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重视课堂教学设计 促进写作能力提高

作者:陈伟平




  一、引言
  
  英语的精读课(Intensive Reading Course),也称综合英语课(Comprehensive Reading Course,Integrative Course)等,是一门把语言知识和技能作为综合整体来进行学习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许多教师已对精读课的教学方法作过很多论述,从课堂上怎样分析和讲解课文的句意、语法结构、修辞,到如何进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加大写作训练力度等,听说读写译的方方面面无所不谈, 但学生一直以来均不能很好地使用英语,这体现在写作中更是一目了然。如何使我们的教学不只是满足学生理解层面上的学习,用什么样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仍然是广大英语教师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
  
  二、重视写作能力提高的精读课教学
  
  根据精读课的综合性特点,加上课时少,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和采取了一种有效的的课堂教学模式——综合技能训练模式。该模式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在英语教学中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训练结合在一起,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对于听说读写的能力的训练又有所侧重,在强调听说读的同时,尤其把重点放在容易被忽视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上面。一般情况下,在一个新单元的学习中,听力需用2课时完成;课文学习前的热身活动可用1个课时来讨论与单元主题有关的话题。以下的教学步骤主要针对的是课文学习,将用5个课时来完成,教学过程列表如下: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由于英语课时较少,教师可根据需要自行调整各教学步骤并合理安排时间。比如,我们可将读前阶段(Pre-reading Stage)的一些任务安排给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将读后阶段(Post-reading Stage)的一些任务也交给学生课后完成,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检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也为老师的课堂教学赢得充足的时间。读后阶段的任务不要求千篇一律地每一单元各项必做,教师要结合课文的特点分层次地、突出重点地进行教学。
  
  三、正确处理精读课教学各阶段的教学任务
  
  回顾以上的教学过程我们不难发现,通常教师会把教学重点放在读前和在读阶段,对于读后阶段的任务,教师往往忽略了很多方面的训练,只是选择一些课后习题来完成即可,或者干脆填鸭式讲解练习题和对答案,完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运用英语的能力。事实上,读前和在读阶段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帮助学生掌握新的语言点; 在读后阶段,我们要强化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包括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篇章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方法,注意汉英句式和文化的差别,学会使用地道的英语表达和对所学课文进行概括,为培养良好的写作能力打下基础。如果说在读后阶段我们主要还是围绕所学素材,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提高写作意识,那么在之后的后续阶段里,教学任务的安排是比较灵活的。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针对读后阶段的各项任务进行指导性的训练活动,也可以结合所学单元的主题开展写作活动,通过讲练结合的方法向学生讲授写作方法和技巧,还可以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正错误等等,以弥补非英语专业学生不开设写作课的缺陷。总之,该阶段对教师来说是最具创造性的工作,更是老师们通常忽视的部分。
  读后阶段和后续阶段的任务相当重要,根据精读课堂教学设计的步骤,本人想重点谈一谈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关于对所学课文进行写摘要的训练
  自Hymes提出交际能力这一概念之后,不少的应用语言学家从外语教学的角度,对交际能力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尽管专家学者对交际能力并没有完全统一的界定,事实上有一点却已达成共识,以交际能力为培养目标的外语教学决不能忽视语言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但是英语教学却又是一种多层次多方面的教学过程,在教学的各个不同阶段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很多学生词汇量较少,语法知识不够扎实,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能力较差。因此,精读课应该首先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促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全面提高。上精读课时,教师在对课文进行语篇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所学课文进行写摘要的训练,不但能使学生全面理解课文,而且又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了学过的英语句型及词汇,并直接鼓励了学生主动地运用这些基本词汇和语言规则,为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打下基础。
  2.关于从文化差异角度提高学生的写作意识
  众所周知,汉英是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语言,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对目的语的学习会产生干扰作用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来说,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在学习英语中所犯的错误51%来自母语干扰。事实上,学生作文里的中式英语的大量存在一方面是由于作者本人对语言间文化差异的忽视造成的。当他们在处理词、句子乃至篇章结构时,往往用汉语进行思维,将学过的英语词汇用语法规则如法套用。在课上结合所教授的内容介绍异域文化不失为培养学生异域文化图式的好方法。
  3.关于帮助学生学会注意英语词块(lexical chunks),学会地道的英语表达
  Lewis认为,词汇是许许多多词块(chunk)的集合,由于人们实际使用中的语言是由各种类型的词块组成的词库,词块好比预制件,拼在一起就形成了句子和连贯的语篇,输入和输出都离不开这些预制件。词块的习得将激活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正是当前学生英语学习中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学生记住了这些词块后,可以随时把它们运用起来,从而解决了在表达时搜索词语及选择搭配词的困难,这样,他们在构句谋篇方面的困难会迎刃而解。反过来,词块的活用又会巩固他们的记忆。根据Lewis提出的词项分类方法,除了一般的单词(如:apple,boy),短语(如:generally speaking;by the way),一些固定或半固定的搭配(如:absolutely convinced;a sluggish economy),以及习惯用语甚至语篇框架语(如:If I were you…,I would…; In this paper we explore…)等,都可列为词块范畴。Lewis特别重视搭配、习惯用语、固定句式,因此,课文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块状词汇的敏感性。特别是初级阶段,应该让英语学习者接触地道的而不是经过改编加工的外语词汇板块材料,这将促使英语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减少母语的干扰,自然融合英汉两种语言文化隔膜,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使用外语不留汉语痕迹。
  4.关于后续阶段的任务
  以下表格是本人在新生第一学期接触英语精读课中的后续阶段里安排的学习内容,可供参考。
  
  由于新生入学伊始,写作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在写作策略和技能方面都有待提高。笔者首先结合课文的教学,将Post-reading和Follow-up 阶段的教学任务融为一体,即,Follow-up 阶段的教学任务主要围绕Post-reading阶段所要求的各项内容展开指导性的教学活动,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写作策略意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能,为以后各学期更顺利地开展精读课教学打下基础。
  
  四、结论
  
  由于精读课教学的内容主要以课文为中心,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刻的理解,继而到模仿并能自由运用所学的知识,因此,教师的精读课文教学方法的恰当和完善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各方面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结合当今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较低的的实际情况,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善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中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的基本词汇和语言的组合规则,而且还要尽可能多层次多方面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补充练习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语言运用的环境,逐步使学生由汉语思维的习惯转为直接用英语思维。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 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