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农村中学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作者:姜宝安 吴长稳




  农村学校体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对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培养其良好的体育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陕北榆林市的神木、府谷、靖边、吴堡、佳县、绥德等农村中学学校体育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及对策研究,为该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代表榆林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神木、府谷、靖边、吴堡、佳县、绥德等县选择30所农村中学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和检索了有关榆林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和利用。
  (2)问卷调查法
  采取随机抽样发放问卷,共发出问卷240份,回收问卷226份,回收率达94%。
  (3)访谈法
  同主管体育的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等就体育设施、师资、经费等进行咨询。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榆林地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情况分析
  调查显示,从表1可以看出,1类地区开课率最高,占89.18%。每周所开课课时不同,1类地区几乎都在每周两节以上,2类地区还有近7%的学校低于两节,达不到《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所规定的每周2课时。经走访调查得知,有些学校课程表中虽然安排了体育课,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却被其他主课占去,达不到每周2课时的要求,。可见该地区的正常开课率是86.82%,,这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调查表明,榆林地区农村中学有62%的学校有课外活动,但有85%的学校课外活动无组织、无特色、无目的,是以自由活动的方式进行,由于长期坚持同一内容,学生疲于应付,出工不出力,从而影响了课外活动课的效果。从两操上看有24.2%的学校天天做早操和课间操;有71.3%的中学只做早操;只做课间操的为3.4%;既没早操又没课间操的为1.1%。从课外活动情况看,早操情况好于课间操,但早操形式单一,组织混乱,仅仅局限在做操上。
  2.榆林地区农村中学体育师资情况
  (1)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实施者,其专业水平的高低可影响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从表2可以看出,榆林地区体育教师在学历方面以大专和中专为主,本科学历的教师较缺乏,经济欠发达县高学历体育教师的缺乏尤为突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正确引导、经济倾斜,引进人才,应对在职体育教师提高待遇,同时还应加强体育教师敬业爱岗、教学水平等方面的培养。
  
  (2)体育教师的收入情况
  调查表明,教师收入低工作量大。他们不仅要按课表进行平均每周15课时,还要负责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课余训练和竞赛等工作。月工资平均450~530元左右。经济富裕县的福利比经济欠发达县的福利较多,所以造成许多教师从事其他行业或到经济福利好的地方去。造成两类县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有:首先,经济福利是不可少的因素;其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同;最后,受应试教育的冲击程度不同。
  (3)榆林地区体育经费、场地器材情况
  学校体育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经费保证。调查表明,榆林地区体育经费是比较缺乏的,61.3%的学校经费不足,34.4%的学校因经费困难不能对体育进行投资。调查发现榆林地区多数学校运动场地器材都比较差。按教育部有关规定,中学生人均占有活动场地面积不少于6.8m2。经统计榆林地区农村学校人均占有活动场地面积不足3m2,对于体育器材,26.5%的中学达到了国家最低体育器材配备目录标准,经济欠发达县短缺尤为严重。
  
  三、制约榆林地区农村中学体育开展情况因素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影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因素中,排在前三位的首先是升学率原因。调查表明,农村学校部分领导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体育教育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榆林地区有26.4%的学生、10%的教师和86.7%的家长没有认识到体育价值的重要性。片面追求升学率,使不少学生活在陈旧的观念中,不能积极地去进行体育活动。其次是师资不足,一方面,部分领导认识不充分,致使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体育教师的待遇普遍低于主课教师。另外,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使得体育教师的政治地位与经济收入较低,造成体育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大量的本科毕业教师不愿到农村基层去从教。经济方面,由于神木、府谷、靖边等县对能源开发使本县经济飞速发展,也促进地方学校体育的发展,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费紧缺原因,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匮乏,师资不足,成为制约该类学校体育发展的瓶颈。
  
  
  四、结论及建议
  
  1.榆林地区农村中学的体育情况总体不好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开课率还需提高,教师学历层次低,人力资源流失严重,体育经费不足,体育场地器材较少,课外体育活不充分。师资力量、升学率问题、地区经济是影响和制约该地区学校体育的发展的重要因素。
  2.拓宽体育经费渠道
  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县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资金渠道来筹集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加快体育设施器材建设。做到简单的器材自己(乡镇企业)做,合理地使用体育经费,用以改变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不足,器材设备简陋的状况。
  3.重视体育教育人才
  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县要为体育教师创造施展才能的空间,还要提高教师福利工资,吸纳人才、利用人才,稳定高级人才的队伍,学校还应鼓励现有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和业务能力,以适应学校体育发展要求。
  4.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
  通过板报、广播和比赛等形式来宣传体育让更多的人认识体育,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使更多的群体关注体育、支持体育,更重要的是有关领导和学生家长要更新观念支持体育工作,激励体育教师,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职能。
  5.建立严格的体育工作督导小组和评估体系
  制定有关体育教学文件,以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检查督促,保证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体育教学管理水平。
  6.加强学校体育活动的管理
  教师应注重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的指导和管理,努力增加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的时间和人数,使“两操一活动”形成制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樊临虎.山西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中国体育科技,2001(9).
  [2] 翟水保,陈秋丽.陕西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研究.体育科学,2004(7).
  [3] 张大超,屈东华.河南省农村普通中学体育师资、教学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中国体育科技,2002(11).
  [4] 赵卫民.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活动现状调查研究.体育科学,2002(3).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