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模糊教学艺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冯 会




  一、模糊教学艺术融合着科学的严谨和艺术的灵性
  
  近代传统教学过多地受到科学主义的影响,要求教学一步到位、学习误差一次纠正、教授方法一讲到底、教学评估一律量化。面面俱到的讲授、精批细改的作业、限定统一的学习目标……教师醉心于运用雕塑艺术对教学进行精雕细刻。教学模式程式化、考试命题标准化、学生反馈概念化……这些精确化的科学手段虽然解决了教学中的一些难题,但学生的灵性逐一被这种“精品标准化教育”吞噬,抑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模糊教学是指为达到预定教学目的,解决教学难点重点,在不影响教学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审美体验和把握,将理性融化在想象和情感之中,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激发创造力的教学方法。模糊教学艺术是按照科学和美的规律,用模糊、不确定的艺术手法,为学生提供极佳的想象空间,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上积极思考,在“模糊→深思→答辩→明朗”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内在潜力,获得新知。模糊教学不受学科和任何教学模式的束缚,适应性强、针对面广、无固定程式是它的独特性;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它的优势。其最大的功能是:淡化教学压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学生从被动、单一的记录身份解放出来,主动、积极、轻松地学习、思考,获得人格的尊重和完整心态的塑造。模糊教学并非传授知识的含糊不清,不是彻头彻尾的无序、混乱,而是以定论的教学规律为依据,结合、删选、优化诸家所长,从全面、多角度看问题,要求向多元化、开放性、独创性方向发展。模糊教学艺术融合着科学的严谨和艺术的灵性,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是一种更符合教学特点,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艺术手法。
  
  二、模糊教学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应用的优越性
  
  运用模糊教学艺术不仅不会影响音乐教学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反而能收到比清晰表达、明确语言、严谨推理等科学教学手段更优化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音乐审美想象力和学习兴趣。
  ——在教学观念上:模糊教学艺术寻求知识建构的个人理解。模糊教学艺术顺应时代的需要,以培养学生个性和人格为目标,符合新课标理念,有利于音乐教学现状改革。学生模糊性理解既有语言层面、又有情感层面和意义层面,是音乐本身不确定性的必然反映,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不同的年龄特点、知识素养、生活经验和性情气质做出不同的解读,学生从多方面、多起点、多层次进行思考,获得对音乐独具个性的感受。
  ——在教学层次上:模糊教学艺术注重深度层面的情感解读。音乐是生活的再现和情感体验的动态艺术,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之中给人不同的精神感受。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净化等效应上。模糊教学艺术摒弃平面性的解读,以立体空间方式挖掘音乐教学的情感因素,注重领悟音乐的内在意蕴,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锐洞察力和思维深刻性。模糊教学艺术将知识技能以内线暗化在情感主线之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相互渗透、统一中得到提高,理性积淀在感性之中,理解溶化在想象和情感之中,不仅能对音乐艺术的模糊意境进行有效的体验和把握,而且能帮助学生把握其深层的思想观念。
  ——在教学效率上:模糊教学艺术提倡以点促面的高效性。模糊教学艺术把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补白“无字处”,审思“虚实相生”处,想象“戛然而止”处,这些教学的关键点常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学中无须面面俱到,学生易于理解接受的部分就一笔带过,节约教学时间,学生似懂非懂的模糊之处,才是教学的关键要害。模糊教学艺术是效率和效果的统一,在音乐课堂有限的时间之内,尽量发挥最大潜力,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性发展。
  
