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试论学校形象的构建
作者:卢国强
学校形象是指校外公众以及校内师生员工对学校的总印象和总评价。它包括在学校组织运行的各种条件下“校园人”群体与每个个体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道德与纪律意识、待人接物的态度等方面的精神面貌,以及行为方式、工作成果所表现出来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学校形象反映了学校三个文明建设的总体状况,是公众对学校文化总的评价。学校形象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学生形象。学生形象是一种“产品形象”。它是学校形象最生动、最直接的体现。校风校纪的好坏,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学生身上一览无遗。学生不仅包括在校学生而且包括已毕业的学生,即校友。他们总是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方面,或为学校形象增光,或为学校形象抹黑。著名学者科南特说:学校的财富不在于它的设备和校舍,而在于一代一代人的质量。
第二,教工形象。教工形象是学校形象的重要因素。名校培养名师,名师创造名校。没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学校,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人们评价一所学校,总是注意评价它的师资队伍。因此,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教师的敬业精神、学识水平、师德修养,教师的人际关系、仪态仪表、言谈举止,都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程度上反映着学校形象。
第三,校长形象。校长形象是学校形象的关键因素。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内全面负责校内行政事务,对外代表学校。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更加精辟:要评价一所学校,先评价它的校长。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作为一个社会角色,其形象的好坏,不仅仅属于他个人,而是与一所学校密切相关。
第四,设施形象。设施形象是一种物化形象,是一所学校办学条件的好坏给人的印象和评价,主要指教学、办公设备、场地,如:办公室、教学楼、实验器材、图书资料、电化手段、体育场所等。虽然设备的现代化不等于教育的现代化,但是教育的现代化却离不开设备的现代化,设施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环境形象。学习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理论和实践都表明:优美的校园环境对人们的心理产生直接的情境作用,影响人的感觉、情绪和心境,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使人精神焕发;优良的校风对学校每一个成员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耳濡目染,就可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环境建设要突出艺术性、知识性、教育性。
学校形象就是由学生形象、教职工形象、领导形象(特别是校长形象)、设施、设备形象以及环境形象等五个基本要素有机结合形成的整体。
二、学校形象功能剖析
第一,学校形象是检测学校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形象是公众对学校的总评价。这包括着外部公众:政府教育行政管理机关、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学校所在社区领导与群众;内部公众:校内全体学生和一般教职工。不同公众对学校的不同印象,决定着他们今后的行为方向,对学校正常运作有着不同的影响。评估学校形象,就是评价一所学校的管理水平;学校形象缺陷,就是一所学校管理上的缺陷。改善形象就是调整学校与公众的关系,就是改善管理。
第二,良好的学校形象可以为学校创造发展契机。学校形象好,容易获得领导的重视、政策的倾斜、家长的信任、师生的认同,它可以优化和拓展学校生存、发展的空间,为学校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它是一笔无形的精神财富,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转换为有形的物质财富。
第三,良好的学校形象可以为学校增强教育能量。一所校风好、校容美、质量高、声誉佳的学校本身那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师生置身其间,在长期的熏陶感染中,行为得到规范,心灵受到陶冶,素质不断提高,相互之间产生正强化。良好的学校形象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在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往往会生成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健康的学校文化。组织文化一旦形成,师生就会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一股信念力量,向着既定的目标方向努力。当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学校形象被师生认同以后,就会以微妙的方式来沟通人们的思想,产生对目标的认同感,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量,把成员团结起来,使教育管理产生巨大的整体效应。
三、学校形象的塑造
第一,实力为本,质量取胜。学校形象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要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就要不断改善管理,优化这些要素,使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提高学校文化的整体水平。塑造形象需要传播沟通,但必须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而不是虚伪的吹嘘,夸大的宣传。一所学校怎样做才会有较好的形象?其基础和关键在于它是否在办学育人方面够一定的档次,有一定的质量。
第二,双向沟通,互惠互利。学校不仅要维护自身的利益,更要维护公众的利益,这就是互惠互利的基本涵义。只有遵循了互惠互利准则,才能实现学校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合作,才能为学校争取到各方面的支持,才能树立起为公众所喜爱的良好形象。学校管理的基本着眼点是学校的长远目标;塑造学校良好形象的目的就是保证学校在社会中长久的生命力,争取社会的长期支持。学校在塑造形象的过程中,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质量的人才,拿出高新科技成果,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赢得社会的支持。
第三,系统设计,持久有序。系统设计是指学校信息管理过程中对塑造形象活动要有长远打算,“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理想的学校形象作为整个学校组织追求的目标既是信息管理的起点,又是学校信息管理的归宿,它体现了学校的战略选择。为了实现这一战略选择,每一阶段的管理活动有不同的重点,也需要将塑形活动的总体目标细化成具体的计划和方案。持久有序是指学校塑形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注重平时的功夫,注意感情的积累,不应该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不仅如此,而且还要遵循学校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和程序。如综合运用各种传播媒介,使之相互配合相互协调;针对内外公众的不同状况,选择不同的信息传播时机与传播方式等。
第四,加强基础,特色引路。加强基础,指的是加强基础管理。无论层级式管理还是网络化管理,都需要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利,明确各岗位之间的关系。这是学校组织运行的基础,也是信息网络化传播的基础,离开了科学化的基础管理,学校运行混乱,学校内外形象也是混乱模糊的。科学地强化学校全部教育、教学活动的一般性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关键也是塑造学校形象的关键。特色引路,指的是一般性管理上水平之后,还要依据学校办学思想上的特色探索学校教学方式方法上的特色、课外活动上的特色、管理上的特色以及育人模式上的特色。这些特色也就是学校在各方面的优势,通过学校自我的宣传及社会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推广,会大大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起良好的学校形象,为人才培养优化环境,为学校发展赢得实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增添光彩。
参考文献
[1] 王铁生.现代学校管理之文化学研究.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2] 阎德明.现代学校管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 孙孔懿.学校特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 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