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农村地区中小学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策略

作者:黄 胜 邹洪涛 王荣方 张 颖 辛均庚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教师都面临着新的教育问题、困惑和矛盾,要真正解决这些教育矛盾或问题,必须通过教育科学研究(以下简称教育科研)寻求新的解决途径与方法。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中小学都已兴起教育科研,而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在开展教育科研方面还比较落后[1]。因此,要使广大的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得到一个良性、科学、和谐的发展,在农村地区中小学就应大力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开展教育科研对农村中小学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教育科研可以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指导农村地区中小学的教育改革。任何一项教育改革的具体展开,都需要有正确理论的指导才能收到成效。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发展具有其特殊性,不能照搬城市经验,必须根据具体的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背景作出科学决策。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一靠政策保证,二靠教育科学研究指导。例如,农村中小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及如何推进新课程改革等,这些研究成果可以直接指导农村教育改革的实践,促进农村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其次,教育科研可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目前,学习教育科研基本知识,培养教育科研能力,已列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已成为当代中小学教师的必备素养。开展教育科研,能够不断提高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理论素养与教学水平,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再次,教育科研可以提高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当前,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向教育科研要质量”是非常正确的口号。农村中小学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教学经验、进行专题教育科研、改进教学方法,这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最后,教育科研可以丰富农村教育、教学理论。有专家指出:“以往的许多教育科研成果,多以较发达的城市教育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较少研究农村教育,或较少把农村教育作为重点研究对象。”[2]农村中小学与城市中小学有诸多不同情况,因此,农村中小学在教育、教学理论方面不能完全套用一般情况,应加强特殊条件下农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理论在各界的关注下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也还有很多不完善、不成熟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专题性的教育科研来对不完善、不成熟的农村教育、教学理论进行修正,丰富和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定位教育科研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科学定位的目的重在合理配置教育科研资源,确定教育科研的发展方向,满足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需求,满足中小学自身在人才培养和教育科研发展方面的需求。选择符合自身的教育科研发展目标和教育科研发展模式,发挥优势、形成特色、促进自身整体发展,已成为当前农村中小学发展中极为重要的课题。
  第一、要恰当定位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和任务。中小学教育研究属于实践教育学研究的一部分,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解决“怎么办”,而不是去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因此,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必须体现实践性特点。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应以服务一线教育、教学实践为“己任”,而不应特别强调研究成果的理论创新。
  第二,要恰当定位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教学工作是农村地区中小学应抓的工作重点,是重中之重,但是,农村地区中小学应积极探索教育科研如何有效促进教学发展及学校整体发展的教育科研发展模式,对教育科研在学校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作明确、准确的定位。我们认为,农村中小学校应坚持以德育为先、育人为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防止两个极端现象(只重视教学或只重视教育科研)的发生,树立“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的办学理念,强化教育科研为教学服务、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的意识,从农村学校实际出发,为了农村学校的发展,积极开展农村中小学校本研究。
  
  二、建立长效机制,鼓励教育科研创新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问题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因此,制度建设便成为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中需要抓好的一个重点方面。农村地区中小学要加强教育科研政策与教学政策的协调性,不能只是偏重于某一个方面,在一个发展健全的现代学校中,教学政策与教育科研政策是协调的、统一的、互相促进的,两者共同支撑着学校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农村地区中小学应建立稳定的教育科研经费投入机制和政策措施,确保教育科研经费的及时、足额到位并逐年增长;应制定符合实际的教育科研成果奖励政策,以激励教师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高层次成果;应制定操作性比较强的教育科研课题资助办法,对教师承担各级纵向教育科研课题应予以适当比例的经费配套资助。总之,要创造教师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良好教育科研环境,建立健全鼓励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创新的长效机制,以制度建设促进教育科研发展,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良性发展。
  
  三、以人为本,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科研的发展最终指向是学校的发展、人的发展。因此,农村地区中小学在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中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使学校活动主体的人性得以张扬、潜能得以挖掘,学校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才富有活力、才能不断进行教育科研创新。农村地区中小学应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紧紧抓住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和用好人才三个关键环节,应出台或修订相应的、系统的人才政策和措施,要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要加速人才的培养、成长和研究团队的壮大,努力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专业结构合理的能适应农村基础教育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科研队伍。要在工作中重点培养若干名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以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的教育科研意识、素质和水平。要大力加强对骨干教师的业务培训,保证教师的业务培训,保证教师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
  
  四、要重视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
  
  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表示,课题的确定是教育科研中最难的环节。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巴丁博士曾说:“决定一个研究能否取得成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它所选择的科研课题。”因此,在广大农村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中必须注重课题选择的指导和引导。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和论证中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基本要求:第一,课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第二,课题要有一定的创造性。第三,课题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从主观方面看,选择课题要注意自己的知识水平、经验、精力和研究能力,以及兴趣所在等是否满足研究的需求;从客观方面看,选择的课题能否获得必要的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此外,选择课题还应做到个人的研究兴趣与社会的客观需要相结合,以社会需要为主;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以应用研究为主;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以微观研究为主;历史研究、超前研究与现实研究相结合,以现实研究为主。
  其实,农村中小学选择教育科研课题的来源非常广泛。首先,教育实践是教育科研选题的源泉。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对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更是研究的重点。如“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农村地区中小学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等等。这些都是广大农村中小学及教师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的直接来源和研究重点。其次,要注意对现有教育理论文献的分析。再次,在进行自选课题的同时,农村中小学要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发布的教育科研课题指南为选题方向。
  
  五、注重对教育科研的组织和领导
  
  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许多农村中小学没有开展教育科研的氛围和基础,部分学校领导对教师搞教育科研不予积极支持,这是影响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社会,中小学校长应具备比较全面的素质,除了过硬的教学能力、领导能力外,还应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中小学应充分重视教育科研的作用,应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学校领导还要带头搞教育科研,要重视总结本地本校的经验开展校本教育科研。
  
  六、教师要有学习的精神和扎实的科研态度
  
  首先,要认真学习国家的有关重要文件,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使自己正确把握教育改革的新动向、新精神,确保教育科研的科学性、方向性。其次,要集思广益和重视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学习。由于科研条件和基础的薄弱,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中更应该注意集体的力量,建立教育科研团队进行联合攻关;还要注意查阅相关资料,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和借鉴是教育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再次,要树立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和态度是教育科研的灵魂。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在其他许多方面都无法和城市教师相比较,因此,树立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显得尤其重要。
  总之,农村地区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具有重要意义。农村中小学及其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立足本地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拓宽思路、创新思维,积极开展教育科研,促进学校和教师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本刊略)(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