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探微
作者:王小雪
思想政治学科最具中国特色,其突出的德育功能,决定了这门学科的教学语言也具有特殊性。作为政治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努力追求教学语言美,自觉、深入地研究、探讨和把握语言艺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影响及其规律,使教学语言更得体、更完善、更优美。探讨政治教师语言艺术,以便积极推进思想政治课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更好体现思想政治课的魅力。
一、语言教学的启发艺术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优美的教学语言可以启发学生更加准确、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等基础知识。
启发,究其实是一种宽广而开阔的联想活动,它有着广阔的领域。教学语言的任何一个方面,比如某一生动形象浮想连翩的描绘,某个贴切恰当出人意料的比喻,开拓思路激人奋发的导语,余味无穷如食橄榄的收结,甚至一个不足引人注目的细节描写,当然也不排斥切中要害,引人深思的发问。这一切都有可能引起学生广泛的联想,使他们有所顿悟、有所探究、有所发现、有所感触。
课堂教学语言必须紧紧围绕启发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这一中心。教书育人,无非是要教会学生动脑筋。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导之以思,首先要在“生疑”上下功夫。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能摸到不懂的东西,使他们的面前出现疑问。生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每颗年轻的心灵里都储存着渴望的、好学的、求知的火药,教师要用语言的导火线去点燃它、触及它、引爆它,使学生产生疑虑、困惑、不解,激起他们思想的波澜,调动学生去积极思考、探索、发现。
二、语言教学的情感艺术
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的情感性是由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殊性性决定的。从教育教学的角度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思想政治教育是作用于人的心灵的伟大事业,同样离不开情这个根。情动于中而声于外。教师得把教材的内容吃进去,变成发自内心的自己的话,才能取得闯入学生内心的通行证。只有这样,课堂上说的话,才会是富有生命力的心花,而不只是剪些纸花往枯枝上贴,死气沉沉,无一丝活力;也只有这样的话语,才能真正“触及灵魂”,产生摄人心魄的震撼力量。一旦教师产生了真正的感情,师生之间便会搭起一座神秘的桥,师生之间便会相互沟通,配合默契,产生心与心的碰撞与交融。
在讲“科学人生观”时,有一幅油画《母亲》,一位政治教师讲道:看到这幅充满感情的油画,我仿佛看到了赵云霄烈士当年在狱中写遗书的情景,阴暗的牢房里,烈士身戴刑具,怀抱婴儿,借着铁窗透进来的微光,伏在膝上吃力地写着,泪水洒在纸上……我们又仿佛看到了烈士赴刑场前同婴儿诀别时的情景,她遍体是伤,怀抱婴儿,泪水沿着她的面额和胸膛流进婴儿的口中,这不懂事的婴儿呀!你可知道,妈妈是用血和泪在抚养你,妈妈就要和你永别了,你要快快长大,完成你爸爸妈妈未完成的事业。这里的感情要严肃而坚定,愤怒而悲壮,使师生的感情得到共鸣,让学生充分想象到,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近代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贫弱,爱国志士舍身报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先烈的革命精神,立志成才。
对学生要有感情,教师要有诲人不倦的精神。对学生不理解不明白的问题,要耐心讲解,不能有半点的厌烦和急躁情绪。好的情绪使人精神振奋;相反,则会抑制他们的智力活动。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充满了对学生的爱,千方百计地创造使学生情绪高涨的环境,师生感情融洽,使学生能带着一种高昂的激动的积极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可见只有对教材、对学生充满感情,课堂教学语言才能展示情感。
三、语言教学的幽默艺术
幽默的教学语言,使教学活动更富于情感性。幽默的人是热爱生活,能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困难的人。教学中的幽默,是教师具有健康、乐观心态的表现,这种积极的心境有助于教师富于创造性地展开教学活动,同时对学生也是一种欢乐情绪的感染,是一种思想的沟通与情感的相融。幽默可点燃学生勇气的火花,帮助他克服灰心丧气的失意情绪,提起精神,清醒思维。幽默使人发出的笑是一种善意的、充满智慧的、给人以启发的笑。
