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汉语文化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
作者:李 华
一、英文写作中的汉语文化影响
学生在用英文写作初期,文章中的错误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受母语的影响,由汉语思维造成的,作文实际上成了汉语写作的英文直译版。从英语语法角度来看,学生词、句的运用及产出的语篇很多并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1.词语的选择
语言具有民族性。不同民族的词语具有各自的民族文化内涵。由于文化差异,英汉词汇的概念意义、联想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的不对等会导致英语表达上的词不达意。
(1)概念意义不同。概念意义,指的是语言交际中表达的关于逻辑、认知或外延内容的基本意义。对概念意义的理解通常不会因人而异。但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两种语言文化中并不总是同时具有相同的概念。这种缺失很容易造成用汉语母语系统生搬硬套。比如,学生毕业是要“安排工作”的,所以写成英文就成了“arrange a job”,可是此“安排”却非彼“arrange”。
(2)联想意义不同。联想意义,指的是通过情感联想使词的一种意义成为交际参与者对该词另一种意义的反应。联想意义的不同体现在下述方面。
①内涵意义不同。所谓内涵意义,指的是附加在概念意义上的,通过语言所指事物传递的那一部分隐含或附加联想意义,即词的“所指”内容具有的某种交际价值。英汉两种语言中,概念或理性意义,即所指意义或认知意义,和内涵意义基本相同的词语并不少见。例如,“蜜蜂”和“bee”就不仅“所指”相同,而且内涵意义也基本相同,都喻指勤劳。但概念意义相似,内涵意义相异的词语也比比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公牛”(bull)仅仅是一种动物而已,即使可以对“a bull in a china shop.”顾名思义,但对于这个说法的生动性却体会不深,因为汉语文化中对于“公牛”几乎没有联想意义产生。
②情感意义不同。情感意义是附着于词汇概念意义上的,它通过词语的概念、内涵、语调和言辞等表达的关于言者或作者的情感和态度,最能体现出交际参与者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例如,英语的“we”及其宾格形式“us”和所有格形式“our”,一般认为具有包含或不包含受话者的意义,在汉语中分别用“咱们”和“我们”来指称,显然,一个含混,一个明确,而且“咱们”往往蕴涵着亲密关系的情感意义。
③反映意义不同。反映意义指通过与同一个词的另一意义的联想来传递的意义。例如,“He forgot the judge in the father.”中的judge和father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法官”和“父亲”,而是通过修辞上称做转喻的类象征功能而分别喻指“法官的职责”和“父爱”。正因为词语中蕴涵着色彩鲜明的反映意义,两种文化中才有相似或不同的委婉语和禁忌语,以减轻或回避词语的消极反映意义。例如,“be with God”和“去见马克思”是相似的委婉语;而“老”这个词在中国含有尊敬之意,如“许老”或“老许”。然而,在英美国家,人们忌讳用“old”这个词,称老人为“seniors”或“senior citizens”;“敬老院”不叫“old folks home”而叫“retirement home”或“retirement centre”。残疾人也要求受到社会的尊重,希望人们称呼“the handicapped”或“the disabled”而不是“the crippled”。
④社会意义和搭配意义不同。社会意义指关于语言运用的社会环境的意义。引起的写作问题主要表现是:大段的一般用语中不适当地夹杂文语、俚语等。搭配意义指经常与另一些词同时出现的词的联想来传递的意义,或指适合在某一上下文中的意义。文化的差异使得两种语言中概念意义一致的词搭配在一起并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表达,是写出来的英文句子成了汉语的搭配。例如在词汇的搭配上,两种语言都有“获得知识”这一概念,而直接把中文直译过来,多为“get knowledge”或“gain knowledge”,而不是英文可接受的地道用法“acquire knowledge”。这一错误用法的原因很多,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可对应汉语“获得”这一概念的英语词汇很多,而且各词汇之间搭配上有差别。
2.结构的差异
