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体育教学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实验研究

作者:史鲜玲




  体育教学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探讨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是目前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健美操教学中分层次教学的教学实验研究,试图寻找一种既符合学生各种特征,又能体现现代体育教学思想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为体育教学改革进行有益的探索。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随机抽取河南某校学生120人,分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各两个班(每班30人,男、女各15人)。经统计学检验,实验班与对照班在测试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符合统计学对比要求。研究采取等组实验,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实验组按照分层次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实验进行中,对照组与实验组上课时数、环境等条件控制相同。对所获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在计算机上对所获实验数据进行统计。通过对实验前、后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分层次教学法在健美操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二、多层次教学方案设计
  
  1.分层次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客观现实告诉我们,每个学生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客观存在差异性,特别是智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更为明显。传统班级授课活动中,要顺应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施教是不现实的。事实上,个体与个体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把某些方面表现较类似的学生划归同一层次,既可照顾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避免不分对象的“一刀切”弊端,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分层次教学就是依据因材施教理论和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而提出的。
  2.教学目标设定
  健美操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健美操的兴趣与爱好,掌握其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及科学锻炼的习惯,促进创新个性的形成,使之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质。在健美操教学中表现为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个性发展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等,而不仅仅拘泥于掌握动作的数量和质量的优劣。
  3.教学内容设计
  健美操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除了要进行分组织层次教学外,还要考虑对不同的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练习形式进行分层教学。
  (1)采用多层次负荷练习,提高身体技能和素质
  实验组高级班:先进行不同层次小组的同一负荷练习,全面发展各项身体素质,然后进行大负荷练习,增加一定的运动量。要求掌握健美操各种步伐组合和变化规律,并要发挥学生自己的能动性。练习要保持中等以上强度的有氧训练,不断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
  实验组初级班:该层次的学生由于自身因素的限制或在动作技术上存在错误,或在强度上达不到要求,那么教师就要分析原因,有选择地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
  (2)采用多层次节奏练习,提高健美操教学质量
  实验组高级班:掌握健美操典型动作,学习健美操的各种复合动作和步伐的基本转换,熟练掌握健美操各种步伐组合,以提高机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这一层次应先以20次min进行,22次min和22次min交替练习。除了采用正常节奏进行教学外,可适当加快教学节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增加相应难度的动作。如步伐练习,可在基本的踏步动作的基础上增加移动踏步及转体踏步,再到V-step、左右并步练习,然后增加前后45°方向“之”字型的并步和转体并步,再到交叉步等,以提高此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完善健美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一层次教学中应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她们不断超越自己。
  实验组初级班:学习和掌握健美操基本动作,以步伐为主,配合简单的上肢动作;保持中低强度的有氧练习,认识和掌握音乐的基本节奏。节奏由20次min过渡到22次/min。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慢节奏动作进行练习,教师应运用讲解、示范、改变动作某些要素,以分解教学的手段,快——慢节奏交替练习,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如踏步动作、踏步的前后移动,并配合简单的手臂动作。随着教学的延伸,可适当增加左右并步等动作,并保持和高级班动作的衔接。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表扬评价,随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以肯定性的赞美和鼓励性的情感语言,以激发她们的激情,树立自信心,使她们从被动练习转为主动练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实验研究的效果
  通过对在教学实验前、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考核,结果如下(表1、表2和表3)。
  
  注:为实验前后p<0.05;△为实验前后对照组和实验后p>0.05;☆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p<0.05。健美操专项素质内容:力量素质测验~1min俯卧撑、柔韧素质测验~坐位体前屈、灵敏素质测验~1min跳绳、耐力素质测验~800米跑。
  
  注:*为实验前后p<0.05;△为实验前后对照组和实验组p>0.05;☆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p<0.05。健美操专项素质内容:力量素质测验~1min俯卧撑、柔韧素质测验~坐位体前屈、灵敏素质测验~1min跳绳、耐力素质测验~800米跑。
  在教学实验前,对两组学生进行了力量、柔韧、灵敏、耐力的身体素质测验。经过十五周的教学实验分组实验,根据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再以这四项素质为指标,对传统教学方法和分层次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实验前两组学生在身体素质四项指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实验前学生素质是在同一水平上,通过分层次教学后学生在素质方面均得到提高。实验组在灵敏和柔韧素质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析比较后不难发现实验组在实验后,灵敏和柔韧素质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他指标在均值上也优于对照组。分析得出:分层次教学法运用于健美操教学中,实验后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通过对这两组健美操技术评定的测试,实验组与对照组达到技评(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各等级人数,实验组为13人、17人、18人、11人、1人;对照组为7人、9人、11人、22人、11人,各等级所占其人数的比例分别为21.67%、27.33%、30%、18.33%、1.67%和11.67%、15%、18.33%、36.67%、18.33%。两组在优秀、良好、合格、差等级中所占人数经统计方法处理和x2检验(x2=11.97,P<0.05),它们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实验组无论是在考核成绩上,还是在技术评定上,都明显好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运用分层次分组教学法及其组织形式,不仅适合学生的各种特性及其体育教学观,还能较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教师在健美操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根据学生不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合理安排学生的练习密度和运动量,为每个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分层次教学,使一个班级学生的运动能力、技术水平更加相近,从而能够使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起点上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魏勇,刘萍.职校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
  [2] 董长茂.分层教学中的几对矛盾及对策.北京:体育教学出版社,2004.
  [3] 刘青.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育学刊,2003(10).
  [4] 钱杰,姜同仁.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模式研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5] 陈昂.体育课学生学习动机和效果的研究.体育科学,2003(23).(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