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作者:赵 祥
作、社会调查、现场观察、体验学习、问题讨论、资料查阅等常用的方法。与过去相比,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加丰富多样,社会性、实践性更为突出,教学中更多地需要学生的全体参与、共同合作。因此,教师首先要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改变长期以来的那种目光只聚焦在优等生和后进生而忽视中间学生的观念,关照个别的差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每个学生的智慧、爱好、长处不同,需要他们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分工合作,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全体学生并培养他们独特的才能和志趣,从而塑造学生的创造个性。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认知、情感体验、操作技能等进行全面关注,充分挖掘对他们未来能产生深刻影响的素质和能力,如学习兴趣、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合作态度等,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2.建立理性的教师权威观。研究性学习是“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的。科学研究的本质是对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究,而这种探究需要研究务实的精神。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随时保持严谨务实、批判的科学态度,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及精神气质,从而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使自己能“亲其师,信其道”。在研究性学习中,虽然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交流探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但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保持谦虚进取、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教师锲而不舍的、富于激情的探究精神和人格魅力。师生交往的本质就是教师人格精神与学生人格精神在教育中的际遇。因此,教师这种无形的精神在学生中的崇高地位便是理性权威的最好体现。教师应具有这种权威性。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在研究性学习中,“等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表明了学习活动中师生关系,学生需要的是“指导”和“帮助”,而不仅仅是“传授”或“教导”。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教育中的“师道尊严”、“唯师是从”的师生观,建立师生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的职责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是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因此师生之间应互相切磋,改变以往的“你讲我听”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允许学生质疑、争辩,允许学生指出教师的错误,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应切实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共同学习的过程,共同查阅资料、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的过程。师生之间应该是完全平等的,他们一起扩展知识,不断营造积极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相互的质疑精神和求异思维,共同探讨,共享民主。
(责任编辑 关燕云)
[1]