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小学生快乐程度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作者:陈秀英




  一、研究目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在青少年发展论坛少儿分论坛上指出,尽管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繁重,但真正的教育却被荒废了,因为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保证儿童身心愉快,是培养儿童健康人格、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最重要的因素。然而,当前我国小学生的情绪健康不容乐观: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对该校120名小学生进行了调查:“学习快乐吗?”有69%的同学回答不快乐;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对7569名小学生所做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18.56%的小学生认为自己不快乐。
  研究儿童的快乐程度及影响因素,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另一个方面为培养儿童的健全人格、促进儿童更好地适应生活、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资料。
  
  二、研究方法
  
  1.测量工具
  小学生快乐指数问卷共24个题目,其中10个题目涉及快乐体验,这些问题涉及对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习压力、课余休闲、自我意识、睡眠等不同情境下的情绪体验,每一题有5个选项,从A很快乐、B比较快乐、C一般、D比较郁闷、E很郁闷中选择一项符合自己的答案,统计时各项赋分分别为10、8、6、4、2,因此,本问卷关于快乐体验满分为100分,表示很快乐,最低分为20分,表示很郁闷。本问卷的分半信度为0.82,事隔一个月后的重测信度为0.72,与单一问题“如果用10分表示非常快乐,0分表示很不快乐,请你对自己最近一段时间内的感受打分。”相关为0.56。
  2.被试
  调查选取唐山市各类小学四所,随机抽取217名学生进行测试,回收有效问卷213份。
  
  三、研究结果
  
  1.小学生快乐程度的基本状况
  统计结果表明,被试小学生快乐指数平均值为55.91,方差为16.90,总分在80分以上,表示比较快乐的仅占总体的28%,总分在40分左右,表示比较郁闷的也占总体的28%,仅有1%的学生总分在40以下。小学生快乐程度存在年级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的快乐程度降低(T值为2.713鄢*)。男女生在快乐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快乐指数得分显著低于女生的快乐指数得分(T值为3.51**)。
  2.小学生快乐体验的影响因素
  (1)亲子关系与小学生快乐指数相关分析
  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父母对孩子的喜爱程度与小学生的快乐指数呈正相关(r=0.389**和0.753鄢*)。即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多、对孩子表现出更多的喜爱,有利于小学生体验到较多的愉快情绪。
  父母的约束水平、孩子的被强制感与小学生快乐指数呈负相关(r=-0.242*和-0.232*)。当父母对孩子约束过多、经常强迫孩子做他不愿做的事时,小学生快乐指数的得分较低,他们体验到的消极情绪较多。
  (2)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与小学生快乐指数相关分析
  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与小学生快乐指数呈正相关(r=0.689**和0.654**)。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越好,小学生的快乐程度越高。
  (3)学习压力与小学生快乐指数相关分析
  学习压力与小学生快乐指数呈负相关(r=-0.458**)。学习压力较大,小学生快乐指数的得分会较低,小学生体验到的愉快情绪较少。
  报课外班的数目与小学生快乐指数相关不显著,而上课外班自愿与否与小学生快乐指数相关显著(r=0.573鄢*),即孩子能自主选择课外学习项目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
  (4)睡眠时间、玩耍时间与小学生快乐指数相关分析
  小学生睡眠时间、玩耍时间与小学生快乐指数呈正相关(r=0.412**和0.480**)。充足的睡眠,尽情的玩耍可以让小学生体验到较多的愉快情绪。
  (5)自我价值感、自我效能感与小学生快乐指数相关分析
  自我价值感、自我效能感与小学生快乐指数呈正相关(r=0.473鄢*和0.402**)。
  (6)家庭生活条件与小学生快乐指数相关分析
  家庭生活条件与小学生快乐指数呈正相关(r=0.407**)。家庭生活条件较好,小学生的快乐指数得分会较高,他们体验到的愉快情绪也较多。
  