(1)词法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介词、冠词、连词的遗漏等方面。冠词是英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并有定冠词与不定冠词之分,而汉语中却空缺这一项。因此英语写作中常常遗漏冠词。例如,“Today is first day of this term”中忽略了定冠词the,无意识地就把汉语的习惯移人英语中。此外,英语中很多不及物动词要与介词搭配才能表达相应的动作,而汉语中却空缺这一项。因此,写作中介词的遗漏也很常见。例如,“I came university with curiosity.”。同理还有连词和代词的遗漏。
(2)在句法上,英语句子注重形合,有严格的形式并且词类、语法成分严格对应;而汉语注重意合,多靠词义、词序、虚词来表达含义。英语中代词的宾格形式、动词的时态,名词的数等规则在汉语中都是空缺的,因此受汉语系统的影响,英语写作中写作者倾向于忽略英语句子中的形式而写出“I think I talked to he so loud.”的错句。
3.谋篇布局的差异
中西方价值观念差异,语言模式也存在差异。英语线性思维方式主导下的语篇模式通常是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个别,并偏重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对客观现象挖掘较充分,并以此组织设计段落情节,文章篇章结构层次感和独立性较强,且内容多围绕一根主线展开:开头点题,先陈述段落的中心思想,往往饶有风趣,吸引读者注意;而后分点说明展开题句,并为以后段落中增加其他意思做好准备;结尾照应开头,概括全文,强调感人。每一段落都有一个中心议题(常常放在句首),告诉读者这一段落要讨论什么内容。汉语螺旋型思维模式影响下的汉语语段特点是字斟句酌,较为严肃,常习惯于通过多种对比方式来对中心意思作螺旋型的重复,倒叙、插叙较多,这种迂回阐述的表达方式与西方专门性语段修辞模式有所不同。
英文篇章最重要的一环在于段落的展开,必须根据主题句,主导思想内容等来确定最恰当的写作手法,而采用何种手法既要考虑该段落的目的和作用,又要考虑其扩展方式和选取细节,还要考虑细节、材料的排列方式和顺序,以使段内各句彼此衔接、连贯。中文篇章讲究总体布局,开头、主体、结尾要求统一考虑,使之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好文章的开头多种多样;主体部分层次的调配方式依据体裁也不尽相同;结尾,即所谓的“收笔”更是直接影响文章的质量。
二、教学中要关注英汉文化差异
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有机载体,因此应寓文化教学于语言教学之中。胡文仲教授也曾指出:“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加严重,因为前者容易造成外国人与中国人之间感情上的不愉快。”一个对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了解越深刻越细致的人,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从而有效地克服汉语文化对英语写作的影响。文化的导入可借鉴下列方法:
1.概念导入
在教学过程中对有碍于理解和交际的词汇、短语和句子尽可能地导入必要的相关文化知识,其重点是导入有关词汇的文化因素和有关课文内容的文化背景知识。此外,开设“英语学习背景知识”、“英美概况”、“交际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等选修课可系统地介绍英美文化的概况及全貌,使学生对英美等国的文化背景有一个全景式的印象
2.差异比较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在英语教学中可分析比较英汉语言在词汇、句法、思维方式与习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规范等方方面面的异同,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性,增强英语思维的意识,从而减少学生写作中对汉语文化的习惯性依赖。
3.实践操练
一些具体的语言实践,如观察、看录像和电影、阅读英语文学作品等可以为学生提供文化的生动画面,帮助他们具体、形象、深入、全面地了解英语文化背景,从而减少使用英语时汉语文化的干扰。
还要注意,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时要有所针对、有所侧重,不能一概论之。如何导入,先导入什么,后导入什么,要遵循“适时适度”和“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犹不及。
总之,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学习语言必须学习文化。英语语言的有效交际不是“中文的思想+英文的形式”,而应是“英文的形式+英文的内容(文化)”。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 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