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乐”思想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潘 虹
现在的中学生处于长身体和智力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格定型的关键期。加之社会文化环境多元化、西方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相互交融,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学生集体意识淡漠,个性特征强,但承受能力弱,这些都和历史教学中所要求达到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意识、团结协作、遵守纪律的优良品质和良好心理及行为习惯相背离。如今的学生思维活跃,对许多事情和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主张,如果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还只是将现成的知识、结论灌给学生,而不给他们各抒己见的机会,结果是一堂课下来,教师累得喉咙嘶哑,学生味同嚼蜡,与其如此,还不如将“和乐”给学生。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搞开放式、民主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验和掌握历史知识,使学生的人格走向高尚、理性、成熟。例如在讲《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一节时,在史实交代清楚后,教师就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否是欧风美雨的产物?为什么?然后让学生讨论,甚至辩论,运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获得对历史事物的新知识。由于知识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学生还不可能完全做到独立解决一切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体现“和乐”时,要将所提出问题的难度进行调整。理论研究表明,中等难度的问题,往往与学生的能力相适应,最容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和乐”中的“乐”。非常容易解决的问题,激不起学生的好奇心,过难的问题则令学生望而生畏,自然也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和乐”教育思想在学生中体现和运用时应注意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也要注意发挥教师在其中的主导作用。没有教师从中指导,控制节奏和方向,学生的讨论、辩论就容易偏离主题,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学生也不会真正体会到“和”与“乐”,教学也达不到更好的效果。
6.“和乐”思想在教学环境中的运用
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和作用,正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的教育环境需要通过创造特定的氛围来形成,一个好的历史学习氛围是单一历史课堂教学所无法完成的,可以开展如演讲、辩论、历史知识抢答赛、文物仿制、参观访问等活动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形成一种和谐、快乐的历史教育活动氛围。
四、小结
总之,在新课改体制下,“和乐”教育的实施是学生情感的需要,是师乐教、生乐学的主要方法。“和乐”的良性循环将带动“和乐”教育高境界的实现,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 白文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