富有幽默感的教师,往往妙语连珠,他的语言很富有表现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幽默的谈吐是一种智慧、才华与教养的表现,它能显示出一个人才思敏捷,智慧过人。具有幽默感的教师观察和理解事物常有独特的角度。他在表述观点时语言深刻、凝练、敏锐、生动。所以,在教师的幽默活泼的熏陶下,学生不仅能以轻松欢快的情绪学习知识,而且在笑声中得到启迪,领悟到其中蕴含的哲理,从而又激活起自身的幽默细胞,打开思维和创造的大门。
幽默与诙谐不是相声、小品等艺术形式的专利,思想家与科学家也讲究语言表达的幽默与诙谐。革命导师、革命领袖和历史文化名人都是幽默与诙谐的语言艺术大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正文部分,一开头就使用了意味深长的语言“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的警察,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同盟”。毛泽东同志曾幽默诙谐地说“感谢日本人和蒋介石帮了中国革命大忙”。哥白尼曾经用“轮船驶离港口,山脉和城市后退了”的语言,来表达为什么人们每天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和从西方落下,反而不是太阳围绕地球转而是地球围绕太阳转。爱因斯坦曾用坐在心爱的人的身边时间过得快的语言,来通俗表达相对论钟慢和尺缩效应。这些幽默与诙谐的语言表达,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究幽默诙谐的语言艺术,就是要使深奥的哲理变得通俗易懂,使枯燥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用感性直观的语言来表达理性思维的问题。这样的课堂讲授,会给学生一种幽默的情趣,使整个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充满了感染力,增强了教学效果。
四、语言教学的语调艺术
语言的抑扬顿挫,是指教师上课语调处理得高低起伏的统一,抑扬是语调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语调的高亢是“扬”,语调的低沉是“抑”。为了表达一种内容就必须带一种一气呵成的语势,像飞瀑激流,气吞长虹,动人心魄;有时为了表达另一种内容,语言宜平缓清晰,一字一句,字正腔圆,犹如溪流滴水,叮当有声。
思想政治课语言教学要讲究语调的艺术,就要努力防止语言表达方面的呆板僵化、照本宣科和平铺直叙。否则课堂教学将失去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成为沉闷的一潭死水。因为,呆板的语言表达不仅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成为学生打瞌睡的催眠曲。反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满激情的授课,通过语言表达的抑扬顿挫,思维的跳跃性发展,思想火花的迸发,能营造活泼热烈的课堂气氛。这种氛围下的课堂教学,不仅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们的注意力,也能深深地震撼学生们的心灵,更能极大地启发学生们的思维与启迪学生们的灵感。
如:一位政治教师在讲“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这一问题时,这样说的:“我国的宏伟目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宏伟目标,集中代表了全国人民振兴中华、强国富民的愿望,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同学们想一想:虎门销烟,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同学们听一听:‘五四’怒吼,‘八一’枪声,芦沟惊雷!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都在做着同一个强国梦,一代又一代,不懈努力,奋发追求,寻找强国路。这个梦,好久好久!这条路,好长好长!今天,我们终于找到了强国之路,正在向这个宏伟目标挺进。我们伟大的祖国必将以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康乐的崭新形象,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这一段简短的开场白,以一个中心主旨贯通,承上启下,从时间到空间,从静态到动态,从对比到印证,层次清晰,描绘出一幅悲壮感人、恢宏奇伟的历史巨卷。加之句群以对称的词组沟通句子脉络,犹如连绵不断、响彻云霄的战歌,传达出一种强劲的节奏,造就出一种雄健高昂的豪壮气势,启人心扉,长人精神,促人猛醒,催人奋进。
参考文献
[1] 傅惠钧著.教师口语艺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2] 胡兴松著.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论.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3] 王昌明.思想政治课教学节奏浅谈.安徽教育,2003(11).
[4] 那瑞琴.谈教师的教学语言.教书育人,2000(3).
[5] 贾昌萍,卢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浅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