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运用辩证法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作者:张希民




  如何把贯彻新课标、深化新课改落到实处,如何在历史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实现师生良性互动,把历史课讲好讲活,这个问题是广大中学历史教师急需得到回答的问题。笔者以运用辩证法评辩历史人物的功与过、辩论历史事件的是与非为例。
  
  一、精心设计辩论主题,严格掌握辩论原则
  
  新课改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听讲的学习习惯,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接受为积极参与,变重知识为重能力。那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呢?笔者认为让学生运用辩证法展开历史问题的辩论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当然,要使辩论取得良好的、一举多得的效果,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辩论主题,严格掌握辩论原则。那么,适于用辩证法来进行辩论的历史人物与事件有哪些呢?
  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以来,在经济和文化方面,有掠夺也有给予,有流进也有输出,有破坏也有建设。一方面掠走了中国的大量金钱和资源,另一方面又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破坏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另一方面又带来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其影响是进步还是落后呢?洋务运动是成功还是失败?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但它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中国不仅从此有了一批近代化的大机器生产工厂,有了第一批科技知识分子,有了先进的生产方式,而且从此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即民族资本主义,并由此产生了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客观上加速了旧制度的瓦解和社会的进步。另外,如清末“新政”是清政府的进步还是反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黎明还是黑夜?新航路开辟是加速了世界一体化还是加速了对世界的分割?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是缓和了还是加深了?是战争狂人希特勒把德国推向战争还是德国的时势把希特勒锻造成战争狂人?
  显然,这些命题不仅能激发学生深入探讨的兴趣,使辩论因激烈而精彩,因高潮而昂扬,而且使学生展示了才华,张扬了个性,体验了快乐,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加深了对历史的认识。当然,在辩论中也会出现一些诸如强词夺理、以偏概全、有论无史的情况,为避免这些现象发生,必须严格掌握和遵守辩论原则。为了防止在辩论过程中强词夺理、以偏概全,教师要求学生掌握一个原则,那就是一分为二看主流,意思是不能为肯定我方的观点而绝对否定对方的观点,要本着尊重历史事实的态度,全面地、一分为二地阐述己方的观点,要在其主流是什么上下工夫,片面强调自己的观点就会因为缺乏史实依据使辩论苍白无力。另外还要掌握“论从史出”的原则,做到论出有据。
  
  二、掌握评价方法,一分为二看主流
  
  辩证法作为科学的方法论,不仅要求我们要全面地看问题,反对片面地看问题;同时还要求我们要发展地看问题,反对静止地看问题。那么,运用辩证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方法就是一分为二看主流。意思是既要看到其功或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其过或弊的一面,同时还要发展的眼光,把历史人物和事件放在历史的长河中,考察其对历史发展在客观上所起的主要作用。首先,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评价功与过的标准,强调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标准是看其在历史上所起的客观作用。什么叫功呢?凡是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或对社会进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客观上起促进作用的就是功。什么是过呢?凡是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或在客观上对社会进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的就是过。什么是功大于过呢?凡是对社会进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客观上所起的促进作用大于阻碍作用的就是功大于过。其次,教师要选择有代表性的人或事做示范性评价,使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具体方法。
  笔者以评价开凿隋朝大运河为例,首先,教师给学生出示一首唐诗:
  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接着,指出诗人提出了对隋炀帝的评价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隋炀帝这个历史人物呢?要求同学们把功与过分别列举出来。功:开凿大运河,客观上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过:(1)营建东都洛阳;(2)严刑酷法;(3)三次进攻高丽。这些使广大农民的徭役、兵役、经济负担大大加重。很明显,隋炀帝的主流是过而不是功,所以对隋炀帝这一历史人物的评价是过大于功,是个有名的暴君。其后,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辩证法来评价开凿隋朝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利: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弊:加重了隋朝农民的徭役负担。
  很明显,开凿大运河这件事的主流是利,所以对开凿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的评价是利大于弊,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对后世产生积极而深远影响的工程建设。最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练习,由学生自主选择一位所熟悉的历史人物,运用辩证法,即一分为二看主流的方法和正确的功过标准来加以评价,看一看评价结果与从前的主观认识是否一致,谈一谈自己的体会。最后由教师给予点评,这样就打开了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重在培养能力的新局面。
  
  三、确定好的评价主体,是非功过皆典型
  
  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对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产生浓厚兴趣,只学会评价方法是不够的,还要确定好的评价主体。适于用一分为二法来进行评价的历史人物应该是那些学生在形象上较熟悉,但理论上又较模糊,是非功过明显的典型历史人物,这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这样的历史人物主要有:(1)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唐明皇、康熙、乾隆等人。这些人都是功过鲜明的封建皇帝。(2)岳飞、文天祥、于谦、史可法等,既有对腐败帝王尽愚忠的一面,又有保国为民、符合人民利益的一面。(3)康有为、克伦威尔、拿破仑等,他们都是资产阶级领袖,都有反对封建专制推动历史进步的重大历史功绩,但也都有复辟封建专制统治的一面。(4)陈独秀、毛泽东、斯大林等。他们都是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有着不朽的历史功绩。诸如此类,都需要运用辩证法把握其主流,这样才会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同理,适于用一分为二法来进行评价的历史事件有:(1)万里长城、金字塔、罗马圆形大剧场、大运河等大型古代建筑工程。这些工程的兴建一方面给当时的劳动人民造成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又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文化遗产。(2)春秋战国的争霸战争、古罗马对外扩张战争、拿破仑的对外扩张战争等,这些战争都分别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后果。如拿破仑对外战争一方面有侵略他国的不正义性,另一方面又有扫荡欧洲封建势力的革命性和进步性。(3)鲜卑、匈奴对西晋的进攻;辽、金对宋的进攻;蒙古对南宋的进攻;后金对明朝的进攻等。这些都是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贵族对较为先进的中原地区发动的进攻,其结果一方面给当时中原人民生活及先进生产文化造成冲击与破坏,另一方面又促进了落后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同时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4)儒家思想、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创立。这些思想体系的创立一方面严重束缚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是统治阶级统治和奴化人民群众的精神工具,另一方面又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人为善等。此外这些思想和宗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
  总之,通过运用辩证法来评价和辩论历史人物与事件,一方面使学生在收集、整理、运用历史资料组织语言论证观点过程中,学会了自主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方面在与其他同学分工合作过程中体验并学会了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另一方面让学生展示了才华,张扬了个性,体验了快乐。此外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运用辩证法,不仅可以实施新课改,而且可以优化新课改。
  
  (责任编辑 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