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成功体育思想及其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作者:薛海红 陈小龙




  一、成功体育的概念
  
  “成功体育”,从广义来说,就是体育要为成功地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服务。我们培养的人才,应当是身体强健、心灵美好、具有竞争意识和协同态度,能适应现代社会劳动和生活需要的新一代。从狭义来说,就是体育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过去那种以技术教育为中心的体育教学体系,重视有形的价值,忽视了学生心理感受这一无形的潜在意义。其结果,往往是当我们教会学生某些有形的技术、技能时,他们却在强烈地表示:我们不愿意上这样的体育课。他们在上体育课时无精打采,而在自由活动时却兴高采烈。有人试验了“反50米跑”的教学,即把学生们第一次50米跑到达终点的位置记下,然后把那个位置作为他们的起点,向反方向跑。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得第一了,于是人人争先。问题所在:竞技体育讲究客观时空上的平等,而体育教育却不能不重视学生心理和情感上的平等。竞技的结果清晰地分出竞赛者的优劣顺序,而面向全体学生造就一代新人的教育,又怎能将学生划成三六九等呢!尽管这种划分多是无意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人试图引进“快乐体育”的思想,并付诸于实践。这一尝试,应当说在我国的体育教学改革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打破了体育课堂教学中那种沉闷的局面。然而“快乐体育”毕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无法体现“成功体育”的深刻内涵,也容易引起诸多的误解,因而难以被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所接受。“成功”的体验,不仅仅是“快乐”。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既充满着友谊和欢乐,更充满艰辛和苦涩,甚至挫折与失败。只有不畏艰难险阻,登上“成功”的顶峰,才能真正领略和体验体育的全部乐趣。体育是人类在追求成功和胜利的乐趣中创造出来的,所以体育的真正乐趣也就蕴藏在成功和胜利之中。因而用“成功体育”来取代“快乐体育”,可以说是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种必然。
  
  二、成功体育的目标理论
  
  成功体育的目标,即通过成功体育的实践要达到的目的和任务,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的目的任务是完全一致的。上述目标是成功体育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然而成功体育不仅要有自己的明确目标指向,而且还要有自己的目标理论。当前我们在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中的困惑,可能并不在于提出的学校体育或体育教学目标有什么重大问题,而在于把这些目标与内容、方法相联系时,缺乏一个把目标具体化的思维方法。于是就出现了如下一些现象:一方面我们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理直气壮地提出了增强体质与掌握“三基”的目标,另一方面在安排具体教学内容时,却又争论应该把哪一条放在第一位;一方面在理论上谁都不否认在体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却总是以教师为中心;一方面我们都知道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另一方面在组织教法上我们却难以改变“一刀切”、“齐步走”的做法;一方面我们都强调要把体育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另一方面我们在体育课上提出的教学任务却又抽象得让人无法操作和评价。
  1.要从“现在”和“将来”两个空间考虑教学目标
  “学校体育应当适时地为促进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与增强学生的体质服务。否则,学校体育就失去其存在的价值了。”这是主张把增强体质列为体育教学首要任务的学者的基本观点。“体育离开运动技术的传授,具有运动文化传递的功能,掌握‘三基’可使学生终身受益,而且通过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也可以增强学生体质。”这是主张把传授“三基”放在第一位的学者的观点。其实,这两者的分歧,完全可以在“现在”和“将来”这两方面统一起来。因为体育教学的效果最终都必须落实在学生身上,在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期的“现在”,适时地去发展他们的身体,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本是责无旁贷的。为了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后,也能健康、幸福地劳动和生活,使他们掌握一些“终身体育”所需要的“三基”当然也是绝对必要的。只要我们深入研究学生生长发育和运动能力发展的规律,以及各项运动素材的锻炼效果,我们就有可能站在“终身体育”的新的高度上,把增强体质和传授“三基”有机地结合起来。从“现在”和“将来”两个空间来解决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化问题,是成功体育考虑教学目标的第一条思路。
  2.要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把握当前目标
  当前,学生厌学是困扰体育教学的一大问题。我们提出成功体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具有成功感,能从体育教学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乐趣。而这种成功乐趣的获得,又是以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实现自己的目标为基础的。在传统教学中,我们的目标往往是以教为主的,上课时教师宣布“本课任务”后,学生才知道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因此,“教”的目标一时很难转化为“学”的目标,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任凭教师调来调去。这种教学谈何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呢?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却很少考虑这一过程,忽视了个体在目标上的差异和应该允许的自由度。这一问题在于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过多地考虑了“教”的目标,而忽略了“学”的目标。因此,我们认为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应当首先将它分化为“教”的目标和“学”的目标两个部分,要重视学生“学”的目标,并以此来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使学生逐步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也达到“教”的目标,使“教”和“学”完美地统一起来,这是成功体育考虑教学目标的第二条思路。
  3.要从“主观”和”客观”评价目标两个方面考虑目标
  体育教学既要向学生传授“三基”,完成一些客观的、显在的任务(显性教材),也要完成培养人格,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体会运动乐趣的任务(潜性教材)。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我们在制定体育教学目标时,重视使学生“掌握什么东西”,也重视内容、方法和效果。但让学生在教学中“体验到什么东西’、“领悟到什么东西”,如何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平等地、切实地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格,却似乎考虑不多,研究很少。因而,虽然我们能够教会一些技术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一些素质,但却很难让每一个学生真心实意地喜爱体育和理解体育。成功体育主张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不仅重视显在的、客观的目标的实现,而且也重视潜在的、主观的心理方面的教学效果。许多体育教育家都认为,在体育教学中良好的情感体验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充分的运动,在生理上获得快感;二是学到了新的知识,明白了新的道理;三是在技术上有所提高;四是在运动中与同伴相处和睦、愉快。由此可见,在体育教学中“客观”和“主观”是相辅相成的。然而,如果我们不是有意识地去挖掘运动中内在的情感因素,那么当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教会了学生一些知识、技术、技能时,学生并不一定能真正体验到运动的乐趣,甚至会反复地经受失败,饱尝痛苦。因此,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来考虑体育教学目标的第三条思路。成功体育是以最终实现《条例》和《大纲》规定的目的任务为己任的,因此不再提出什么新的目标。但成功体育对目标的设立、实施方法又有自己的新的设想,或者说有自己追求目标的方法理论。有了这样的方法理论,我们就能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更好地实现我们建立的体育教学目标,成功地完成培养一代新人的使命。
  
  三、成功体育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成功体育”在教学思想上,改变以竞技体育为中心、以技术教学为主体的传统的教学思想,树立以增强学生体质服务、培养体育意识、提高体育基本活动能力为中心,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学指导思想。“成功体育”在教学内容上,改变以技术教学为主体的单一教学内容,提倡现代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正规教材与乡土教材相结合、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体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的集学、养、练为一体的多元化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根据现有设施、自然条件、学生的认识心理和现有体育基础、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进行精选,注重采用乡土特色、民族特色的项目,加强对竞技项目的选择和改造使之成为教材的工作。“成功体育”在教学模式上,努力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进行设计、实施、指导的集体统一的教学模式,提倡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由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自我设计、实践、评价性结合的教师共同活动的,使学生技能学到实在的东西,又能体验乐趣和提高能力的新的教学模式。“成功体育”在教学方法上,改变注入式、强制式、传习式的教学方法为注重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规定性与自主性相结合的生动活泼的多样化教学。
  由此可见,“成功体育”呼唤着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改革。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专家学者,为“成功体育”的问世,为推动体育教学和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邹继豪,季克异等.面向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 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责任编辑 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