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从杜威的视角看赫尔巴特的“教育即塑造”
作者:王 琰
杜威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专门谈到了赫尔巴特的教育观点——教育即塑造,并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有力的批驳。虽然全文只有五个自然段,但却层次分明,有破有立。在批驳的过程中,确定了自己“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经验的改造”的教育观点。
众所周知,赫尔巴特(Johann Friederich Herbart,1776-1841)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心理学家,他的教育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他以哲学、心理学为基础,致力于建立科学教育学。他为教育科学事业的建设,整整奋斗了44年,为教育学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赫尔巴特以其哲学思想为依据,建立了他的心理学和伦理学体系。他认为,心理学是教育学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建立科学教育学的首要科学。他断定,观念是人的心理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不过是观念的活动而已。由此,赫尔巴特认定心理学是研究观念的科学,即研究观念的出现、结合、消失的科学。赫尔巴特深入地研究了人的意识内在活动,并力图揭示其规律性,要求把教学牢固地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这对于促进教育心理学化运动,推动心理科学的研究以及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形成了积极作用。另外,赫尔巴特的观念心理学虽已过时,但他所提出来的一系列心理学问题诸如意识阈限、下意识、观念、统觉等等,直到今天仍然被现代心理学所广泛运用。
我们知道,针对传统教育中学校教育同儿童现实生活经验相割裂的问题,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针对学校与生活隔离的问题,杜威提出了“学校即社会”,强调学校应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使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相互联系。针对传统教育惯用的儿童“静听”的学习方式,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主张教学从儿童的经验和生活出发,让儿童主动地从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因此,杜威就“教育即塑造”是有缺陷的教育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证。首先,他指出赫尔巴特是这种理论历史上最好的代表,他绝对否认天生官能的存在。他认为,多种实际存在的事物作用于心灵,心灵不过是富有对这些事物作出反应,产生各种特性的能力。这些在性质上各种不同的反应,成为表象。表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同安排就产生了各种官能,如注意、记忆、思维、知觉等。所谓官能,如记忆、注意、思维、知觉,甚至情操,都是这些被淹没的表象相互作用,及其与新表象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种种安排、联合和复杂结构。纵观赫尔巴特的教育理念,他确实把任何一种心理现象都归结为观念活动。他认为,教育必须不断扩大儿童的观念,而要扩大儿童观念主要靠教学传授知识。赫尔巴特认为,观念有同化作用,这就是说,人们心灵中已有的旧观念可以同化、吸收新的观念,使自己得到补充、丰富,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观念。他把这个过程称为“统觉”。赫尔巴特把复杂的心理过程完全归之于观念的活动过程,归结为观念的沉浮、聚散,这显然是错误的。他没有正确揭示人类心理现象的规律,因而受到了杜威的有力批驳也就不足为奇了。
杜威给我们详细地指出了“教育即塑造”理论的教育含义:(1)我们的心理活动是因为人们借助于已有的表象对外界的刺激进行了反应,并产生了新的表象,即这样或那样的“安排”,所以说,心灵的塑造完全是一个提出恰当的教材的问题。(2)这一理论强调了由表象构成的“统觉器官”的作用。指出新表象的作用是强化以前形成的组合。是教育者的任务。(3)夸大了教学的普遍规律并把教学阶段的划分绝对化。一切教学方法都可以规定几个正式的步骤。因此,不论学生年龄大小,一切科目的教学完全采用统一的方法。赫尔巴特认为,教学是激发兴趣,形成观念,传授知识,培养性格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塑造儿童心灵的过程。他依据其假设的观念及统觉的心理学理论,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的理论。即教学的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1.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对教育的贡献
(1)赫尔巴特认识到了教育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在于使教学工作脱离成规陋习和全凭偶然的领域,他把教学带进了有意识的方法和范围,使它成为具有特定目的和过程的有意识的事情,而不是一种偶然的灵感和屈从传统的混合物。
(2)赫尔巴特强调练习和训练的作用。我们知道“训练”是赫尔巴特实现其教育目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他希望通过训练来培养学生所谓友善他人的感情,自我克制的意志,遵守并服从既定法制的道德行为,以维护德国现存的社会秩序。
(3)赫尔巴特对教材、内容的重视。他十分注意教材,注意内容。赫尔巴特在注意教材问题方面比任何其他教育哲学家都有更大的影响,这是无疑的。他用教法和教材联系的观点来阐明教学方法上的各种问题:教学方法必须注意提示新教材的方法和顺序,保证新教材的恰当的相互作用。
2.赫尔巴特“教育即塑造”理论的弊端
(1)他把教学方法绝对化、形式主义化,认为在任何学科、任何教材中都同样适用,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杜威说;“这个观点的基本理论上的缺陷在于忽视生物具有许多主动的和特殊的机能,这些机能是它们对付环境时所发生的改造和结合中发展起来的。”杜威认为:“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自己的出发点。”
(2)赫尔巴特过分夸大了人的有意识的作用,即教师和教材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充当了监督者或独裁者。这种哲学强调智力环境对心灵的影响,但忽视环境实际包含个人对共同经验的参与。这种哲学出乎情理,过分夸大有意识地形成和运用方法的可能性,而低估充满活力的、无意识的态度的作用。这种教育的最终结果就是使儿童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造成学校同社会生活隔离,课程与儿童需要及现实生活需要脱节。简言之,赫尔巴特的哲学考虑教育的一切事情,唯独没有考虑教育的本质,没有注意青年具有充满活力的、寻求有效地起作用的机会的能量。
当然,杜威并没有否认教师的作用,在杜威看来,教育过程是儿童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他们双方真正合作的过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儿童与教师之间的接触更亲密,从而使得儿童更多地受到教师的指导。杜威说,“教师作为集体的成员,具有更成熟的、更丰富的经验以及更清楚地看到任何所提示的设计中继续发展的种种可能,不仅是有权而且有责任提出活动的方针。”在他看来,教师不仅应该给儿童提供生长的适当机会和条件,而且应该观察儿童的生长并给以真正的引导。杜威没有否认教师的作用,他反对的是把儿童置于被动地吸收的状态中,教学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静听”。
二、在感悟中反思传统教育,促进现代教育的不断变革
杜威是一位具有强烈时代感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深入思考了大转折年代美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树立了新的时代观,认为教育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才能具有时代意义,体现时代精神。他积极参加了19世纪90年代兴起的规模浩大的教育改革运动,首先把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称为“传统教育”,于是,教育史上有了“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概念。在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中他创立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杜威的教育理论旨在解决教育与社会生活脱离、教育与儿童生活脱离、理论与实践脱离的弊端,其教育理论洋溢着现代精神,对20世纪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管怎么说,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都是建立在对哲学和心理学比较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他们综合了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成果,移植到了教育领域中,使教育从那种凭借个人主观感受的单纯艺术指导的状况下摆脱出来,成为有规律可循的、经得住实践检验的一门科学。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论曾在世界教育思想发展史上起过重要的促进作用。
比较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思想,笔者感到研究学习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应该把握好社会背景与人物特性的关系、教育家的政治哲学思想与教育理论的关系、不同时代的历史人物相互之间的关系。既看到这些关系中的相互区别,又看到关系中的相互联系,只有在科学的比较分析中,才能真正认识人物的全貌,正确把握教育家理论体系的本质。
参考文献
[1] [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 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 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