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方法探究

作者:代加雷




  学校体育教学作为一种发展与培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过程,其终极目的是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手段的采用都应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从根本上讲,就是通过以体现以学生为本为主旨的体育教学建构完整的主体,把学生发展成为完整的主体作为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然而目前的体育教学现状颇令人深思,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仅仅把学生看作对象和客体,特别是在教学方法上的表现不能满足现代体育教学的要求。体育教育至关重要的任务是紧紧把握时代精神对体育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合格的主体。要完成这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观念,实现从传统体育观向以人为本的体育观的转变。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是对传统体育教学的继承和创新,既保留了传统体育教学中那些正确反映体育教学规律性的特征,又有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特征。笔者通过多年的体育课教学实践,认为以人为本的体育课堂教学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要注重教学目标的确立
  
  学校体育的目标既为学校体育的实际工作的导入大体确定了方向,又为以后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评价提供参考框架。学校体育必须尽力发挥自身特有的有利作用,方能确立自身的存在价值。因此,学校体育的功能,尤其是它的独有功能,就成了制定学校体育的目标必须要参照的重要依据;学校体育目标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它必须在“对学生的身体教育”方面多下功夫。成功的学校体育工作离不开对教育对象本身特点的了解。就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而论,要想努力做到“百战不殆”,除了“知己”还须“知彼”。所以,学生的成长特点,尤其是身心发展特点是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主要依据;培养合格的人是相对社会需要而论的。学校体育工作所培养的合格人才,归根到底是一种具有符合社会所需质量和规格的人才。因此,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不能脱离社会需要。
  
  二、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要注重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往
  
  在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整个体育教学活动是对象化活动与交往活动的统一。对象化活动是学生自身发展的根本,交往活动是学生对象化活动的前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活动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独立活动,它与教师的作用之间还存在某种交往关系,能否正确地处理这种关系,是学生体现主体地位的关键。从整体上说,师生之间的交往关系,是一种主体与主体间关系。教师和学生都是通过共同的中介性客体而结成主体与主体关系的。这种关系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人格意义上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着交往教学论提出的对称的交往形式。师生在这种交往中,不分高低和上下,都具有完整人格的尊严,不允许教师支配学生,也不允许压制学生,这是一种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教育意义上的关系,由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交往双方在以人为本上存在着差异,因此师生之间的交往,在以人为本上是不平等的,亦即交往教学论所说的“补充的交往形式”。师生交往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师要激发、引导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和完善学生的成熟度,使得学生的主体性不断得到增强和对教师的依赖性逐渐减弱。
  
  三、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要注重课堂民主建设
  
  在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学生为本发展的基本前提和条件是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营造出的一种活泼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着两种典型的师生观:一种是专制主义的师生观,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夸张到沸点,学生时时处于被动、压抑状态,没有自主性和能动性,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另一种是放任主义师生观,在实践中和方法论上,把学生主体作用推到极致,排斥了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教师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了教学效果,更影响了以学生为本的发展。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观是一种将传统体育教学中两种对立的师生观进行整合的观点,指的是师生双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尊重民主性的原则,相互尊重,彼此信任,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善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相容的关系的教学观。它认为师生关系应以民主平等为基本原则,是严格要求与挚爱关怀的有机统一。严格要求是对人尊重的最重要的表现,也是教师对学生和社会未来发展负责的体现。而对学生的挚爱信赖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身价值与地位的被充分认可与肯定,从而使整个体育教学过程焕发出积极进取的精神活力。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的民主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教学变成一种民主的活动,教师有意识地摆脱知识传授者、真理掌握者的权威地位,使课堂教学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境中展开。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提倡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课堂充满师生互爱、互相尊重、教学民主、以情激情的画面。在这种情与情相融、心与心相碰、教与学相长、教与学互促的情境中,学生的主体意识才会有形成的“土壤”和生长的“养分”。二是要实现民主意识的渗透和学生民主思想、民主精神、民主参与能力的培养,以民主化的教学精心造就一代富于以人为本理念的新人。
  
  四、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要注重活动与实践的结合
  
  活动是主体存在和发展的方式,是以学生为本的生成机制和源泉及赖以发展的中介,相对于其余教育分支学科,整个体育教学活动可谓是对活动性的充分凸显。其与无目的、无成效的“动作”、“操作”、“行为”的含义不同,它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是通过认识、改造客观世界满足主体需要的过程。以学生为本不是主观自生的,是活动生成、活动赋予,并在活动中发展的。以学生为本的体育活动与实践教学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就是要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因此,体育教学必须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把教学视为构建学生主体的对象化活动。教学过程要求学生由主动经验和探索的活动发现知识的由来和关系,要以外部的实际操作和内部的思维操作相结合、相作用的完整实践实现认识的深化,使教学认识活动成为能动的、发展的过程。要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地将外在的知识、技能“据为己有”,要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地将已有的综合素质表现出来。以学生为本正是通过内化与外显的无数次交替而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的。
  
  五、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学校的整个体育教学与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相隔绝,这也必然使得学生思路闭塞、视野狭窄而不谙世事,难以适应复杂变化的开放的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应注重时空的开放,一方面表现在学校内部的开放,即在以班级为中心的情况下,进行不同年级间的交流;在以课堂为基本的教学单位的情况下,使课堂走向开放,使教学在学校内部走向开放。另一方面表现在体育教学与整个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上,要求把学生从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通过课外、校外体育活动及参加群众体育活动和竞技运动,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和思维,从而加速以学生为本的成熟过程,缩短学校与社会的差距。
  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还应注重学生心灵的开放,表现在学校体育内部应具有开放的教学观念,确定培养开放型体育人才的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建构开放的体育教学体系,选择和运用开放式的体育教学方法和途径等等。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还表现在学校内部应具有开放的运作机制,对整个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过程进行宏观调控。一方面是教学知识信息的开放,及时引进人们密切关注的各种体育赛事及信息问题,使学生在探索和讨论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策略。此外,充分考虑潜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建立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有机统一的大课程体系,使课程的知识信息呈现开放的姿态。另一方面是教学方法的开放,通过活化教材,使教学方法丰富多彩,在多途径的教学方法中,强调启发与诱导,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中,构建自己完整的人格。再一方面是教学资源的开放,集学校、社区和家庭的人力、物力,为教学活动所用,使教学资源最大化,从而也有助于学校体育与群众体育的链接。总之,这种开放性的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既为以学生为本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部环境,也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既有助于以学生为本有序、稳定的形成,也有助于加速学生主体的社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王兴波.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应以人为本.教育与职业,2006(35).
  [2] 王红霞.谈谈体育课程整体改革.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03).
  [3] 陈空清.“以人为本”教育观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03).
  [4] 黄迎春.“以人为本”高校体育教学新理念.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3).
  (责任编辑 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