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以学生为中心重构教学模式
作者:武善学
1、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反思
传统的教学采取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讲授法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的教学方法。这种讲授法以老师为本位,以老师为主导,有利于充分发挥老师的作用,能在短时间内高效率、高效能、高密度、大信息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在历史上确实起过积极的作用,培养出大批具有丰富科学知识的人才,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也日益显现。究其实质,原因在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把教学活动看成是特殊的认识活动,“把丰富复杂变动不居的课堂教学过程简约化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隔离出来”。在这种指导思想的指引下,教师从备课到组织教学的全过程,着重考虑的是如何把课讲得严密而富有逻辑性,考虑的是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传授知识。但是忽略了作为独立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学生的需要和潜能,违背了教学方法的内在要求——互动和双向,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导致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和死记硬背,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故其缺陷也是很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强调传授知识的系统性,教师成为课堂的主角。这样的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很难形成互动,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2)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国的教育,自古以来就强调“师道尊严”,强调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这种教育理念势必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严格的界线,老师的权威绝对不能受到挑战,因此,老师所“传”之“道”、所“授”之“业”必是那些确切的、无可争议的知识,“惑”之所“解”必是以无可置疑之知识为依据,所得之结论必是规矩之解。这样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去了解本学科最前沿的知识动态,不利于学生去质疑,发现问题,扼杀了其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3)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至关重要,体现出来的问题是授课内容与学时之间的矛盾。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就起着主导作用,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老师课堂讲授就必须占用更多的时间。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就非常少,他们又哪有余力去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参加自己爱好的活动和发展自己的特长呢?
(4)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传统的教育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判定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这种教育模式以竞争为支撑,学生学习竞争的目的是得到比其他同学更好的成绩,这样,学生之间的交流就非常少,更谈不上互相帮助。
2、教学方法改革迫在眉睫一需求与现状碰撞的必然选择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学校培养的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但传统教育由于自身的弊端,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这种矛盾迫切要求我们改革教学方法。
(1)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培养具有丰富的基础知识、多方面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2)知识的急剧增加及更新周期的口益缩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矛盾日益尖锐。
(3)现代科技的高度发展促使了教学手段的更新,也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4)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使我们步入了学习化社会。在学习化社会里,受教育者成为获取知识的主动者而非被动接受者,因此,学会学习成为了现代人的必备要素。
综上所述,学校必须改革现有教学方法,以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教育理念及方法等各方面都应该与时俱进,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具有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抗挫折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人才就成为教育的当务之急。
二、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的要求
1、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首先,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教师应时时刻刻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要真正了解学生,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的思想空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自主性学习环境。其次,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改变过去生硬死板的泛泛而谈、枯燥无味的平铺直叙的教法,注意引导学生始终保持主动性,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主动地探索研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学法指导思想的转变
学法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好的学法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足够多的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正如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一书中特别强调的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他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每一个教师都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十个学时内将本学科的所有知识都“灌输”给学生,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毕竟,“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而“授人以渔”则可以“终生受用”。我们应更加注重学法指导,不断追求“授人以渔”的崇高教学境界,致力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激发,让他们独立自主的学习,掌握自我摄取知识的方法,让学生由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到学会研究。
教师教得活,学生才能学得活,才能引导学生自主的、积极的进行学习,只有教法和学法两个车轮同时转动起来,教学之车才能正常运转。但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应由“竞争性学习”向“合作性学习”的转变,这是第三个转变。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只不过起指导作用,学生是主体,可以充分发挥其才华和智慧。这样有利于改善班级内的竞争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有利于个人的能力在与其他人的合作中获得实现。
三、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亟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1、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但是教师起主导作用,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通过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水平。随着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渠道的多样化,教师需要对自己重新审视,认真修练内功,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其次,教师应将教学与科研统一起来。教师将其科研成果传达给学生,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的系统学习。
2、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
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知识更新迅速,但教材更换有一定的周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增加反映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学科发展动态的内容,使教学内容跟上时代的发展,鼓励学生不断捕捉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估机制
教学内容的变化,要求与之配套的教学评估机制也应相应地进行调整和改变。如果评估形式不随教学内容变化,就不是彻底的改革。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估机制。学校的评估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重点测试学生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素质。
教学方法不仅决定教学质量,而且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后天的发展,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是一项系统的、全方位的工程,要求我们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求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参与,才能培养、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才能提高我国教育的整体质量,夯实人才培养的内核和基础,才能全面实现温家宝总理对人才培养工作给予的期望:“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有学问有道德的人,不但是某一方面的专家,而且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