  四、讨论与分析
  
  1.家庭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快乐指数的首要因素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不仅给子女提供物质生活条件,也给子女提供精神生活条件。调查表明,亲子关系、陪伴时间、教养方式、家庭条件与小学生的幸福感显著相关。
  (1)亲子关系是儿童建立的第一个人际关系,是满足儿童生存需要、依恋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的重要人际资源。父母无条件接纳孩子,经常与孩子保持有效沟通,就可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从而促进孩子安全感、积极情绪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孩子较易体验到愉悦的情绪。
  (2)调查显示,家庭中,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与小学生的快乐指数呈正相关。
  (3)小学生幸福感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基本一致。父母的理解关怀对孩子的幸福感有正面的作用,而封闭式的教养方式则起着负面的作用。因此,父母要改变不良的教育态度和方法,要善于与子女做知心朋友,为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这样才能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4)家庭生活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愿望满足的程度,在价值观尚不成熟的条件下,孩子很容易与其他孩子形成攀比,继而引起相应的情感反应。本次调查表明,家庭生活条件与小学生的快乐指数呈正相关。然而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这并不意味着越多满足孩子的需求越好。因此,这一时期,培养孩子合理的金钱观、消费观显得尤为重要。
  2.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对小学生快乐指数产生重要影响
  心理学家帕威特发现:与他人的关系亲密时,人们报告了更多的幸福感。本次研究同样显示,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与小学生的快乐指数呈正相关。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儿童形成对学校的愉快情绪关系。良好的同伴有助于儿童认知技能、社会技能的习得,儿童还可以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获得宣泄、宽慰、同情和理解,促进愉悦情绪的形成。
  3.学习压力是影响小学生快乐的重要原因
  小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习活动,调查表明,学习压力与小学生的快乐指数显著相关。本次调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反映了学习压力和快乐水平的关系。
  (1)很多家长对孩子存在过高期待,十分重视子女的早期智力开发和文化科学知识、才艺技能的培养。家长们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送孩子参加课外学习和培训。本次调查发现,小学生报课外班的多少与小学生的快乐指数相关不显著,但学生报课外班时自愿与否与小学生的快乐指数相关显著。参加课外培训前,如果征求孩子意见,孩子对培训项目感兴趣,就会兴趣盎然地参与其中,探究未知事物,获得心理满足,体验愉悦情绪;如果不征求孩子意见,忽视孩子的兴趣,就会导致快乐指数下降,使他们更多体验消极情绪。因此,父母只有在尊重孩子兴趣的基础上,有选择、有步骤地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才能逐渐提高小学生的快乐指数,让他们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
  (2)调查结果显示,睡眠时间、玩耍时间也对小学生快乐指数产生重要影响,睡眠时间、玩耍时间与小学生的快乐指数呈正相关。长期睡眠不足会使脑供氧缺乏,脑细胞损伤,脑功能下降,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睡眠不足,还易引起心理焦虑、免疫力下降等心身疾病。因此,减少课业负担,保障充足睡眠可以增进小学生快乐水平。游戏在儿童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游戏可以推动儿童认知和社会能力的发展,还可以做为儿童情绪宣泄的途径,因此,适当保持儿童游戏时间,对儿童快乐指数和心理健康具有深远意义。
  4.小学生自我价值感、自我效能感对小学生快乐指数的影响
  成功的教育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较高的自我价值感、自我效能感。“包办”式家长经常以自己的愿望和感受来替代孩子的主观需求,从而忽视了孩子获得尊重、独立自主、自由创造的需要。需要的不满足,会引起负性的情绪体验,影响孩子的快乐指数。
  我们的研究显示,小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自我效能感与小学生的快乐指数呈正相关。研究表明,受家长支配太多、指责太多的孩子自我激励能力很弱,创造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受到压制,好奇心也受到打击,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和效能感不高,体验到的愉快情绪就较少。
  
  参考文献
  [1] 叶一舵,白丽英.国内外关于亲子关系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2(2).
  [2] 王极盛,丁新华.北京市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中国健康教育,2003(11).
  [3] 岳颂华,张卫,黄红清,李董平.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3).
  [4] 陈惠雄,刘国珍.快乐指数研究概述.财经论丛,2005(3).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