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的作用与方式

作者:郗 波




  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进行评价,既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一种手段,也是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一个前期过程。对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评价,主要是对一定时期的思想政治表现进行评价。评价中要根据培养目标以及不同阶段的培养要求,制定出奖惩办法和条例。依据这些办法和条例,来衡量受教育者的表现,确定奖惩,而以奖为主,以利于受教育者本人和群体的整体进步。具体的评价内容包括工作学习成绩、党纪团结或处分、社会工作成绩、组织活动出勤情况、集体观念、参与公益活动态度、思想品德修养等等。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评价可分为对其个体和群体的评价。首先是对受教育者个体的评价。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进行评价,既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一种手段,也是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一个前期过程。对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评价,主要是对一定时期的思想政治表现进行评价。评价中要根据培养目标以及不同阶段的培养要求,制定出一套奖惩办法和条例。依据这些办法和条例,来衡量受教育者的表现,确定奖惩,而以奖为主,以利于受教育者本人和群体的整体进步。其次是对受教育者群体的评价。对受教育者的群体评价主要是依据对个体评价的基础综合进行。从内容上来分,可以就整体评价,也可就群体中的某一层次受教育者进步程度进行评价,还可以就某一项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对整体进行评价。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的方法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的方法很多,主要的方法有:
  (1)文献法。参考被评价单位的工作档案、日志、工作总结、音像资料等材料,索取各项活动的原始记录、统计数字,从中提取所需要的部分。
  (2)汇报法。由执行评价的工作人员,直接听取被评价对象本人或直接上级、下级、同级工作人员的汇报。这种评价方法,可以直接、正面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测评。
  (3)座谈法。召开不同类型的、不同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可直接听取与会者对本单位工作的评价;也可以通过某种专题讨论,间接反映被评价单位工作效果。此种方法和文献法一样,主要用于对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进行评价,但也可间接测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4)问卷法。采用这种方法调查覆盖面比较宽,完成速度比较快,便于归纳整理。问卷所设计的“提问”要准确,“假设”要明确,表格要精练,要适应填写问卷人员的文化程度。问卷前面要加有指导语,引起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较难回答的放在后面。如果问卷是封闭型的表格,可以有排列式、选择式、是非式、填充式等。根据实际需要,无论是对被评价对象本人,还是他的工作对象,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5)参与法。评价工作执行人员,亲自参与被评价对象的工作过程。比如直接参加被评价者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亲自参与听取其对受教育者的教育报告等项具体活动,从中观察被评价对象的工作绩效。
  (6)抽样调查法:为了解某一阶段工作或一项活动的教育效果时,亦可采取抽样调查法。在抽样调查时所选出的被调查人为“样本”。取样的方法可以分三种:有意取样、随机取样和分层取样,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的结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的基本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根据评估结论反馈的信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这是实现目标优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有效保证。
  
  1.评价结果指导鉴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社会价值进行鉴定,量化其价值的大小,评定其社会作用。通过评价的鉴定,能够发现问题、肯定成绩,促进评价对象明确发展方向,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的完善。
  
  2.评价结果调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
  运用各种评价方法,通过各时期、各阶段的评价结果的信息反馈,分析和预测目标达到的程度,以及实现更高目标的潜力,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与进程进行必要的调整。由评价结果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合理的目标调节,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计划,是科学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途径。
  
  3.评价结果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反馈控制
  评价结果信息反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的主要信息渠道,是实现控制的主要依据。信息反馈存在于评价的各个环节,加强信息反馈,使评价结果反馈渠道畅通,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才能及时、准确、全面地为评价结果提供充分的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要求各级组织党政领导高度重视,还要求评价者和受评者的双向互动,形成各方面人员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全员评价的整体行为。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最终达到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推动和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进行的总目的。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第三卷).
  [2] 刘书林.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3] 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 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关燕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