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教师角色的演变
作者:杨馥卿 王京华
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根据自己所处的地位、别人对自己的期望、以及自己对这些的理解,履行着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使自己的行为与之符合。角色理论表明角色的形成和扮演是在互动中完成的,互动或称社会互动是指处在社会语境下的两个或多个参与者彼此进行的意义交换与协商。人们通过互动表现自己的角色行为。教师角色的互动性主要表现在学校的教育活动中,主要体现为与学生、及与教学环境的互动。表现为以下几个层面:(1)针对教学任务的执行,英语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是语言环境的创设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协作者,是学生学习的监控者和评估者。(2)对于学生来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航员。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面临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会无从选择,教师必须充当领航员,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学习资源,给学生推荐优秀的学习网站和学习材料。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利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发展。(3)对于网络环境来讲,教师要充当网络资源的过滤网。网络上除了知识外还充斥着形形色色的不健康信息,教师在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同时,还要以家长的身份和形象要帮助学生排除那些不健康的信息内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格和道德修养。同时教师是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桥梁。学生从多渠道获得语言输入,教师要在网络环境中利用BBS等为学生架起语言输出的桥梁。(4)从教师自我发展的角度,教师是学习者、研究者和反思者。反思性教学中的“两个学会”①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学习教学”的过程,力图做到“教学相长”,逐步成为学者型教师。作为研究者,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要求教师要研究所传递的知识及其构成、研究传递知识的方法与途径、研究学生和研究教学,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作为反思的实践者,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对教学对象的反思、对自身知识的反思等使教师超越过去,产生自我发展的潜能,追求教学更高层次的合理性。
四、结论
针对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教师角色,不同学者如Brown,Richards J.C.& T.S.Rodgers,McIntyre D.J.&M.J.O’Hair以及我国学者贾冠杰,虽见仁见智有不同的观点,但他们对教师角色的界定均有相同之处,在以上学者的角色界定中,我国学者贾冠杰仍将“知识的传授者”定为英语教师的首要角色,笔者非常赞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仍然是社会对于教师的形象要求。在现代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现代社会学习的多样化,不提倡教师中心论中单纯地传授知识的角色,但也不能极端地摈弃教师的传统角色。无论教师承担何种名目的角色,都是在传统角色的基础上延伸扩展而出。每一种教师角色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根源,都能在特定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教师角色不应是简单的转换,而是在传授知识这个传统角色基础上的扩充和发展。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即要在恰当时候给予适当的知识传授,又要充当课堂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交流者、咨询者、合作者等一系列角色。总之,现代外语教学对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集多重角色于一身的特殊职业。他们的角色扮演对身心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其学习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个人的方方面面的影响极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互动中建构起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角色形象。
参考文献
[1]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P3. “两个学会”即“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
[2] H.D.Brown.Teaching by Principles?押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Beijing?押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p160-161.Richards J.C.& T.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Beijing?押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McIntyre D.J.& M.J.O’Hair.The Reflective Roles of the Classroom Teacher.丁怡,马玲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 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p145.
[5] 翟学伟.个人地位:一个概念及其分析框架——中国日常社会的真实建构?眼EB/OL?演.http?押www.sachina.edu.cnhtmldataarticle.
[6] Jack C.Richards & Charles Lockhart.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武尊民导读部分.北京?押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 2000.
[7] Richards J.C.& T.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Beijing?押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8] 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0.
[9] 莫雷.教育心理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0] 张建伟?熏孙燕青.建构性学习-学习科学的整合性探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2005.
[11] 柳栋,王天蓉等.上海学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课题项目?眼EBOL?演http?押www.being.org.cntheoryrteacher.htm 2001.5.
[12] 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电化教育研究,2000.12.
[13] 约翰•费斯克?眼美?演等编撰.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第二版).李彬译注.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1月,p141.转引自吴清芳.大众传播•社会角色•和谐社会?眼EB/OL?演http?押academic.mediachina.net/academic_xsjd_view.jsp?芽id=5076 2006.8.
(责任编辑刘永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