  三、模糊教学艺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在具体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实施模糊教学艺术应该注重导入、过程、总结三个环节。
  一是运用模糊导入,启发学生的想象。导入是教师在新课或教学内容开始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行为,作为教师应该重视并抓好课堂教学中导入这个环节,以促进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提高。模糊导入不是让学生在开始就坠入云雾当中,不知所云,而是形成引人入胜的悬念,让学生“跳一跳,摸得着”“想一想,确实如此”,模糊导入用音乐创设情景,将理性思考融化在想象和情感之中,不仅不会影响教学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还能让学生产生了解音乐的“期待”,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中进入主题。在课堂开始就引起学生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促其主动求得而不是被动接受,把学生带入最佳学习状态,为上好整节课奠定基础。
  二是在模糊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自主探究。音乐教学过程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点环节,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引导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审美感知状态中,超越理性分析中单纯的解释、论证,在适度的模糊空间用心体会音乐情感,师生进行深层次的交流,积极进入审美探索阶段。音乐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留下余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模糊过程自主探究要求做到:一要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在“模糊—精确”的追寻过程中,学生不是单纯的复制知识,而要进行探索思考,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步入自主性学习轨道。二要提高学习能力。主动的要学习不等于会学习,学生在适度模糊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体会学习的成功和失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习能力。三要尊重学习个性。每个学生具有独特性,也有自己的学习优势,更有自己的学习个性,适度的模糊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得到不同发展,学生围绕教学内容,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的方法,以“发现”为主,不“代替”学生,让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发现结果、规律,亲切友善的课堂少了条条框框,多了应有的自由和宽容,多了促进自主学习应有的自信和勇气。同时,教师也在适度模糊的过程中留下了发挥教学才能和创造力的空间,在教学中不断丰富、生成新的教学智慧。
  模糊教学艺术不是知识上的实质性模糊,而是发挥“模糊”精神的“活性”,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思维的灵活性,尊重学生天性、塑造个性、发挥创造性,在“模糊”中获得更加清晰的审美体验。必要的音乐理论知识有着很强的科学规律性,来不得半点实质性的模糊,如何将音乐知识的学习和审美情感的愉悦相结合,这就需要模糊教学艺术进行融合。模糊认识是普遍的、大量的,而精确认识是特殊的、相对的,学生从模糊情态中获得独特认识和体验过程。音乐形式是基于现实的创造性表现手法,音乐美不是一种难以理解、可望不可及的绝对“模糊”,而是一种耐人寻味、欲说还羞的意境。模糊教学艺术尊重学生不同的个人审美体验,给予参与聆听的兴趣和期待,教师不应将知识点从音乐中分离出来剖析,要培养学生的内省体察能力和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情思。
  三是运用模糊进行拓展,创造学生个性。师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共同进行了审美感知与审美探索之后,音乐课堂教学进入复习总结阶段,学生对审美对象的印象加深,在共性的基础上追寻对审美对象个性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审美层次,进行审美创造。课堂教学是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最后的总结不应该是对课堂内容简单的回顾,局限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高超的模糊教学艺术能创设超越时空的教学意境,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余地,弥漫着浓厚的艺术气息,充满音乐表现与创造,师生获得审美的快乐和愉悦,学生以美好的心情结束一堂课,自然产生新的期待、新的音乐审美渴望。因此,应该模糊拓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散开,进行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探求,产生新的审美体验、领悟更多的审美创造。复习的本质是创造,课堂小结是教学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在学生掌握了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从教学目标出发,进行周密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教学不局限于课堂,带领学生进一步延伸、修改、重视、再创造,音乐课堂成为学生积极思考的发源地,具有超越精神,以课堂为基点,向生活各领域发展,全方位把音乐学习同生活、社会有机结合。模糊拓展是为了体现教学的广度和灵活度,使教学内容得以系统性的概括和深化,便于学生理解;使教学结构更加的严密、紧凑,显现出课堂教学的和谐与完美;更能发挥学生个性,诱发求知欲望和积极思维,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并获得丰硕质佳的认识成果,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音乐教学不仅仅是学生学习、教师讲授的过程,不论导入、过程、还是总结,都是一个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模糊教学艺术的运用给音乐教学留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进行思考、表现,张扬个性的舞台和机会。
  
  参考文献
  [1] 石中英.关于推进教育理论创新的若干思考.中国教育学刊,2002(05).
  [2] 边保旗,樊富珉.也谈素质教育的误区及出路.中国教育学刊,2002(02).
  [3] 杨果朋.论声乐教学中的模糊性.中国音乐,2003(04).(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