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英语自主学习的限制因素探析

作者:杨 梅 杨丽华




  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又称自我指导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学习者自主 (learner autonomy),是一种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现代学习理念,也是目前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自主学习“不仅对西方语言学领域的探索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更引起了国内英语教学界的思考和讨论”(郑敏,2000)。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纷纷投身到自主学习的研究中,做了一定的探讨分析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二语习得研究的不断深入,体现素质教育及持续学习理念的自主学习研究还会有明显上升趋势。本文旨在分析自主学习中的几对主客观因素,以便促进其深入发展。
  
  一、教师权威
  
  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教师是指导者,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严格控制着整个课堂。学生的行为受教师控制,教师是示范者、知识的源泉,学生不断地模仿教师学习,教师不停地改正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教师主要是教育角色,具有很强的权威性。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师的这种权威性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因为教师的权威性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更习惯于依赖教师。因此,教师对于现阶段英语自主学习能否顺利开展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教师自身的自主性不能得以提高,没有“授人以渔”的本领,又怎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为了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应该把人力条件和物力条件并重考虑。目前,有的学校通过建立自主学习中心,在实践中培训教师,培养教师对教学组织、课堂活动、学习策略等方面作出决定和独立行动的能力。
  实际上,良好的师生关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因为师生关系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有安全感的教学气氛和成就感的自我观念。教学气氛主要取决于班集体的“人格”,这种集体人格是集体成员互动的结果,安全感的气氛是轻松、合作、温暖的气氛。学生的有效学习要求集体人格中的威胁应降到最低点,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最优化的学习情境。相反,班级人格中任何使学生感到羞辱、苛刻、责难、轻视、贬抑个人价值的,都会干扰学生的学习。成就感的自我观念的主要特征是积极的学习成功体验,是对学生自我价值的肯定,而标准过高、要求过严的传统严厉的教师形象、行为及教学方式很容易挫伤学生的成就感。因此,网络环境资助学习的大环境下,英语教师应防止传统的教育理念在头脑中的石化,与时俱进,及时转变观念,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业务知识水平,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做好服务。
  但是,在另一方面又出现了问题:忽视教师的权威性,怎样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师的权威性与教学效果有较强的正相关。“教育的效果,随着教师威信的高低而转移,教师威信越高,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好。……由于教师有威信,使得学生对来自教师方面的影响产生一种积极肯定的意向。”(章永生,1996:427)教师的权威性是传统教学中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保证。此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Ur指出:“学习者常常在教师压力的促进下学习:他们愿意下工夫做功课仅仅是因为是你让他们做的,认识到你提出这项要求的权威性和权利,信任你的意见。总体上,年龄越小的学习者越需要这类权力型练习,成人则需求小些;但即使是成人也更愿意接受一种诸如‘我要求你们在星期五前完成这项作业’这类清楚的要求,而不愿那种低调的要求,如‘尽力做吧,什么时候做完什么时候交给我。’……过分强调学习者的自由和自主而缺少相应的教师提出的权威性要求会导致明显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成效的降低,而且常常还会引起学习者的不满。”(Ur,1996:279)
  如果没有教师的权威性,学生的惰性和散漫性就会弥漫开来,同样会极大地影响自主学习的效果。
  
