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现状及对策
作者:权玉萍
一、中小学职后教育的现状
1.培训者唯我独尊,培训缺乏主体性。在当今大多数的职后培训中,往往是培训机构一厢情愿地设置培训科目,选择培训的内容、确定培训的方式,培训机构不考虑学员的需求和愿望,很少有人过问参加培训的学员们喜欢什么样的培训,希望什么样的培训。参加培训的教师本身没有主动选择、参与、实践、体验创新的机会和权利。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评价等诸多方面,培训机构考虑更多的是上级的要求。
2.内容单调,培训缺乏个体性。当前的培训,涉及的项目和某一个具体的培训项目的内容都是由培训单位确定的,而这种仅凭培训机构单方确定的内容显然不能满足所有参训教师的要求,培训内容单一,缺乏个体性。
前几年,教育界普遍提倡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整合,全国上下,铺天盖地的都是各类信息技术培训,而今推行基础教育改革,于是大江南北,新教改培训就轰轰烈烈了。无可否认,这种应和教育新趋势的相关培训对教师来说是必要而及时的,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相对于教师成长更有持久和支撑作用的并非仅仅是这些。
3.形式单一,培训缺乏示范性。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是提升自己的一个重要过程。教师培训的目的,旨在帮助教师使其工作更富有成效。培训应当成为教师如何有效指导学生的训练和示范过程。
当前的培训往往是培训者高高在上、滔滔不绝,参加培训的教师洗耳恭听;培训者不辞劳苦满堂灌,参加培训的教师埋头专心记笔记。传统、单一的灌输培训模式充斥教师培训的全过程,这种形式单调枯燥的培训没有充分考虑参训教师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独特的思想和知识基础、不同的学习特点等情况,只是将教师当做学生对待,使得培训过程缺乏示范性。
4.名目繁多,培训缺乏整合性。作为一名专业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之余,还应该关注并了解本专业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了解新的教学理念、教学信息、教学动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现代教学工具等。因此,就有了诸多的教师培训。
当今的培训可谓名目繁多,信息技术培训、新课程培训、骨干教师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创造教育培训。老师们好不容易盼来的假期眼看着就在这诸多培训中销声匿迹了,而耗费了一个假期的培训实际上却有许多内容是交叉和重复的。
5.流于形式,培训缺乏研究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和实施,我们越来越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不能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而要争做研究者,争做研究型的教师。教师如何研究性地教,如何引导学生研究性地学,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教师培训者要帮助广大教师增强重视教育研究和研究性教学的意识、学会教育科研和研究性教学的方法、掌握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技能。
当前的教师培训缺乏对教师培训实践和理论的研究,缺乏教研实践,只管培训,而不注重研究拿什么去培训、怎样培训、培训结果如何等,没有深入研究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技术、考试评价手段、教学管理、教学情境、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等问题。简单的说,就是缺乏研究性。
教师教育承担着培训、教育教师的重大责任,只有克服以上弊端,用现代教育理论来指导,深入地研究相关问题才能有效发挥其在教育事业中的特殊作用。
二、改进职后教育的策略
1.创造培训氛围,激发参与培训的热情。没有教师的主动选择和参与,没有教师的自主配合和接纳,培训必然是低效的,教师的学习不同于一般人的学习。学校和社会对参训教师的关注和支持程度、培训前学员对培训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培训的投入程度和学习成效。
为了激发参训教师的热情,提高培训的实效,社会和学校必须制定相关的政策,创造支持、鼓励培训的氛围。如将教师培训与职务升迁、职称晋升、待遇提高、经费支持等结合起来;创设崇尚学习培训、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的浓厚氛围等,都能够有效地激发教师的参训意愿和热情。
2.关注教师内在需求,满足个性专业发展。教师职业能力的提高包括很多内容。舒尔曼认为,专家型教师具有七个方面的专门知识,这七个方面是:
(1)所教的学科知识;(2)教学方法和理论,适用于不同学科的一般教学策略(诸如课堂管理的原理、有效教学评价等);(3)课程材料以及适用于不同学科和等级的程序;(4)教特定学科所需的知识,教某些学生和特定概念的特殊方式;(5)学习者性格特征和文化背景;(6)学生学习的环境—同伴、小组、班级、学校以及社区;(7)教学目标和目的。
这七个方面的知识,不同教师的掌握程度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需要改进的方面也有所不同,适用于个人发展的培训应该是针对不同的教师给予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培训。如新任教师可以侧重于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训;而骨干教师则主要培训新理念、新课改、新技能,而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培训缺乏个体性,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因而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培训机构应该研究参训教师的实际需求,想方设法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难,把培训课堂当作增强课堂教学技能及改进工作的演练场,真正体现培训的主体性。只有如此,才能通过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才能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而不仅仅满足于用参加培训教师的数量和培训的项目来彰显业绩。一句话,只有能实现专业持续发展的教师培训才是广大教师所需要的,也才能为广大基层教师所接纳。
3.改进方式方法,重视培训方式对教师的示范作用。任何一种学习和培训,其效果都不单单取决于内容,也取决于学习和培训的形式。《学习——财富蕴藏其中》的“旨在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一节提出:要使学习尤其使实践能力的学习方法与地点多样化。我们要求教师树立主体教育、合作教育、民主教育、教育多元化和个性化等思想,教师教育更应率先做到,否则又怎能唤起参训教师去实践新的教育理念的兴趣和热情呢?同时,由于教师培训独特的参训对象,培训的方式方法不仅影响参训教师本身的培训效果,同时也为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提供了直接的示范。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应该重视培训方式方法的选择,重视参训教师个体的亲身经历与自我认识,重视参训教师之间的理解与合作,讲求体验培训和参与培训。改变培训者惯于居高临下的批判和揭露教师教学中的种种问题,简单包办、提供现成答案的情况,使参训教师在参与的氛围中,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通过与其它参训教师的合作,体验不同的观点和认识角度,亲身体验自己发现教育理念、教育原则和规律的过程,使参训教师从被动的“受训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创造者”,从而达到观念、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并将培训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4.整合项目,提高培训效率。对目前许多名目繁多的各种中小学教师培训来说,且不说这些培训是否适合所有的教师,单单就内容来说,完全可以优化组合,用更少的时间取得更大的收益,给教师留下一些休息、反思的时间。
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教师对于自己教学的反思。中小学教师平时工作比较忙,没有更多的时间仔细思索、整理,而假期恰恰给予了教师稍作休整的机会,更是他们整理教学工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认真反思以求提高的最好机会,将这些时间全部用来应付各类名目繁多的培训显然是不恰当的。将各种培训项目精心选择、优化组合,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和课程的结构,向参训教师提供可选择的灵活性培训项目(如我们的“菜单式”培训)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培训的效率。
5.着眼专业成长,提升培训水平。培训者应该把培训当做教育科研来实施,要求培训者了解、研究基层教师及其工作,把了解、研究、体验教师及其工作作为自己培训工作的重要方面,通过到中小学去听课、评课,参与或主持中小学的教改教研等具体工作,这样才有可能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的实效。
研究型的教师需要研究型的教师教育。现代的教师培训必须关注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培训的主题作为教研的内容,培训即教研,培训者理所当然是教研者,培训者必须自觉地研究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成为研究者,而研究者才能作为培训者。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得.当代教育心理学.1997.
[2] 米久齐.改进教师培训的原则.
[3] 储召生.2001亮点.教师职业:从封闭走向开放.中国教育报,2001.
[4] 陈向明.参与式教师培训的实践于思考.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1).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