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对话教学实施的困境与建议
作者:赵文平
一、对话教学实施中的困境
1.对话教学主体不平等
这里的对话教学主体是指参与对话教学的教师和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学在主体上是平等的,师生之间交互主体,彼此围绕话题平等互动地对话交流。
而在一线的对话教学实施中,对话的主体之间并没有真正的实现平等,主要表现在师生之间的不平等和生生之间的不平等两方面。
(1)教师和学生的不平等。由于教师教学观念的问题,没有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与自己平等的地位来看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以权威的角色乃至是霸权的地位展现在学生面前。
(2)学生之间的不平等,主要指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的不平等。一方面,在对话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偏向优等生,常会提问优等生而忽视后进生;这样,说话的权利往往被那些优等生所占有,而后进生在参与对话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教学中的“话语权”被那些优等生剥夺。另一方面,由于后进生与优等生在知识和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中,主动权也往往在优等生身上。
2.对话的话题偏离教学目标和文本教材
对话教学话题是对话开展的中介,对话教学话题不是随意设定和生成的,话题是服务于教学目标、渗透于教学内容中的。但是,在目前的一线教学中存在这样的误区:一些教师过分刻意追求对话教学的生成性而迷失了基本的教学目标,脱离了文本教材,选择了一些偏离基本教学目标和文本教材的生成性话题。
3.对话本身有“形”而无“神”
对话教学中的对话不是简单形式上语言上的问答,而是师生之间“我与你”的相遇,是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师生双方思想的碰撞,对话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彼此沟通和影响。正如李镇西所说,“作为体现交往哲学理念的‘对话’,不仅仅是一种调动学生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激活课堂的教学技巧,更是一种走进心灵的教育境界;不仅仅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语言进行的讨论或争鸣,更是指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与交流。”对话教学中对话的“神”在于潜藏在形式上的对话后面所包含的民主平等、交流沟通、思想碰撞、互相影响等方面的理念和精神。
4.对话常陷入中断状态
对话教学是互动交往的教学,师生之间围绕话题各抒己见、互相激发、持续交流。正常的对话总是步步深入、层层推进,最终达到主体之间经验共享、知识建构、精神相遇。但是日常的对话教学实施中,对话常常陷入中断状态,影响对话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教学效果的达成。深入剖析,造成对话中断有以下原因:
(1)“倾听”的丧失。(2)对话脱离了生活世界。(3)教师权威的泛化。
5.教师盲目排除讲授
在对话教学的实施中还存在教师盲目排除讲授的困境,他们普遍认为对话就是要互动、合作、讨论等,讲授与对话矛盾,认为讲授就不是对话教学,于是排除很必要的讲授而去把不必要的内容拿来对话。不仅曲解对话教学,而且影响教学效果。
二、对话教学实施的建议
1.建构良好的师生和生生关系
(1)建构“我—你”对话的师生关系。“我—你”关系超越传统“我—他”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反对师生之间“控制与被控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倡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不是“我”同化“你”或“你”同化“我”,而是“我”以“你”的存在而彰显。“我—你”对话关系意味着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尊重、信任、宽容和爱;意味着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和共享,彼此不是依附的关系,而是精神上的相遇。只有在民主、平等、尊重、信任、宽容和爱的基础上,师生之间才能开展有效的对话,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话教学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建构“我—你”对话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教师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师生之间是“平等中的首席”。其次,要尊重、信任、爱护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学中和日常活动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话语,把“话语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2)建构合作型的生生关系。合作型生生关系是一种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平等交流和友爱的关系,超越传统教学中为追求分数而相互恶性竞争、相互妒忌、缺乏友爱、缺乏交流和相互学习的关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平等交流和友爱才能使对话在学生之间得到大范围的开展和推广,合作型的生生关系是对话教学开展的重要保证。建构合作型的生生关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生生关系;正确处理合作和竞争的关系,竞争是合作、发展性的竞争;多给学生在一起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理解和体会到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平等交流和友爱的意义与价值,使优等生和后进生共同发展。
2.对话不能脱离基本教学目标和文本教材
对话不是漫无边际的对话,而是基于基本教学目标指引下和结合文本教材的内容而开展的对话。对话教学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超越基本教学目标和文本教材,但不是迷失基本教学目标和丢弃文本教材。这就需要:
(1)课前教师认真备课,明确教学的基本目标,深刻把握文本教材的内容,结合社会实际生活从教材中挖掘和预设有价值话题;学生也要与文本对话,认真预习教材,提炼自己理解文本遇到的疑难问题。
(2)教学中,教师善于引导,始终以教学基本目标为指引开展对话,对话的主题和内容结合文本教材。对于教学中师生之间生成的新话题要看其是否脱离教学目标和文本教材,教师灵活处理。面对那些严重偏离目标和文本但又很有教育意义的话题,可以鼓励学生课下开展自我探究。
(3)教师应及时总结对话成果,总结对话过程中学生们要建构的基本知识点,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供大家探讨,使学生有所收获,得到发展;及时总结对话过程为同学们提出下一步有效开展对话活动的建议。
3.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承接上面的问题,对话教学要基于基本的教学目标和文本教材,但是对话教学不是仅仅捆绑在预设好的目标和文本上,其实,这就涉及到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所谓预设就是在活动开展之前预测和设计好行为和结果,预设性的教学具有静态性,一定程度上限制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的发展;所谓生成就是在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情况不断产生新的意义,生成性教学具有灵活性、动态性和创造性,但足易偏离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