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从心理角度谈英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作者:邵丽君 游建民 陈连丰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中要不断地调动他们的能动性,引导他们最大程度地开动脑筋,积极地思考。本文从教学实践的环节,从掌握学生心理的角度来谈英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从教学的源头把握学生,力图让他们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一、融情感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能力的源泉,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首先,应注重开发学生的好奇心,课堂教学中使他们有感而发,有思考的余地,从中完成心理体验。一次,让学生完成的题目是《An exciting Gift》。从礼物获得的途径上,大家的想法就各不相同,或从父母那里得到,或从朋友那里得到,讨论得异常激烈。然后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女孩收到一个意外的贺卡,是她一位高中同学的道歉,原因是他们曾经在学校有过一次误会,致使他们互不理睬。若干年后,男孩勇敢地打破了这种僵局,他们重归于好,最后发展成为恋人。故事写得生动有趣,与青年人的心理体验相同。然后,提出几个类似问题:Take you own experience for example.If you were the girl,what would you do?What would you get from the story?How do you think about the boy?让同学们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鼓励他们上台陈述自己的观点,对差生也鼓励他们发表意见,哪怕夹带汉语。同学们的反应都很积极,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理解来表述各自的观点,把他们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这就是“转换视角法”的妙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主要是“想”与“说”的关系,对事物要有兴趣或新鲜感,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一个人在一种环境中能够得到肯定,那么他对周围的一切才会感兴趣,这种兴趣的出发点就在于体验激情和快意。相反,如果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那么很快就没了兴奋点,状态也就没了,最终导致“目标偏差”。
每个人都是有头脑的,都有一定的思维形式,对周围事物的感觉也不尽相同,要不断地调整学生内心的情绪点,控制好课堂的气氛,创设出一种良性循环。
二、用真实的体验来抒发自己的感受
要注意让学生从体验这一角度出发来进行不同的情绪体验,使之产生不同的结果,这种情绪化的表现有两种:积极的与消极的。内心的情绪是第一感受,一般认为先有感觉,也就是机体变化。同时还有一个心理效应问题,当你调动出他内心的心弦,那么就要把握这一反应,然后帮助他表达出来。从口头上表达是第一反应,而后进入思考的过程,如果他有所触动就要帮助他们记下来。有两种写法:一是不写自己的感受,而是尽量利用听到或看到的现有材料,模仿写作,把文中有意义的句子、感人的段落以及句子与句子之间连贯性的语言都一一模仿下来,反复练习以便更好地掌握仿写。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也要靠循序渐进的方式才行。当然这其中应避免有的同学一字不差地背写,要在段落中有他们自己的语言,而且表达的内容要有意义。二是要把自己快乐、悲伤的感受,哪怕就是只言片语也要记录下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快感。
人需要成功,成功才能使人自信。学生反复地练习其实就是对他们自己成功的体验,这样的体验才能使之产生创作的欲望,要让他们感受到这一点就要循序渐进地努力。在教学中要不断引导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所要表达的问题上,并能够将思想过程记录下来。
三、利用版面制作,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书使我们学会思维发生的变化,写作同样离不开阅读,在教学中我们以读书为起点,进行了一项实验。具体的做法是:提供一个题目以及一定数目的阅读书籍,首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然后以制作英文版面的形式来布置任务,分小组完成各自不同的版面。同学们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分别就自己的想法设计出各自理想的报纸来,每个人好像都有一定的成就感。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发挥了各自的特长,又写又画,在一次一次的失败中体验成功,最终交出各小组满意的答卷。在课堂上我们还进行了评比:优秀奖、文学奖和进步奖等,从不同的层面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肯定。这一项实验使教师看到学生不同的闪光点,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使他们有感而发,体会用英语写作的乐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这叫做“突破自我限制”。每个人都有一种潜意识,如何把这种潜意识激发出来?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这样的实验:用一块透明的档板把水族箱从中间隔开,将一条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分别放在水族箱的两侧,见到那些游动的小鱼,鳄鱼就会毫不犹豫地发起攻击,可每次都被撞得头破血流,就这样直到它放弃不再攻击。这时把档板抽掉,结果鳄鱼照旧一动不动,眼见小鱼在眼前游来游去,它却失去知觉一样潜伏在那里直到饿死也没发动进攻,这种现象被称为“自我限制”,也称为“透明档板现象”。人们的潜意识就像这一档板,由于曾经的失败便放弃了至关重要的尝试,本来可以不饿死,却未能把握。
如果在教学中,我们把题目设为一个个的挡板,让学生进行不同的尝试,有成功的有失败的,但是往往感觉压抑,有的同学连挣扎的勇气都放弃了,所以要打造他们的心理优势,就像把挡板拿掉,鼓励他们进行尝试,一次一次地设定不同的高度,让他们进行练习,给予他们肯定,鼓励他们突破自我限制。
四、帮助学生形成良性循环
英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教师不但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要创造一种新的学习观,即“建设性的学习”观念。这种观念是由一位日本精神科医师提出的,他把个人成长诠释为人处于自己的思维控制下,忽略外部因素的干扰,而不断地训练,从而达到目的的过程。为了培养这种能力,并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体系,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完成。
首先,通过沟通把对问题的看法摆出来,与学生进行讨论,看谁的观点说明力强,包括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对于不善于表达,对外界缺乏兴趣或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最好的方式就是鼓励,可以请别的同学协助进行交谈,广播、因特网或电视,都可以增强学生思考的活力。其次,学习中的种种困扰往往不在于感觉怎么了,而是行为。比如说,因考试的压力,有的学生会急功近利,考完就掷之脑后。作为教师就要在行为上帮助他们克服这种思想,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和思考习惯,困扰就会逐步消失,学习就会变得主动,从这一点讲,这说明了行为正确导向的重要性。最后,要提到的是丰富的积累是学好写作的基石。当一个问题出现,就要在大脑中创建出一系列的步骤,知道如何下笔,怎么写好等。汇总诸多的素材和观点,最后形成自己的见解。
总之,教会学生如何积极地思考,并能产生各自的观点是很重要的,有观点并能够正确地表达出来,并因此享受到表达的快乐,这一过程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并会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英语写作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掌握学生的心理,这不但涉及到语言的表达,还有情感等方面的问题,涉及到学习的习惯和多种能力的综合形成。一种习惯的良性循环需要反反复复地训练,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学的过程就是再利用、再创造的过程,“语言深深扎根于人们的认知结构中,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写作能力的提高事实上提升了人的思维方式,为具体性的事物进行一种概括性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友珍.作文能力结构的实证研究.外语学刊,2005(2).
[2]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