  二、独立与合作精神
  
  由于中国学生不爱参与课堂活动,习惯从语法角度学习英语,他们常被西方学者称为“静悄悄的”学习者(Volet & Renchaw,1996;Lee,1997)和“以教科书为中心、孔夫子式的学者”(Dirksen,1990)。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的学者们做了大量研究与实践,以提高我国英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激励他们在学习中更独立,更具合作精神(如Zhao,2000;Lee,2000;Mckay,1994;Strong,1992),这些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国内英语教学的发展。但最近的研究表明,中国当代学生在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之后,依旧极度缺乏语言学习策略与交际能力这一点,仍是困惑师生的一大难题(Zhao,2000;Zhang,2000)。中学阶段以语法为中心的传统英语教学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在课堂上,他们习惯于以学到多少语法知识为尺度来评价该课堂的有效度。往往只有当教师在课堂上解释了足够多的语法点后,他们才会觉得学到了知识。至于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如何采取更有效的学习策略等问题,他们或者根本没有觉悟到其重要性,而觉得没必要加以考虑。或者是明白其重要性却不知所措,不知从何处入手。找出一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精神,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他们的社交能力机会较少,较少接受同龄人的语言输出。事实上,大部分学生喜欢参加合作学习,在访谈和问卷中表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同龄人的语言输出,在课外小组集体学习中和课堂上参与更活跃,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及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合作学习中讲英语降低了焦虑,给予学生自由度,帮助他们摆脱哑巴英语,打破说英语的恐惧感,使他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同龄人的语言输出。在输出的过程中,同学们都踊跃开口,同时激发了他们学习新知识、扩大词汇量、增加阅读量的欲望。正如Swain(1995)指出,学习者对自己的目的语输出时会注意到他们所要表达的东西与他们所能表达的东西之间的差距,从而了解自己缺乏哪些知识,或意识到哪些东西自己仅是一知半解。从而使他们努力地掌握语言,使他们由过去凡事指望老师、依赖老师、被动接受过度转变到求助同学或者自主学习上来。
  
  三、学习与交际
  
  Widdowson曾经指出:“语言学习有两个方面,懂和做,即能力和行为。……在我正在谈论的方法结构法中,要求不同技能练习的那些活动是用以帮助巩固他们的语言知识的。这些都是用于帮助语言学习的措施。做从属于懂。但是,语言通常的任务当然是运用,你不会为了练习的目的而四处去讲一些句子,或者为了更熟悉某几种句子结构去读几篇散文。在普通的语言运用中,在涉及语言的通常活动中,我们总有些通过用语言的帮助才能达到的目的。懂从属于做。”(Widdowson,1990:157)“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Gethin,1997),学语言的目的是为了用语言,而要用它必需“懂”得它。怎样才能“懂”?当然是通过学习,外语学习具有学习性。“做”则是用外语来达到交际目的,语言的特征和用途则决定了语言的交际性。外语教学的目的无疑是要让学生能用语言做事,通过语言达到交际目的,也就是用外语做事,“Learning by doing”这是现代社会的需要。现代外语教学的许多理论,如交际语言教学、自然法、沉浸法、整体法等,都十分强调语言教学的交际性,提倡教学过程交际化。而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外语学习者大都缺乏语言环境,缺乏用外语交际的现实需求,同学问的交际需求可用更熟悉更便捷的途径——母语来达到目的。学生的外语学习基本上在课堂内进行,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过程。因此,要在我国大多数地方的现有条件下做到课堂教学交际化,调和学习性与交际性的矛盾,实非易事。
  法国著名教学法专家Calisson(转引自谢泳,1992)多次指出,外语教学过于侧重功能不现实,因为即使以功能意念为纲,课堂的交际顶多是模拟性质的,到了真实环境仍有一个适应、实践的过程。加拿大等国采用的沉浸法,把外语第二语言作为学习的媒介,用外语第二语言来学习各科内容,也存在一些问题。“还应该注意到这种通过媒介教学的沉浸法也不是完全成功的。看来学生在流利程度方面所获多于准确性……学生似乎既需要自然接触和参与,也需要正规教育。”(Widdowson,1990:15)如何使学生在语言的流利程度和准确性两方面都得到发展,也就是如何协调交际性与学习性这对矛盾,做到二者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结合的问题,成为困扰教师的又一难题。
  培养和发展“学习者自主”被认为和素质教育密切相关。在我们的一项调查中,有34%的学生认定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就是素质教育;有40%的学生认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各半;16%的同学认为虽然有素质教育的成分,却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这恰好说明了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培养和发展“学习者自主”有利于素质教育,但必须排除应试教育的干扰,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正如学生应该学会对他们自己的学习负责任一样,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也应该思考如何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条件负责。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 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