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连环跟进”教研模式的尝试与反思

作者:袁晖蓉

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就突出地显示出来。我这样的教学设计是有依据的,我依据课标:列举古代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与人物,说出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当我们不知怎么处理教材时,我们几个教学同伴不妨多钻研一下课标,探讨课标的深刻内涵,围绕课标来用教材,大家会尝到用教材的甜头的。教研员的一席话,让大家恍然大悟,不知如何用教材的症结原来在这里。如果当时有时间又有准备的话,教研员给大家上一节示范课那就更好了。这种以课例为载体的专业引领才是给教师们帮助最大的。很可惜,教研员平时工作很忙,根本不可能对每个学校的教师都给予如此的专业引领,这使得这一教研模式遭遇到专家缺失的“瓶颈”,难以保证这一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大部分学校还是要花大力气培养自己本学校的“土专家”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以此作为学科教学的专业引领者,为常态课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的支持。
  
  3、反思这一模式对不同层次的教师的作用
  对新教师的成长极为有利,两堂课后,新教师普遍认为收获不浅,无论是教材内容的取舍,还是反思能力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这是因为新教师的教学经验比较欠缺,他们遇到的问题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也是老教师们曾经遇到过的问题。第一次上课后的讨论修正,新教师得到了组内老教师的提醒和帮助,纠正了一些基本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偏差。第二次实践得到的是专业人员——教研员的参与,这一次研究讨论是从更高的视角来指导引领。这一过程实际上给新教师搭建了一步一个台阶的成长阶梯。这次组内模仿“连环跟进”教研模式的教研活动增加了一个步骤:教师自己上了一节课后去别的教师那里观课一节,反思并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后第二次上课。执教教师扮演着执教者和观课者的双重角色,有助于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教学问题,所有任课教师都是参与者、讨论者、改进者,大家会有一种我就是研究共同体中的一员,他的困难也就是我的困难的感觉。大家在一起要努力解决的是共同面对的难题。新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极力汲取有助于自己成长的营养。相对而言,对老教师的再提高困难就更大一些,因为老教师对教学有一定经验,他们期待更高水平的专业引领,当这种期待落空时,他们的积极性会遭到打击,对教研活动的关注度会大大降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