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双语教学的调查研究
作者:言志峰
广西百色市是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处山区,交通极为闭塞,造成了百色的贫困与落后。它是全国18个贫困连片地区之一。就教育而言,百色的教育基础尤其薄弱,英语教学水平及教育质量均落后于广西其他地市。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探讨百色市双语教学的实施。
二、双语教学的内涵及实施中面临的问题
1.双语教学的界定
双语教学(bilingualism education)源自双语现象(bilingualism)。双语(bilingualism)或多语(multilingualism)指某一社区或个人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从这个意义上讲,“双语”也包括“多语”(徐大明、陶红印、谢天蔚,2004:162)。双语教学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里用两种语言上课。这两种语言一种是学生的本族语母语,另一种是学生所在地区的通用语言(第二语言)或学生所学习的目的语(外语)。双语教学牵涉学生所学习的第二语言外语以及他们的本族语母语。布龙菲尔德(Bloomfield,1933)对双语下过定义:如果学外语学得如同当地人,与此同时又没忘却本族语,这就产生了双语现象,换言之,同时掌握两种语言,其熟练程度与当地人不相上下。“双语教学”实际上是一种以内容为中心(content centered)进行的教学。因此,所谓“双语教学”,就是使用两种不同语言进行学科教育的教学活动,通常是指使用母语进行部分学科教学,与此同时,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的目的在于通过作为传递信息工具的两种语言教书育人、授业解惑,促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中平衡掌握并运用这两种语言(叶新,2003)。在运用水平上,第二语言外语是学生的弱势语言,本族语母语是强势语言,双语教学关注的主要是“保强扶弱”。
2.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壮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从语音语法到思维表达都莫不表现出迥异的各自特色。壮族的语言文化背景与汉族的不同,与英语民族的差异则更大,加上壮族学生不仅要学习本族语,也要学习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因此,壮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不仅受母语壮语语言的影响和第二语言汉语水平的影响,还要受到壮语思维方式的影响。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壮族学生学英语的主要语言障碍和主要困难之一是其母语壮语的干扰和第二语言汉语水平不够理想(郭林花,2001)。所以,在相同的条件和环境下,壮族地区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相对汉族学生而言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追根溯源,这与壮族地区的小学普遍实行的汉语单语制教育及其导致的语言隔阂不无关系。就英语学习而言,广大的汉族学生是在TEFL(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的环境下直接通过英汉双语的比较和转换来掌握英语的;但对壮族学生来说,情况就复杂得多,他们必须通过壮汉英三语的比较和转换才能学会英语。汉语是他们学习英语的中介,而他们的汉语(包括书面语和口语普通话)功夫偏偏又不太过硬,这就必然加大了他们学习英语的难度(郭林花,2001)。
对百色市某一中学的学生(农村初中,初中二年级)英语学习情况(壮族和汉族的学生人数分别为142人和40人)的调查表明,他们的期末成绩80分以上的分别占9%和16%;60至79分的分别占47%和54%;59分以下的分别占44%和30%。对英语学习爱好的分别占17%和35%;学习态度一般的分别占45%和60%;不喜欢的分别占38%和25%。由于包括英语科在内学习成绩不佳而辍学的分别30%和19%。要缩短这种差距就得改革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根据壮、英、汉不同的文化差异,寻求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我国壮族地区这一特殊环境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促进壮族地区壮、英、汉三种语言的教学的有机统一(陈丽勤,2002)。
(2)可行性
由原广西右江民族师专英语系陈丽勤副教授主持的国家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中心资助金项目1999~2000年立项课题第63号——《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构建壮族地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效:(1)学生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2)语言知识综合测验成效显著。(3)学生整体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
这个项目可以说是双语教学的体现和反映,这就为我们实施双语教学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做法。
3.实施双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关资料表明,百色市实施双语教学存在以下主要的问题:教育投入不足;生均公用经费少,农村中小学校公用经费几乎是零,经费运转十分困难;基础教育欠债较多;由于投入少学校危房多,校舍不足,办学条件仍很落后;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教学质量仍然较低。
三、实施双语教学的对策
1.改善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
百色因自然条件而贫困落后的情况,已经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1996年秋,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决定,由广东省和广州市共同对口帮扶百色市,实行“造血扶贫”即帮扶的重点是发展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增强“造血扶贫”的后劲:从1997年以来,广州市帮助百色市兴建希望中小学和培训中心240多所,这些学校惠及全市80多个镇,让7万多名百色儿童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除利用外部力量,百色市政府仍然要加大扶贫的力度,特别是改善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彻底改变百色基础教育落后的局面。
2.培养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师资队伍
(1)转变观念
长期以来,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生活在百色这片土地的人们相对贫困。贫困包括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而精神贫困比物质性贫困更为可怕(李玉田,2002)。从本质上来看,精神贫困是思想观念落后的表现。因此,要摆脱贫困落后的局面,必须转变观念。而对于教师而言,转变观念包括思想观念和教学观念的转变。
这里大部分的中学英语教师持有这样一种思想观念:由于地处边远山区,信息不灵,交流也受限制,缺少与外界沟通的条件。于是乎,便是得过且过,不思考如何提高教学;有的教师有“等、靠、要”的思想;优秀教师者,或调往他处,或下海,或改行。转变思想观念就是从实际出发,艰苦奋斗,身体力行,乐于奉献。当然,这不只是停留在口头,而是要付诸实际行动。
百色市英语教学重视书面,忽略听说;重视知识,忽视能力;忽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忽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要真正实施双语教学,就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英语听说读写的应用能力,重视英语与学科的双向渗透,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运用英语;双语教学不单纯是我教你学,而要以英语交际为实质内容,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合作、协商的交际关系,以英语为媒体,教师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积极地参与双语教学活动,以使师生之间形成良好互动的教学氛围。为此,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手段,转变旧的、过时的教学观念。
(2)加大教师培养的力度
位于百色市区的百色学院一直是百色市教师培养的中坚力量。为此,加强百色学院的英语师资队伍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自从2001年来,在广东省和广州市教育部门的努力下,百色学院一批英语教师到华南师范大学做访问学者。到华南师范大学做访问学者的英语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手段通过培训的形式让更多的中学教师得到实惠,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和英语教学的先进理念,从而,实现“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近几年来,在“爱德”基金会的帮助下,一批批中学英语教师走进百色学院接受外教的培训;在国家贫困地区资金的帮助下,一批批初中英语教师走进百色学院接受更多更好的培训。通过培训,这些英语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掌握了广博的系列知识结构、扎实的英语基本知识和具备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并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禁忌习俗、词语概念和体态语言等有关知识,能顺利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做到语言得体,理解正确。这些都是双语教学者必须具备的。因此,一位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这不仅是对观在的教师,也对未来的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成为一名新世纪的合格教师,必须迅速提高自身素质,成为能够熟练运用双语进行教学的新型教师。
参考文献
[1] 徐大明,陶红印,谢天蔚.当代社会语言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 叶新.双语教学的实质及在现代中国的两种现象.山东外语教学,2003(3).
[3] 郭林花.壮族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文化障碍及其对策.民族教育研究,2001(2).
[4] 陈丽勤,农谷苓,韦筠,潘茹慧.拼读入门全面训练——构建壮族地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实验专题研究报告.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2(1).
[5] 李玉田.贫困的叠加性与反贫困——广西百色反贫困研究之二.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2(4).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