道理,明是非,只是由于生活阅历有限,使他们的意志品质与情绪氛围总是随着自己的处境优劣而沉浮。我认为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还可以正面告诫:当今时代是一个“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时代,高考对自身的升学发展仅仅是一个点,且仅仅是人生通往未来起跑线上的一个端点,未来的路途十分宽广。要求学生直面现实,快乐地学习,愉快地应考,或者借助文本内涵所呈现的挫折美,熏陶感染,促使学生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品质。
  
  三、知识归类,试制考题,感悟考点与学点的交汇和契合
  
  高中三年,学生应当掌握的知识与应当达到的相应能力水平,是以模块形式分散于三年高中各分册教材中的。所以,当每一模块知识在引导学生学完之后,理应有相应的总结,教师应该为学生的阶段性复习总结引航,要求他们自己编写知识归类结构表,让学生自己会动脑动手。通过安排一系列活动巩固知识,拓展强化他们的能力,而不是帮办替代。对于阶段性、形成性终结考试题,教师应指导学生仿制高考考题形式自制,拟编试题与参考答案。教师从中做终结性选题,这样师生共同总结归类知识,有利于学生用心灵感悟对所学知识、能力训练的内涵、外延与考试试卷所包含的内涵与外延的交汇和契合点,从而达成对知识、能力训练的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并消除对考试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四、多元化思维应试考试题型,灵活应试解题技巧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考试的形式多样,考试题型愈加灵活。为了实现有效性教学,在平时的课堂阅读审美鉴赏中,既要引导学生运用多元审美思维去逐层深入地自主探究各个知识点的联系,更应引导他们探明考试试卷中各种题型变化的规律。譬如可以指导学生将考题中的同一主观试题变换成客观试题,将客观试题转化成主观试题,将多项选择题变成单项选择题,将单项选择题变换成多项选择题,将填空题变换成选择题或者简答题,将对文本阅读中出现的选择题中蕴涵的比较复杂的审美赏析题型变化成论述题等形式。学生在对这一个个考题做题型多元变化时,会领悟到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即围绕这一个知识点(是单一答案指向或者多元答案指向),编题人会将它置身于多种表现形式中。根据课程标准、考纲规定检测技能的需要而选择其一呈现于考生面前,以完成考纲对学生某方面基本能力的考察。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自悟到:自己应当积极主动地储备丰厚的语文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在应试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性文化修养。因为学生已经知道了考什么与怎么考,在通过变化题型中感悟到了该怎么做答案,更有利于消除大考前的紧张情绪,也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技能。
  
  五、连接课外,仿制编题
  
  教学应把学生所学知识置于多种具有一定复杂性的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对知识形成多角度的理解,并结合自己原有的经验来学习、探索,建构自己对各种问题的观点和见解,建构自己的判断和信念,而知识的对错,会激发起他们更为勤奋的探索。
  所以,在安排引领学生加强课外阅读中,可要求学生根据课外阅读中收集整理的经典作品,链接课内学习的知识与掌握的技能和方法。以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读本、高考考试大纲为制题依据,仿制高考试卷每人至少编一套题,并学会模拟高考解题要求拟出答案。教师从学生的试卷中精选出有一定质量的试题组合成试卷,形成平时的巩固性阶段练习题,或者高三综合练习题。这样既有利于让每一位学生领悟考试规律,灵活解题技巧,形成解题多元化的审美思维,还经济实惠,为学生节约不少买复习资料的费用。笔者认为,如此这般也才能将学生从考前的大量题海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去反思成败得失,以查漏补缺,拓展知识,开阔视野,消除学生应试考试的恐惧感,减弱临考时候的危机意识,取得应试考试的优秀成绩。
  总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全面展开,而在人才的选拔方式上还没有找到比高考这一方式更好的形式时,作为基础教育高段教育教学的语文教师,必须正视现实,必须找准素质教育与高考应试考试的知识、能力、人文、学习方式、课堂交流方式与解题方式方法的交汇点和契合点。在平时的课堂阅读审美鉴赏中,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自主探究各个知识点的联系,明规律悟道理,并能顺应课堂情境予以应试阅读临场的心理素质训练、应试阅读解题方法技能技巧的探索与点拨。明白平时阶段性考试的内涵与外延,明白高考考试的内容范围,明确考试题型的设计与编制,诱发学生自主地探索知识,寻求能力的发展,将素质教育与应试考试紧密地结合起来,以考促学,以学促考,一切问题都可以化难为易,迎刃而解,提高高考实效。
  
  (责任编辑张茂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