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理念与实践:我国校本课程的开发
作者:殷冬玲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校本课程,即学校的自主开发的课程,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模式,在学校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来实施。其立足点是学校特色和师生个性,立足于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育取向,强调“人性化”、“个性化”,内容上注重课程功能,有利于解决具体学校乃至学生个别差异的适应性问题。
1.校本课程开发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
由于各级各类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多样性与差异性特征异常突出,具体到某一所学校的学生群体时,仅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发展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而这些特殊的发展需要,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这一部分的需求,只有学校最有条件和可能去了解和满足,这就是校本课程的优势。
2.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
教师要真正成为主体,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自主意识和能力。教师要加强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实践,教师之间要加强合作交流。校本课程开发将有助于教师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拉近他们和学生的距离,也有助于增进他们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理解,从而更加富有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3.校本课程开发要善于利用现场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开发要更加善于利用蕴藏在当地社区和学校师生中的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实际生活。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学校的资源条件,开发那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有利于形成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4.校本课程开发必须置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中来理解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校本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核心课程开发必须纳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中予以考虑。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1.校本课程开发是民主开放的课程决策过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由校长、教师、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估活动。它对于各种教育经验的筛选与确定都是通过横向交流渠道来完成的,除了教师、专家外,也鼓励家长和社区人士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
2.校本课程开发旨在尊重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考虑到特定学校的具体教育环境,突出本校的课程特色,尤其是充分尊重学校师生以及学校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标志着课程开发主体从中央到地方的实质性转移。
3.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理论和实践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
相对于广大的教育人口和地区差异而言,国家课程开发主体的代表性是非常狭窄的,在社会生活日趋多元,日趋变化发展,日趋迅速的当今时代,其局限性就越来越明显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的课程理论与课程开发实践应运而生。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课程理论和课程开发实践不断发展、丰富、完善的过程。
4.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活动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由于人作为开发主体,又作为受益者,所以人性化无处不在。课程内容体现人,校本课程必须注重人的实践。课程设计的目标应该指向人,使之定位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主发展。课程设计尊重人,校本课程设计属于课程的自下而上的构建,构建过程必须最大程度地尊重每个个体人的需求。课程评价判断人,要客观动态地评价,从而使个体的竞争和合作精神得到协调发展。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
过去一些学校在开设选修课、活动课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然而许多人的观点是:没有按需要决定的课外活动、活动课、选修课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一项具有持续性的专业活动,它需要有一种理性、民主、科学决策的过程。
1.情景分析
情景分析包括明晰学校教育哲学、调查学生需求、分析学校资源、把握社区发展需要等等。明晰学校教育哲学,可组织教师讨论、设计教师和学生问卷。由于校本课程设计的起点是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特别是学习需要,因此调查学生需求对于确定校本课程目标具有导向性意义。分析学校资源,包括分析学校现存课程资源及所在社区资源等。对于教师来说,需要研究学校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2.确定方案
确定方案包括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课程结构、科目和课程纲要。校本课程总体目标,是指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方面的总目标,它必须体现校本化。课程结构,有科学素养类、人文素养类、技艺类、综合实践类等,根据学校开发的课程性质进行归类。课程纲要是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依据,它包括课程目标或意图陈述、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课程评价建议等。
3.组织和实施
组织和实施是学校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组织校本课程的申报与审议,召开校本课程发布会等等。
4.评价与完善
这一步涉及评价内容与方式、结果处理、改进建议三方面。校本课程开发的特殊性决定课程评价的特殊性。如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生的自主权,这就决定课程评价必然是一种内部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性,决定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因此,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评价技术,通过恰当的评价来确定课程的合理性,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弘扬学生的个性,形成学校特色。
通过这样一种理性的课程决策过程,并制定相应的制度和组织,才能保证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持续的、不断改进的过程。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及思考
1.意义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学校中的教育共同体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进行学校一级的课程创新十分必要。它有利于形成学校的特色,调动全体同仁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以减少教育冲突。它还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意识到所要承担的课程责任,能够体验到对自身素质的挑战。它有利于实现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校本课程开发首先必须评估学生的需要,然后经历一次由学生代表参加的审议,最后把一部分课程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这一程序确立了学生真正拥有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学生在受教育中的自主性。
2.问题与思考
校本课程的开发刚刚起步,问题与矛盾比较明显。首先,领导与教师观念要转变。只要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勤于学习,就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作出贡献。其次,办学特色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因此,教育改革试验是课程开发的必经之路,课程开发者必须眼睛向下,走与实践结合的道路,大胆创新。再次,要充分体现校本课程的价值,这就要求课程开发者在实践的基础上,把实践上升到理论,把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最后,校本课程开发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不断修改、补充、完善校本课程。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件意义、难度均大的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需要慎重对待。只要我们认真处理,科学操作,坚持不懈,就能够取得显著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课程教材研究所.课程改革整体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钟启泉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陈旭远.新课程,新理念—基础教育改革通识培训教材.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 崔允氵郭.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 王斌华.校本课程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6]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7] 张行涛,郭东歧.新世纪教师素养.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 郑金洲.校本课程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9]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10]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