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课堂多媒体教学的几个关键问题

作者:刘跃军




  一、对课堂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与课堂多媒体教学的现状
  
  笔者曾做过一个对课堂多媒体教学认识的调查。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自编“课堂多媒体教学调查表”,发放给教师。调查内容则列出了课堂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对照此表调查教师对课堂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认同度以及教师自身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性。调查结果反映出教师对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能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内容或现象能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能节约板书时间,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五个方面的认同度比较一致,且认同度高。而在改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学改革,更新教学模式;能增强师生互动;能创设问题情境;解决重点与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个方面认同度不一致,且认同度都较低。对多媒体的这种认识同时可以从教师使用多媒体的主要目的的调查中反映出来,多数教师使用多媒体的主要目的是节约板书,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而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通过什么方式或形式来实现,教师心理并没有底。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存在认识上的差异,甚至是一些错误的认识,致使多媒体教学难以发挥应有的优势,甚至起到负面作用。
  
  二、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的因素
  
  1.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观
  (1)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不是教学目的
  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不是教学的目的,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的提高才是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也就是说,既不能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对学生放任自流,由学生自己完成整个教学过程,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也不能在多媒体环境中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出现由教师一人埋头“念”课件的现象,而忘记了学生。
  (2)正确处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传统教学是以粉笔和黑板为主要工具的,而多媒体教学CAI是将文字、图形、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进行有机的组合并加工处理的多媒体技术。它们在教学中的应用各有其优点,例如,对于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的教学内容适合用多媒体演示,而抽象的概念、逻辑推理的演绎过程则更适合于教师的口头讲解及粉笔加黑板的展示方式。另外,传统教学中教师书写板书所特有的亲和力、口头讲解及形体语言所特有的感染力也是多媒体教学所无法替代的。
  2.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媒体教学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也有明显的劣势,因此在教学中合理正确运用多媒体就显得十分重要。下面列出判断是否合理使用多媒体的一些常用标准。
  教学内容是否需要使用多媒体,是否适合用多媒体来表现;什么内容可以少用甚至不用多媒体。
  使用多媒体的目的是否明确,是否解决了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中是不是全程播放多媒体课件,“一言堂”和“满堂灌”,而缺少师生双向交流,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用多媒体是不是仅仅是黑板的搬家。
  利用多媒体播放的教学信息学生能否完全接收,教学信息量是否过大。
  是否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科特点,创新多媒体的教学运用形式,使用多媒体是否改变了教学模式,是否做到了多媒体与课程的融合。
  是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考虑好多媒体使用的时间因素,协调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反思等关系。
  多媒体课件是否恰当使用了视听及动画效果,没有对教学产生干扰。
  是否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
  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是决定多媒体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现代教育技术包括视听技术与信息技术两大类,多媒体系统是两者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是多媒体教学的直接操作者,他们对设备的功能了解多少和操作的熟练程度,决定了多媒体教室发挥效能的高低,同时对课件制作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理解决定了其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要胜任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就必须要学习多媒体的相关知识,会使用多媒体,而且要求教师会自己设计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这无疑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展教育技术培训,提高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和广大教师开发应用多媒体的能力是学校多媒体教学工作的关键。”
  
  三、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室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产物,它既具有CAI的优点,又具有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特征,这就给现代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综合应用多媒体教室的设备,合理组织多媒体素材,而且应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灵活多变的,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取决于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及教师的教学风格等,但是不管采用何种模式,都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如启发式原则,能力培养原则等。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例举几种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供大家参考。
  1.“讲解——演示”模式
  该模式适合于新内容的教学,是广大教师采用最多的一种。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的同时,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与掌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模式在使用时要注意控制教学节奏,多媒体呈现的教学信息量要适当,不能造成信息海洋,使学生应接不暇。更要注意不能因为有了多媒体而缺少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被动接收。另外这种模式也可以演变为“讲解——演示——测试(练习)”模式。在新内容讲授完以后增加一个练习或测试环节。测试的方法借助于测验型课件,在屏幕上显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若干个题目,学生答题,通过课件反馈回答正确或错误。这样教师可得到即时的反馈,以便决定下一个教学步调。
  2.“演示——讨论——讲解”模式
  该模式是借助于多媒体提供的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元素逼真地演示一个事件或问题,多角度全方位地,甚至通过夸张的方式来展现一个问题或事件,目的是为教学提供一个事件或问题的情境。借助于情境,然后提出若干个问题,在教师的提示下引导学生讨论,最后讲解或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设疑、提问、诱导来引领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思考,并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地与老师进行交流。这种模式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教师要成为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协作者、学习进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
  3.“演示——归纳——验证”模式
  该模式适合于操作技能型课、实验课等内容的教学。教师对所讲内容进行简单的提示,然后由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内容的演示,在演示过程中或演示完内容以后,由学生自己或教师进行归纳。再利用实物进行验证。该模式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修改为“演示——验证——归纳”模式。
  4.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课内与课外结合的,延伸课堂教学。它主要是指在学习告一段落时,给学生布置一定难度的任务,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借助于多媒体的演示、交互、以及查询功能,由浅入深,将解决问题的过程逻辑性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扮演一种专家角色。教师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将个人的认知、思维方式和习惯等有意无意地传递给学生。学生不仅学内容、学知识,而且最后能将课程内容和实际的生活,社会知识结合在一起。这种模式的重点是体现教师要通过课堂向学生示范如何完成任务的过程,并通过跟随老师一步步的探究的过程领会知识以及原理。
  
  参考文献
  [1] 张军.多媒体教学的回顾与思考.电化教育研究,2004(10).
  [2] 赵经成.网络教学课件制作.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2-5.
  [3] 张成,张俊兰,石雪萍,李利军.浅析多媒体技术与多媒体教学.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
  [4] 南国农.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1996(3).
  [5] 谢百治.发展教育技术促进医学教育现代化.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2,16(1):4.
  [6] 许新龙.论多媒体计算机课堂教学.电化教育研究,2004(2).
  [7] 徐万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策略.电化教育研究,2003(2).
  [8] 董艳,丁明明.信息技术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模式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5(12).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