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物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作者:赵淑梅 孙立萍 汤文学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而言的,智力因素是决定人的认识过程本身的心理因素,一般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五个基本因素,在物理教学中还包括实验操作技能及其他能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决定人的认识积极性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态度、世界观等因素。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和实践活动,在认识活动中起着推动、维持和调节的作用,对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力水平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大量事实告诉我们,非智力因素对于人的成就起着重大作用。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对1520名智力超常的儿童进行了几十年的跟踪实验,最后,对其中300名男性中60名成就最大者和60名成就最小者进行了比较,发现这两组被试者明显的差别不在于智力,而在于他们的个性和意志品质。成就最大组的被试者,都有很强的进取心、事业心、意志顽强、做事谨慎。实验结果表明,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最需要的往往不是超人的智力,而是超人的热情、意志和信心。所以,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将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二、目前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现状
尽管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我们国家有些地区,许多教师对培养非智力因素的理解和实践的现状,以及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我国的基础教育存在着以学科为本位,忽视学生发展的现象,表现为:第一、重认知轻情感。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把生动的复杂的教学活动束缚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之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的非情感化是传统教学的一大缺陷。第二、重教书轻育人。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把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以教书为天职,以完成学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己任,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三、物理课程改革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目前,世界各国对物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都给予了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的专家和学者也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我国自2001年开始了大规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且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等这些新的理念,明确的规定了物理课程的具体目标,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也要重视“过程与方法”;还要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也体现了改革的核心是: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所以,为了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在物理教学中必须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师应转变以学科为本位,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观念,而应加深对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理论和实践的理解,把非智力因素培养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知识传授,发掘知识的情感价值和智能价值,对不同学习动机和态度的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做到知、智、情并重,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抓准时机,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处于青年期的中学生,影响物理学习的因素主要有:自我概念、成就动机、知觉能力、兴趣态度、价值观念以及父母的态度等。尤其是学习兴趣是物理学习的内在动力,是物理学习的保证。所以,物理教师应特别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重视在物理“入门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养成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教师应使课程的设置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物理学习感到轻松愉快。
3.诱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动机十分复杂,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学生的课堂学习动机集中反映在成就动机上。所谓成就动机,是指按个人意愿去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美的一种内在推动力,或者说是追求成就,希望获得成功的动机。动机是学习的本源,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那种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主动学习的行为。
4.通过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是学生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它对学生的学习及以后的生活和事业都是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坚强的意志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物理教学中意志的培养措施主要为:第一、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物理的社会意义,以及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影响,使自己的学习目的能持久地激励学习的意志。第二、从物理学习的点点滴滴培养学生的意志。例如:平时的作业、小实验、小制作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凡有布置,教师就要及时检查,促进学生好的习惯的养成;学生实验,要求学生按严格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不能听之任之,放任不管。通过这些具体的、有形的小事的锻炼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第三、利用榜样的作用培养意志。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感人的事迹,有许多可敬的科学家,他们以超人的意志战胜生活和工作中的重重困难,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发明家爱迪生为了寻找适合做灯丝的材料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他并不退缩,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终于成功了。居里夫人,克服早年生活的困难、中年丧偶的悲痛,在逆境中奋斗不息,以顽强的毅力为物理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都是中学生学习的典范,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些榜样激发学生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献身科学的意志。
5.通过科学探究培养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物理课程标准中阐明: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熏陶,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物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敢于怀疑、勇于创新、团结合作、乐于奉献的科学精神。
6.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正如《史记》所指出的:亲其师,而信其道。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熏陶学生,师生间建立一种亲密的、彼此信任、互相尊重的情感。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做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7.充分利用物理教学中的有利条件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1)物理是实验科学,涉及的物理现象或问题常比较生动、直观、新奇,内容本身就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如果教师注意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充分展示问题或现象的奇异性,并加强设疑或悬念,创设生动的情境,能把学生直接兴趣转化为对物理学科的浓厚、持久的兴趣。例如:初中物理中学习大气压时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托利拆利实验、覆杯实验等就可以达到这一目的。(2)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知识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这种密切联系,鼓励学生多做力所能及的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有成就,亲身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克服学习上的消极因素,树立“我要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决心。例如,学完照明电路后,组织参观和实践;学了电磁继电器后,引导学生研究生产或生活中低压弱电流控制高压强电流的实例,让学生体会自动控制的原理,启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创造能力。
8.广泛地开展各种课外活动,“以情促理”。开展各种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发展,而且由于学生亲身实践,体验创造的甘苦和欢乐,能增强自信心,能锻炼意志、能增强兴趣、能陶冶情操,能促成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建立。
总之,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航向。但是,人的培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重视智力培养的同时,一定要与智力发展等各方面相结合,在物理教学中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水乳交融地融汇在一起,寓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于物理知识、科学方法教学中,通过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乔际平.物理教育心理学.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3] 黄廷基.物理教学论.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