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初中生三维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思考与建议
作者:何宝平 彭志启 左彩霞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初中是基础素质教育,心理健康状况是学生素质水平的重要表现,心理素质教育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了解初中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有助于引起家庭、社会、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有助于中学贯彻《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对初中生身心发展和未来在社会上的发展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具体表现在:①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初中生价值观念,人生态度,性格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②有利于塑造初中生的优秀心理,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③对促进未来社会的安定团结和高速发展,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1.学校是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
(1)开设心理教育课程与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
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引进课堂或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最直接的一种手段,它为所有学生能直接接受基本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保证。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有所侧重,对初一年级应侧重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加强学习方法与人际交往的指导;对初二年级应侧重帮助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发育问题,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对初三年级则应侧重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压力源”,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和升学观,进行应试心理的辅导与训练。
(2)进行个别心理咨询
个别心理咨询是辅导教师通过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互动来实现的专业帮助学生的活动,比较常用的方式有:①面对面交谈,这是一种辅导者与被辅导者之间的直接性沟通,是一种最为简单但具有互动性的咨询方式。②电话咨询,是咨询与被咨询双方通过电话交流的形式进行的咨询方式。③信函咨询,信函咨询对于初中生的一些不宜公开的心理问题,可以较好较快的解决,是一种较为隐蔽的间接咨询方式。④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是针对个别学生所实施的一种比较深入的、持续时间较长的个别辅导方式。
(3)注意其他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渗透
学习辅导是心理辅导的重要方面,它主要是结合学科教学来进行的学科互动与渗透心理教育方式。将心理学知识以课堂为主渠道,以学科教育为主载体充分发挥学校各科教学的心理教育功能。从教育实施的具体过程来看,一切目标、内容、方法、手段都要通过学生心理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心理因素无疑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基本因素。学科教学要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考虑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水平、特点,利用初中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使学生能积极接受学科教学的影响,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4)构建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
学校心理环境,是指学校里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学习、生活、游戏、交往的全部空间。学生学习、活动及生活的氛围,学校的人际关系及风气等,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应构建良好的心理环境,如精神环境、社会化环境、互动性环境等。创设精神环境应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入手,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师生情感关系;社会化环境的创设应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契机,调节学习的压力,从而改善由于课业负担过重而导致的初中生厌学、恐学等不良的心理状态,构筑喜学、乐学的良好氛围。
2.家庭是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后方
(1)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正确教育、引导孩子
随着初中生身体的发育、自立能力的逐步发展和独立意识的逐步增强,他们常采用夸张和偏激的形式来表达反抗和独立的愿望。如与父母发生冲突、抽烟、染发、服装怪异、喜欢扮演成人角色等。因此,家长要学会运用一些有效的引导策略:①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刺激,促使孩子运用所学知识、学习工具和学习方法去探索新的知识。②充实孩子的情感生活,使之形成高尚的道德理想。③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让孩子有一定的兴趣爱好,使少年旺盛的精力得到最有效的发挥。④开展体验成人角色的活动,这既能满足孩子渴望了解成人社会的愿望,又正确引导孩子面对现实。⑤通过家长深入沟通、叙述或引导孩子了解的方式,让孩子真正知道家长的生活,真正清楚自己家里的状况。
(2)关注孩子的“心理闭锁”
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渐渐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他们的心理生活丰富了,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却少了,这样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心理闭琐”。初中生“心理闭锁”常表现为喜欢上带锁的日记,不愿与家长进行交流等,但他们的内心又渴望“开放自己”,由于感到孤独和寂寞,他们以不断的寻找朋友、迷恋偶像明星或上网找朋友聊天作为寄托。他们反而最不爱向亲人说心理话。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就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为此,家长不要夸大这种心理特征的消极影响,这样会给孩子们增加压力,要尊重他们的隐私权,给孩子创造自己的空间,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气氛,只有这样,才能从他们心理上解除阴影。
(3)正视“代沟”冲突
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这种心理状态容易导致产生与家长的“代沟”,表现在面对与家长的不同意见,孩子首先觉得是家长不理解自己,而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对传统的东西视而不见,家长一提传统就生气。那么,作为家长应运用一些可行的引导策略:①理解和平等对待孩子。②选择最佳的教育时机和方法,进行友好的交流与对话。③家长、教师尝试接受孩子的某一项兴趣爱好,与孩子一起探讨有关的问题,与孩子一起进行娱乐活动,请孩子来当老师。④父母与孩子共同完成一件工作,培养家长与孩子的共同语言。
(4)为孩子创建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
卢梭在谈到家庭教育的问题时说:“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是抵制坏风气毒害的最好良剂”。家庭是孩子避风的港湾,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坚实后盾。它是以家长的情绪感染为核心,通过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家庭人际关系、家庭生活方式、家庭文化素养等反映出来。有良好心理氛围的家庭,一般表现为夫妻关系和谐,互相尊重,彼此理解,对子女给予真诚和理智的爱,家庭成员之间感情融洽,志趣相投,态度和善,思想活跃,心理相容,反映出互爱的高尚情调和积极向上的气息。
3.社会应给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更多关注
社会因素对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关系等。其中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严重地毒害着学生的心灵。为此,社会除了为初中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资源以外,更应注意创设有利于初中生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可多提供和放映对初中生健康成长有利的影片,多兴建适合初中生年龄特征和爱好的游乐场所,如公园、文化宫等。让初中生在单调、繁重的学习之余,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感受到社会和生活中美的东西,从而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社会还应注意协助学校和家庭对初中生进行保护和监督,尽量使初中生免受社会中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让不健康思想、行为远离初中生。如网吧、舞厅等人员复杂、环境复杂的场所,要禁止初中生出入。社会有关部门对唆使或默许初中生出入此类场所的,应给予严惩。同时,社会各界如发现初中生有不良行为或有相应趋向的,都应及时与学校和家长联系,以便及时阻止问题出现或及时解决已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中学生心理学.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2] 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 (日)大西成一郎.高继宗译.初中生心理与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 林孟平.辅导与心理治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5] 吴增强.当代青少年心理辅导.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6]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课题组.初中学习困难学生心理与教育.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5(1).
[7] 吴增强.走出心理误区: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