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英语口语习得过程的有效设计

作者:李嫦英 魏金龙 王 雷




  英语口语是一种利用语言表达思想。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口语能力是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口语课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教师与学生是否明确他们各自在口语课上的作用,学生应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积极主动的口语实践,而教师应有具体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堂设计。
  
  一、基础阶段的课堂设计
  
  基础阶段的口语训练是打好语言基础的关键。语言表达能力是语言训练的目标,教师在这一阶段应注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头交际基本功,语言表达清晰、流畅、达意,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程度至关重要,因此要夯实语言运用的基础,必须确保大量的实践。教师对基础口语课堂的任务设计应围绕提高话语表达能力这个目标来进行,从最常用的、最基本的、最熟练的交际话题人手来设计课堂具体任务和互动活动。在基础阶段口语训练中,教师应更多地观察和总结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语言表达的错误并及时加以纠正,培养他们语言表达力求准确的意识。因此,要完成基础阶段的训练任务,教师就必须对习得过程作出合理、活泼、有益于学生发展的设计,才能确保习得者拥有充足的实践机会。
  在基础阶段,笔者认为理解基础上的朗读(reading)、模仿(imitation)和背诵(recitation)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记忆,在理解基础上的“硬背”这种机械训练是以后进行半机械训练,最终达到自由交际的桥梁。诸如朗读(reading)、模仿(imitation)和背诵(recitation)这类的练习方式虽然枯燥,但在这一阶段习得者通过大量机械性训练将为以后的语言训练夯实基础。复述(reproduction)小故事、小对话(dialogue)等控制性的练习是以习得者大量的记忆和模仿为基础的。习得者从自己积累的大量语言素材中汲取正确的句型和英语习语,为复述故事和对话提供了充足的词汇来源。复述不等于背诵,但复述的内容必须首先经过大脑的储存后再加工而成。帮助学生学会复述是基础阶段的半机械训练的第一步,因此选取适合复述的材料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应选取具体的、生动的、不过于正式的语言构成的课文,避免抽象化、概念化的课文文体。课文内容应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际活动,具有幽默感和趣味性,有利于习得者以原文内容情节为主,根据自己的思维重新组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或叙述具体的语言素材。通过背诵、模仿、复述等大量机械或半机械训练,习得者在习得了相当的语言知识之后,课堂任务的设计应从侧重于话语能力的培养向交际能力的培养倾斜。课堂讨论(Class Discussion)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的训练策略。课堂讨论可设计为两部分内容,一种是就课堂内容展开讨论或评论,讨论内容全部围绕课文主题;一种是就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其他话题展开讨论或评论,讨论内容有所延伸。
  习得者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参与讨论,逐步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而达到交际的目的。但是在我们强调交际能力的同时,决不可对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有丝毫的放松。我们要对学生充分强调语音语调的标准化和语言的正确性,有错必纠,培养口头表达力求准确的意识。试想,习得者如果连最基本的词汇、语法、句型都不熟悉不掌握,那么该如何用英语去进行有效交际呢?
  
  二、拓展阶段的课堂设计
  
  在习得者的基本语言技能得到一定提高之后,结合语境进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习得者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会拓展已掌握的句型短语等语言形式来创作对话、独自等,在相对真实的语境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整个拓展阶段的教学重点应致力于拓展所学的语言知识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因此,拓展阶段的口语课堂设计应围绕语境教学展开。如本课的训练任务是用英语表达去看病,是与医生的语言交际,那么教师就必须首先确定训练的素材,如小故事、简短的对话等。教师应对训练素材中相关的文化含义和社会因素结合语境向学生作必要的说明,有意识地向学生提供英美社会的文化习俗知识。把语言形式与社会语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和理解语言的社会语境,从而能够从基础阶段就逐渐学会在不同的语境中如何使用较为得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教师如何有意识地把语言形式和社会语境在口语课堂上结合起来,是教师对拓展阶段的口语课堂设计的关键。教师要对围绕课文主题的社会文化因素进行系统性展开,帮助习得者获得完整的文化内涵,培养习得者语言得体性的意识。在关于打电话、接电话、看病、约会这类常见的生活中的问题背后,是中外文化的不同价值取向。习得者如果对外语社会文化背景一无所知而盲目地按照母语文化模式照搬自己所掌握的语言形式,就会造成语用失误而损害交际。因此,培养习得者语言得体性的意识是拓展阶段的口语课堂的训练目的。虽然我们学习英语受到地域的限制,不可能实地观察西方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也不可能亲身体验英语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的各种交际规则,但是我们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手段来模拟和展示交际的真实情境,把孤立静止的语言材料转变为具体的活的语言。使习得者从基础阶段对语言形式的准确性训练过渡到对语言功能的了解和运用。从掌握纯语言形式进入到实际情境中较为得体地使用语言,从而掌握语言形式的交际功能。
  在拓展阶段的话语训练设计中,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语境,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会使用合适的话语方式。教师对于这一阶段的英语口语课堂任务和互动活动应有更高层次的控制,要使习得者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训练口语,笔者以为角色剧(roleplay)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剧是一种由多个人物参加,通过对白和简单的表演而达到语言训练的短剧。它可以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情景的模仿,也可以是对某一作品形式,如话剧、电影、小说中的某一场景的模仿或再现。角色剧内容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情节简单,故事短小,是语言能力培养的理想场所和形式。在角色剧表演中常常给人以即席发挥的机会,因此,习得者在实际使用语言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出目标语言使用时的文化背景。此外结合课文内容和时事主题,教师应设计一些人们经常关心的文化方面的辩论题目,组织学生进行辩论(debate)。如有关价值观、教育、就业、家庭、婚姻等方面东西方不同理念的对比,对某些国际国内热点问题的点评等,引导学生学会去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文化差异。讨论整合出所收集的资料,为辩论作好充足的准备。激烈的对抗,锻炼了参与者外语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以及用外语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甚至思辩的能力,从而将外语口语的学习从语言层面提升到思辩领域,达到对外语文化深层领悟的目的。
  基于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理论而产生的小组活动形式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剧表演、讨论、辩论的较好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无论是参演角色剧还是参与讨论或辩论,都获得了相当多的练习目的语的机会。此外,个人演讲也同样适合于小组活动。一个小组的所有成员合作完成有关话题的资料准备,然后分别在小组活动中进行演讲,小组成员可推举代表轮流到大班进行演讲。这样就给全班每个学生提供了多次锻炼演讲的机会。总之,拓展阶段的课堂设计应当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学习资源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懂得如何去查找并整合资料,积累一定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为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作准备。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围绕教学任务的课堂互动活动的设计在口语教学中至关重要。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设计多层次互动活动,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等。对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活动,可以通过问答、讨论、接龙讲故事等来实现。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如在问答、讨论、接龙讲故事中,用英语进行交流时应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平等地参与到与学生的互动活动中,才能达到真正沟通的目的。而不应该用极快的语速讲了一大堆学生不容易理解的专业术语来显示自己的水平,使得习得过程的主体——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去实践。
  
  (责任编辑 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