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英语语法教学改革新探
作者:周凤玲
一、正确认识语法教学的作用
我国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这种状况形成的根源是外语教学界轻视了语法在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其作用是语法教学改革的前提。传统的英语教学几乎把语法作为教学的中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因而遭到摒弃,代之而起的是听说法、认知法、交际教学法等。由于这些新的教学法是在否定传统语法翻译法的基础上产生的,人们在热衷于新的教学法时,对语法教学矫枉过正。多数教学理论是建立在这样一个观点上的:语言是习得(acquired)的而不是学得(learned)的,在习得母语时,语法教学似乎并不重要。但外语习得不同于母语习得,母语习得的语言环境是自然的、无限的,而外语习得的语言环境是人为的、有限的。
听说法认为语言习得是一种语言习惯的形成过程。在外语习得时,学习者只有通过对目的语的句型进行反复记忆、模仿、操练,才能形成新的语言习惯。认知法认为语言习得是一种语言规则的获得过程。外语习得中的学习者必须有意识地识别目的语的规则特征,通过一系列的假设和验证才能获得目的语的规则系统。实际上,无论是习得句型,还是习得规则系统,都包含了语法习得。交际教学法认为外语习得是一种外语交际能力的获得过程。通过对各种交际能力模式的比较,我们发现无论哪种模式的理论,都认为交际能力包括语法能力。Canal和Swain的交际能力指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交际策略能力。Bachman的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其中语言能力包括一整套在语言交际中使用的具体知识成分,即语法系统。可以看出,语法在外语习得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上世纪80年代一些美国学者一次实验研究表明,由于在教学中摈弃专门讲解语言形式规则的语法课,母语为非英语的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引人注意和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无语法的教学,无论是以理解为基础的,还是以交际为基础的,只能导致蹩脚的、不合语法的洋泾浜式的外语。”因而语法的准确性是重要的,它标志着学习者的能力。
二、探索新的语法教学方法
教学大纲规定:英语语法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重点掌握英语语法的核心项目,提高学生在上下文中恰当运用英语语法的能力和运用英语的准确性,使学生对英语语法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并能借助英语语法知识解决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为了达到新大纲的要求,语法教学应该改变将语法知识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的做法,将语法知识和语法能力结合起来,将语法和语用、语篇结合起来。基于此,针对目前语法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语法教学应该采取一些新的策略及教学方法。
1.系统讲授,突出重点、难点
语法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其自身的结构和系统,要使学生全面了解这门课的内容,系统讲授是必要的。教师要广泛参考有关语法书籍,归纳总结一些共同规则,同时对不同观点作适当比较,使教学既体现传统,又反映语法发展的趋势。教学的重点就是核心语法项目,即进行语言表达必须遵循的一般规则。至于难点,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形式难。如各种疑问句,既涉及疑问词的选择,又牵涉词序的改变,以及动词词形的变化等。二是意义和用法复杂。有些语法项目形式简单,但其意义难以描述,所以学习起来困难。如冠词的形式非常简单,又无变化,但用法却非常复杂,往往成为学习的一个难点。攻克了重点和难点标志着语法教学的很大成功。
2.改进教材,活化教学内容
现时的语法书通常以树形结构编排,即:在主干的语法项目下有若干分枝项目,每一项目略加解释后,列出数个孤立的例句。一些教材在每一章节的规则讲解后附上适量的练习。这样的语法书着重于语言形式与含义的分析,很难顾及到语用性。如果教师拿这样的语法书来照本宣科,势必让学生走进死记硬背语法条条的陷阱,不但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了加强语法教学内容的语用性并激活学生的认知能力,首先应该改进语法教材,选择真实的语言材料,把语料的分析和讨论作为编写重点,避免理论的堆砌,建立活化语法教学的认知环境。同时,教师在语法教学时可以将语法书上的语法项目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真实语言材料结合起来,让教材反映真实的社会,这样既弥补了语法知识无法体现语言的语用性所造成的不足,又从认知内容上活化了语法教学。真实的语言材料,指具有语言上下文的材料,而不是孤立的词或句子。这样的语言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声像资料以及电子教材。而所有这些真实的语言材料都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教学要求等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改编,要具有针对性。如学习冠词时,可让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分析其中冠词的不同用法。认知心理学认为:环境信息输入到大脑中枢并在此进行信息编码、加工,然后产生出相应的行为。可见,所输入的信息与所产出的行为是相关的。如果输入的信息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或实用性,当它到达大脑这一中心加工器时,便会产生出兴奋的情感,最后输出活跃的思想与行为。选择真实的语言材料,改进教材,将语法规则与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导致这样一个兴奋点,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化语法教学。
3.改进教学模式,活化课堂教学
在教材中及课堂教学中选择真实的语言材料,从认知的角度为活化语法教学打下了基础。但是,如果教师仍沿用老一套的教学模式,仍难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对于语法教师而言,重要的是在结构分析与规则讲解的同时,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将语法规则与社会交际结合起来。这样,既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达到了语法教学的语用性目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所有的活动可以分为单一强化型和社会交际型两种:第一种是初级阶段的活动,即教师在介绍了某一语法规则后,围绕这个规则做一些简单的、重复率较高的练习,以强化学生对这一规则的记忆。第二种是熟练阶段的活动,指学生在掌握了语法结构后,进行一些联系社会现实的交际活动,从而培养他们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这样的活动有很多,如:角色表演、辩论、叙事、自由语篇写作等。目前的语法教学侧重于第一类型的活动,这种活动只利于熟练地掌握语法结构,却无助于日常交际中的应用,而且它的形式过于单调,难以提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当在第一类单一强化型活动的基础上,加强第二类社会交际型活动,尽可能地将课堂内的学习与课堂外的语言运用紧密联系起来,通过不同的课堂活动来模拟实际生活中的交际情景。这两种类型的活动不但可以顾及前期的句型结构活动,又可实现语法和语用的结合,活化课堂教学,很好地提高学生运用语法指导语言交际的能力。
4.改变课堂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国的英语教学改革已经进行多年,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改变课堂教学观念,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活动。首先改变观念,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做一个全局的把握者和引导者。具体的教学方法除了上面提到的加强课堂活动以外,教师和学生换位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的做法是:教师在每次课结束前宣布下一次课要学习的语法项目,让学生在课下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写好教案;下次上课时由一组学生的代表作为主讲上讲台讲课,课堂教学方法和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安排;这组学生对指定的语法内容讲授完毕之后,其他小组可以提出补充或质疑;在学生发言之后,教师则做最后的总结,包括:对授课内容及同学发言的补充、修正,对授课方法的点评,对学生质疑的解答,等等。同时,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学生授课情况以及课堂时间来把握整个课堂情况。这种方法使得每个学生都要亲自动手搜集资料,开动脑筋,还要共同探讨好的课堂设计,所以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潜能,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Celce Murcia,M..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Rowley:Newbury House,1991.
[2] 李桔元.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的特点及教学对策.高师教育学刊,1997(2).
[3] 吴益民.语法在EFL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外语界,1997(4).
[4] 李晓.活化语法教学的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6).
[5]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责任编辑 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