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从文化角度看英汉词语内涵的差异
作者:刘英姿
northeast,“西南”英语为southwest。
其他例子如,汉语中的商品打“九折”,英语表示为a ten percent discount。汉语着眼于打折后的实际付款比例,而英语着眼于打折的比例。“自学”,英语为self-taught~teach oneself,由“学”变为“教”。“太平门”或“安全出口”为Emergency exit,“座钟”为standing clock。这些都采用了相反的词语。
东风与西风(east wind and west wind)之说,在东西方之间各有偏爱。因地理位置不同,汉诗中多把东风比作春风,而西风对于英国人是暖风。英诗中不乏赞美西风的诗句,雪莱的《西风颂》就是典型的例子。英国的暖风,在中国则成了寒风,使人联想到“西北风”。
四、词汇的空缺
某种事物为某个民族所特有,而反映这种事物概念的词在别的民族语言中找不到“对应语”,这样便产生了词汇卒缺,这种现象说明了文化的差异。如karaoke,在中国传统词汇中无与之相对等的词汇,因而无法用贴切的词语译出其词义内涵,只得采用音译的办法,同时借用英语字母译为“卡拉OK”。同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干地支、阴阳八卦、农历节气、武术气功等术语在译成英语时,由于西方文化中也没有对等或对应的词语,在多数情况下也采用音译或释义的方法进行翻译。如“功夫”、“阴”、“阳”分别被译为kungfu,yin,yang。
下面列举一些英汉语之间相互引用的词汇。由西方引入中国文化的词汇;“超市”(supermarket)、“白色污染”(white pollution)、“绿色食品”(greenfood)“因特网”(internet)“民主”(democraey)、“社会主义”(socialism)“雷达”(radar)、“.电话”(telephone)等。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的词语也不可避免地反映在英语词汇中,如“磕头”(kowtow)、“丢脸”(10se face)、“纸老虎”(paper tiger)等。
由上可知,要想真正学会一门与自己的母语完全不同的语言,只知道该语言词语的表意和语法,还不可能完整、准确地理解它的真实含义,更不可能深入、灵活、有效和得体地运用它表达你的思想观点。学语言,就必须了解它所蕴涵的文化。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的,离开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准确地掌握该民族的语言是不可能的。
(责任编辑 刘永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