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音乐欣赏课教学探微
作者:郭丽微 张 蕾 赵潇潇
一、音乐欣赏是学生感悟音乐的有效途径
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倾听的方式和各种辅助手段,来体验音乐和感悟音乐,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世界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由此可见,音乐是多么的伟大,又如此的美妙。音乐这种听觉的艺术,它传入人的耳朵,刺激大脑中枢神经,陶冶性情、净化心灵。
1.倾听作为每个人接触音乐的第一步,显得尤为重要。音乐欣赏中的欣赏,在这里可以说有两种含义。初级可理解为简单的“听”,更深层次的应是从审美的角度去听,从而能够体验音乐、理解音乐。马克思曾经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是没有意义。”这也就是说,听音乐容易,听懂音乐不易。那么在欣赏课教学中,就应培养学生会听音乐。这种能力,必须在训练中得以实现。首先,应尽量选择适应上课年龄段学生的作品,让他们乐于反复听这些作品。然后在听的过程中教师逐渐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旋律、速度、力度等逐渐讲解,学生们通过接触大量作品,对其各要素进行对比,逐渐增强对音乐各要素的感知能力,从而能够逐渐感受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
2.要富有想象力地来倾听。人们常说:美术是凝固的艺术,音乐是流动的艺术。由此可见音乐是抽象的艺术,是具有多面性的。犹如唐诗中所描写的那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同样的情景,观赏者的心情不同,感受也就不同了。音乐作品也是这样,不同的人听同一首作品会有不同的感受;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听同一首作品,因心情不同仍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所以,应充分给予学生们想象的空间,鼓励他们自由想象,通过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逐渐发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听音乐去想象音乐所表达的意境。
3.倾听各类不同的音乐。音乐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古典音乐、民间音乐、现代音乐、流行音乐;器乐曲、声乐曲;独奏、重奏、协奏;独唱、合唱、歌剧等等。大量地欣赏不同的乐曲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知识面、增强其音乐方面的兴趣,使其音乐感悟能力能够有所提高,发散思维得到训练,不知不觉之间犹如阅读了一部知识丰富的百科全书。
二、音乐欣赏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适应当今既要突出个性特长,又要全面发展的教育潮流,音乐欣赏必须要发挥其重要作用。
1.通过音乐欣赏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这门课程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歌曲、舞蹈、交响乐、歌舞剧、各国民族音乐等。为了能够很好地学习它们,教师应向学生们介绍多方面与其相关的知识。作品的作者及其艺术风格、创作背景是理解任何一部作品必须了解的,例如,在乐曲《月光》的欣赏课上,学生们在欣赏一首柔和动听的旋律同时,还会对它的作者、伟大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获得更多的了解。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革命性,其代表作品有《田园》、《命运》、《热情》等。欣赏民族音乐,就要了解民族的发展历史及民族特色,例如,欣赏蒙古族音乐,就一定要欣赏长调与短调,这样就能够了解到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其悠长、开阔的音乐风格,与其马背上民族的粗犷豪放的民族性格是分不开的。
2.音乐欣赏能够开发人的智力。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中启发出来的。”爱因斯坦的小提琴演奏水平非常高,即使在他忙于科研的同时,也会经常演奏小提琴来缓解压力与紧张的情绪。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由两个半球组成,左半球称为数字脑,主要负责抽象思维;右半球俗称艺术脑,主要负责形象思维。二者只有共同调动起来才能是大脑最有效率的工作状态。一个半球长期的兴奋与疲惫会使其过度疲劳而受到损伤;而一个半球长期处于闲置和抑郁会使其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巨大的学习压力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左脑的开发。通过音乐欣赏,可以缓解学习所产生的巨大心理压力,使学生获得轻松的空间。
3.音乐欣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黑格尔曾说:音乐是心情的艺术。的确,音乐还是审美的艺术,其魅力难以阻挡,不管是否热爱音乐,音乐都会毫无保留地传送给每一个人,尽管有时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只要听力没有问题,音乐就会用它特殊的方式与情感沟通。例如,在欣赏了《二泉映月》后,学生们根据自身的体会,会感觉到这首乐曲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悲凉的心声,在阵阵萧瑟的秋风之中,一位孤苦伶仃、无家可归的人,他的心好像在哭泣,又像在苦苦地挣扎。此时的我们多想为他送去温暖,让他不再感到孤独。可以说,情感体验的引导是普通学校音乐欣赏的重要环节,而情感教育也就是审美教育。音乐的本质是审美,音乐欣赏的本质也就是审美,所以,审美教育也就是音乐欣赏的核心内容。音乐这门感染力极强的艺术,经常以一种潜在的精神力量影响到人们的身心,陶冶人们的情操。由此可见,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对音乐审美活动的激发、培养与引导,正确地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及社会生活,教会学生如何认识、感受并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情感,完善情操,继而促使学生朝着健康、高尚的方向发展。
4.音乐欣赏能够影响人的道德发展。我国古代就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作为治理社会的手段。可见音乐对社会风气、人文道德的影响有多么的深远。这也是因为培养人的素质,德育教育很重要,但单纯的说教对于处于青春期、有着很强的叛逆心理的学生来说很难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但如果以音乐欣赏为手段,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态积极参与,寓教于乐,对学生“动之以情”,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将美好的情感赋予了作品描述的对象,使广大学生在音乐中实现自我教育。难怪战国时期著名教育家荀子曾说:“声乐之入人也深,化人也速。”
三、上好音乐欣赏课的注意事项
1.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先进教学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显得越来越小,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观赏到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及旖旎风光。音乐欣赏课上可合理运用多媒体让学生生动地感受到老师所教授的内容。例如,欣赏交响乐《沃尔塔瓦河》,这首作品旋律优美流畅,表达了作曲家对沃尔塔瓦河的赞美和对祖国的热爱,学生应能够演唱下来。单纯学唱通常会觉枯燥,但如果边听边观赏沃尔塔瓦河的美景,了解了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学生们就会如同身临其境,被图象资料所感染,这样对乐曲印象回更加深刻,学唱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2.音乐欣赏作品的选择,应结合教材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要想学好音乐,兴趣是最根本的动机,它也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了,才会去积极主动学习。所以,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习,应适当选择符合其心理发展特点的作品。例如,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要选择《玩具进行曲》这样的天真、活泼、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乐曲。到了小学高年级至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他们对问题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理解能力明显提高了。这一时期,可以给他们欣赏一些形式多样的优秀音乐作品。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互联网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接受的事物也越来越丰富,流行音乐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过去的思想认为流行音乐、通俗歌曲是不能进入课堂的,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想法也应有所改进,无论是流行音乐,还是通俗歌曲,都是社会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说明其发展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本身具有社会价值。并且,中小学生们对自己喜爱的歌曲朗朗上口,这也便于对音乐的学习理解。
3.音乐欣赏课应加强师生的互动。长期以来,音乐欣赏课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传统模式:(1)介绍作者;(2)介绍作品创作背景;(3)介绍作品结构;(4)完整欣赏作品。按照这种安排,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机械地被灌输,长此以往,定会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兴趣,更谈不上欣赏理解音乐了。新的教学理念强调,音乐欣赏应充分地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倾听音乐中去感受音乐、想象音乐。这就要求教师应尽量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们在兴趣的推动下,充分感受体验音乐,制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使其获得审美体验,最终使得审美能力能够逐渐形成。
艾伦·科普兰曾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在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希望通过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使我们祖国的花朵能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获得审美的能力。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